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即便表面上不说,心里也是有地域歧视的。有歧视,但是不说,是修养,也是礼貌。说了,可能就会引火上身,招惹麻烦。
特别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谁是不是一条狗,骂起来更肆无忌惮。前两天看到饱老师写了篇文章,说丰县有人要起诉他。只因他写文章说“丰县男人或许要绝后了,怎么办?”
聪明人读了,会嗅到理性、理智的气息。毕竟饱老师是留过洋的理工男,吃过的饭比别人吃的盐还多,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可能也多。
即便丰县本地人,聪明的,也会觉得那是个很好的建议。包括:能移民的,尽快移民到别的城市。丰县当地的房子,不妨直接卖掉,拿钱到另的地方买房。丰县这个名字,已经臭了,不妨换个名字。如果不愿背负恶名,饱老师也给出了主意。
但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有当地人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有要起诉他的,有骂他的,骂得还五花八门脏话连篇不重样。
饱老师在文章里写道:如果这些说脏话的也都是丰县人,那么他们应该就是继续给丰县抹黑的人。
“地域黑都是你们自己在黑,别人黑不了你们。”这是真的。
我以前就写过,我没有地域概念。作为山东人,谁骂山东葱省,黑山东,也跟我没关系,你骂我生活的地方,骂我们村,也跟我没一毛钱关系。我一点儿也不会心惊。
丰县这次发生的“锁链女”事件,太震惊了。有句评论可以用在这件事上,“新中国成立是没通知他们吗?”
我还真的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假如我是丰县人?现在就生活在丰县,咋办?还真不是跟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丰县的孩子去外地上大学,会不会有人问“你妈是不是被拐到丰县的?”找个丰县的女孩子男孩子做男朋友女朋友,他们家人会不会想“那儿风气不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还是算了吧。”你还会买丰县生产的什么产品吗?当然我也不知道那儿出产什么。
京剧中有个著名的《苏三起解》。即便不会京剧也大都知道一段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各位父老听我言......"然后就是悲愤的,"越思越想越伤情,洪洞县里无好人!"
这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人人皆知。洪洞县于是乎成了"坏人窝"的意思,人们不但常常以此取笑洪洞县的人,还把坏人集中的地方也叫作"洪洞县"。
苏三的故事毕竟还只是传说,就给洪洞带来了“无好人”的印象。互联网时代的丰县呢?假如你生活在那里,咋办?
丰县当然有好人。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
具体到自己身上,还是拼命也要让孩子考到别的城市,到大城市就业,洗脱掉地域标签为上策。像饱老师说的,举家搬迁,“移民”到别的城市。
哪怕就是移到二百公里外的临沂,也好。毕竟临沂是个商贸城,人口众多,就业机会也多。
看到一段文字。“金融圈关于丰县的说法,这个地方政府负债达123亿,债务率373%……”如果允许城市破产,一个丧失了声誉的地方早晚得破产。
一个人,没有了信用,会借不到钱。一个地方,没有了信用和声誉,会怎么样?
即便你是一个好人,生活在声名扫地的、有拐卖标签的地方,也没有丝毫的光彩。不如离开。
想起以前有个客户,徐州哪个地方的不记得了。二十年前,做生意赚到第一桶金,就在上海买了房子,让老婆带孩子去上海上学。他儿子也争气,听说后来考上了上海交大,又出国留了学。
丰县锁链女的事,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客户。觉得他真是有长远眼光。
我以前做过HR,负责招聘。有个女孩我忘了名字,但记忆深刻。入职一段时间,过了两个多月,她才私下里跟我说自己籍贯是哪,为面试时说了谎道歉。我记得当时她说自己家是周边哪个县的,原来是男朋友老家。
我倒不以为然,只因相信“哪儿都有好人,哪儿都有坏人”。
因为那女孩的坦诚,我对她的好印象又加了一分。如果她代表着家乡,是不是也在给家乡加分?
问她为什么当时不说实话。她叹口气,说投过很多简历,也面试过,很多公司明确不招他们那儿的人。“我们那儿,名声不好”。她倒没有表达对“地域黑”的愤怒,只是在现实里,默默给自己做了一个变通。
我有个朋友是个老板,当年就说过自己公司坚决不招哪儿哪儿的人,大概是伤心地,被骗过。“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难免的。
我还有个朋友,有次一起逛超市买东西。我瞥到货架上的木耳,顺手拿了一包,看都没看就扔进购物车里。她捞起来,看了一眼,说:以后你买木耳要看看产地,xx是封装地,这地方假货最多了,不要买。
她说的有道理。从那以后,我买食材一定会看产地。
我们普通人,本来不应该专门学习识别假货的本领,但假货多了,难免被倒逼着学习一些防御本领。你们那儿就是假货集散地,十有八九造假,十有八九是骗子,我们不买还不行吗?直接屏蔽,不打交道不行吗?
女儿出国前要带点调味料,包括辣椒粉。我在网上买了两三种,想对比一下。收到货以后,只给她带了重庆一家老字号品牌的,另外两种,我一看产地,品相,直接怀疑里面掺了假,给扔了。
颜如玉说过,她去超市买面条,看看产地是某地的,都不会买。
我说她,地域黑。
推荐阅读
当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
祝你们,春梦——了无痕——啊
想起《高山下的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