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宣明五气篇」。
「宣明」就是宣扬阐明,「五气」就是五脏之气。这一篇其实是接着上一篇「脏气法时论篇」的内容,对人体五脏之气的功能变化规律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宣扬和阐明。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入到我们体内的时候,不同的味道会入到不同的脏腑。比如说酸味会入到肝脏;辛辣的味道会入到肺脏;苦味会入到心脏;咸味会入到肾脏;甘甜的味道会入到脾脏,这就是五味入五脏的情况。
【五气所病:】
接下来讲的是五脏之气如果失调了,人体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症状。
【心为噫,】
「噫」代表气壅塞而通。「心为噫」,意思就是心气失调的话,人就会嗳气。
【肺为咳,】
肺气失调的话,人就会咳嗽。
【肝为语,】
肝气失调的话,人会特别爱讲话。昨天备课的时候看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也了悟了很多事情,想起来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脾气大的人,他的肝多多少少都有点儿毛病。那么这些脾气大的人也都是特别爱讲话的,说起来没完没了的。
《黄帝内经》里有理论依据:「肝为语」,肝气失调的人,特别爱讲话。肝主「怒」,我们也知道,那么这类人一般脾气也都不太好。
【脾为吞,】
脾气如果失调的话,人可能会吞酸水。
【肾为欠、为嚏。】
肾气失调的话,人可能会打呵欠、打喷嚏。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要是胃气失调,人就会「气逆」。表现为「哕」,就是想要吐,然后会有恐惧感。
【大肠、小肠为泄,】
人的大肠、小肠这里要是出问题了,不能够很好的泌别清浊,传送糟粕了,可能就会出现泄泻的症状,也就是拉肚子。
【下焦溢为水,】
下焦这里要是不能够很好的通调水道,那么水液可能泛滥在皮肤这里,使得病人看上去是水肿的状态。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膀胱这里要是气化不利,可能就会出现「癃闭」的情况;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约制,就会产生遗尿的情况。 注解里又讲:膀胱它是「津液之府,水注由之」,如果三焦的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就是「癃闭」的情况;但是如果三焦的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遗溺就是遗尿。)
【胆为怒。】
胆气要是失调,就容易发怒。肝胆还是关系非常密切的,肝
主怒,但是胆气失调的话,人也会容易发怒。 以上讲的就是五脏之气失调而产生的病变。
【是谓五病。】
五脏之气失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病状。
【五精所并:】
接下来讲五种精气所聚集会合。「五种精气」指的就是五脏的精气,如果相乘并于一脏,就是精气在某一脏过盛了,化生实邪而产生了病。
【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人的精气并于心(就是在心这儿精气过盛了),这人就表现得特别的喜悦;精气要是在肺那儿过盛,人就会偏悲伤;精气要是在肝那儿过盛,人可能表现得比较忧虑;精气要是在脾那儿过盛的话,人可能有些畏惧;精气要是在肾那儿比较过盛,人就会容易恐惧。这就是所说的「五并」,其实是五脏之精气「乘虚相并」所导致的,也就是说该平衡的不平衡了。
精气在五脏的某一个脏器过分地聚集,就导致了这些情况,导致了人的这些喜、悲、忧、畏、恐......种种情绪的变化。
【五脏所恶:】
接下来又讲「五脏所恶」(厌恶的「恶」,就是讨厌的意思,就是不喜欢的意思)。
【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就是五脏所厌恶的,所讨厌的种种情况:心脏不喜欢太热;肺脏不喜欢太寒;肝脏不喜欢风;脾脏不喜欢湿(太潮湿了,脾脏不喜欢);肾脏不喜欢燥,不喜欢太过干燥。可以说,我们的五脏也是有脾气的,有喜好的。
这里的「五脏所恶」,五脏所讨厌的就是「过度」的情况,正常的热、寒、风、湿、燥还好,过分的热、寒、风、湿、燥是五脏不喜欢的。
我们再来重复一下——心脏不喜欢太热;肺脏不喜欢太寒冷;肝脏不喜欢过分的风;脾脏不喜欢太过潮湿;肾脏不喜欢太过干燥。
接下来又讲了:
【五脏化液:】
就是五脏所化生的不同液体。
我们的教材中文字是这样的:
【心主汗,肺主涕,肝主泪,脾主涎,肾主唾。】
梅花版的《黄帝内经》讲的是「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字有不同。我们教材中写的是「主」,梅花版的《黄帝内经》写的是「为」(成为的「为」,就是产生的意思)。实际上意思整体来讲,无论是用「主」还是用「为」,整体意思也是一样的。
五脏化液(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分别是这样的——心脏化生的液体是汗;肺脏化生的液体是涕(鼻涕的「涕」);肝脏化生的液体是泪水;脾脏化生的液体是涎液(就是口水,流出来的口水);肾脏化生的液体是唾液。
【是谓五液。】
那么五脏化生出了五种不同的液体,简称五脏化五液(汗、涕、泪、涎、唾)就是五种液体了,是为五液。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二选一)
QQ:280668866(心成)
QQ:67501126(一文)
微信:280668866(心成)
微信:67501126(一文)
官网:tihuxueyuan.net
官网:chan.tihuxueyuan.net
邮箱:280668866@qq.com(心成)
邮箱:67501126@qq.com(一文)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