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不抱怨”



钱钟书杨绛夫妇有段轶事,忘了是在杨绛的哪本书里读到的,也许是《我们仨》。大意是说钱钟书先生照顾自己的能力不够强,杨绛在医院生小孩,钱钟书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桌面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后来他又把台灯弄坏了,杨绛又说:不要紧,我会修。
钱钟书就放心地回家了。
当年读到,也许只感慨这对中国文坛眷侣的默契,杨绛先生的好脾气。如今想起这件被文字记录下来的“名人轶事”,可以归类到“不抱怨的家庭”系列。
这情况要是换成别的家庭,比如我家。
啊,会不会气不打一处来?会不会河东狮吼?会不会大发雷霆?历数对方做过的瞎巴事,陈芝麻烂谷子,一件件一桩桩,记录在案般被陈述出来,作为“你就是这样的人”的“罪状”。
那天我一边洗洗刷刷,一边想起“人家”的故事。
洗,是把衣橱里散发着潮湿霉味气息的衣服,重新洗了一遍。那些衣服原本都是洗过的,没洗过的衣服也不可能收纳进衣橱。因为青岛的天气,也因为觉主离开家时,勤不着懒不着把卧室窗户打开,还把衣橱门全部打开,“我以为”这样可以通风……结果,卧室窗外是北晾台,晾台渗水,反而增加了潮气。
刷,是他离开青岛的家时,居然没刷锅。虽然厨房里不至于“锅朝天碗朝地”,但不粘锅里,长了一层绿毛,灶台因为用过没及时擦拭干净,也毛包。
我回临沂住了一个月,他休假晚回去住了十多天,再回到青岛的家,看到这番景象,餐桌没擦干净,一个吃空的午餐肉罐头盒还摆在桌上,已经长了毛……气还能打一处来?
放下行李,来不及把从临沂的家里带回的食品放进冰箱,一边除湿一边洗刷刷一边叨叨。
后来打开冰箱,又看一块豆腐在塑料袋里长了毛,几个毛桃、茄子丝瓜也烂掉了……
收拾了整整一下午,垃圾扔了三大袋,气消了些。
就想起钱钟书杨绛夫妇的故事,就开始检讨自己:前两天还说要建设“不抱怨型家庭”,就开始抱怨了。
说起建设“不抱怨型家庭”,是那天恰好读到一段文字——“坐飞机被一家人给震惊到”(以下灰字为引用,来自@黑猫白袜子)
这一家人出门旅游,应该是有一个小孩子证件过期,他的妈妈就直接陪着那个小孩没有登机,而是回家了。可是剩下已经坐上飞机的一家人,所有的行李都是挂在这个妈妈的名下托运了。因为妈妈没有登机所以所有的行李都被拉下去退回了。
相当于剩下的人就背了个身份证,直接光着来旅行了。
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肯定会崩掉,然后如果是我父母,肯定会大发脾气。甚至机上那个人打电话给妈妈的时候,我潜意识觉得一定是特别生气急眼的那种……
结果飞机上那家人完全完全没有生气,就是打了个电话叫人回来拿行李,然后让他们顺便寄个箱子,全程气氛都非常的松弛。
那家人里还有一个可能是初中高中的小孩,遇到这种事情也完全没有任何紧张感。反而是作为陌生人的我在听到这件事的时候,瞬间就开始起反应,胃痛,紧张和恶心。
然后飞机起飞以后那家人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很开心的聊了一下到了目的地后是不是应该买点生活用品,然后这件事好像就过去了。
而我坐在旁边,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点想哭。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
我读到这段内心有所触动,暗下决心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遇事不生气急眼,不抱怨。想起也曾读过一本名为《不抱怨的世界》的畅销书,虽然内容不记得了,但知道标题也就够了。
这才几天?就破功了。
可见,还是要继续修练、修炼、修习、修行才行啊。
事情已经发生,生气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至少,人家把窗户打开,把橱柜打开是好心,只是生活常识不足而已。
也怪我,除了被子,没把所有的衣物都密封起来。
至于锅子用过不及时刷,是生活习惯问题。其实我更生气的是这个。
做完饭,炒好菜,吃过饭,不及时收拾厨房,不立刻马上洗碗……“我忘了”,已不是第一次。
上次也是我出门几天,回来一看空气炸锅里的鸡米花还是什么别的食物,长了厚厚一层毛,也是“哎呀,我忘了”。
还有,还有,烧坏了不止一口锅。有次也是他自己住在青岛,早上煮面条时接了个电话,去处理事情,就把面条就给忘了……直到锅烧糊冒了烟,才发现。
我倒不是心疼那口锅,是觉得——太危险了。液化气灶上煮着东西,不在厨房守着,不定时,去做别的,很容易忘记。烧糊锅是小事,有没有造成火灾的危险?
我千叮咛万嘱咐:炉子上煮东西,不要离开厨房,要不就手机定时。
还有,离开家之前,不应该好好检查一番吗?
我因为临沂青岛两地“奔波”,离开两个家之前都会做一系列的标准动作:关掉煤气,拔掉除冰箱之外的所有电源,包括净水机、电热水壶、路由器……关闭门窗,拉上窗帘(为减少灰尘),扔掉所有垃圾,清空冰箱冷藏层(特别是叶菜类)……等等。
甚至,我把洗菜盆里的密封盖都会盖上,以防下水道串味。
写到这里,我以为有必要打印一个“离家检查事项”备忘清单,贴在门上。
还有。我把这件“抱怨”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为了寻找抱怨背后的愿望和诉求,并找到解决方法。这也是修习“抱怨”的一部分吧。
相关文章
三个方法,戒掉“爱抱怨”
我的“精神内耗”
修行在日常
婚姻中,你能改变另一个人吗?
总是挂在嘴上的,就是你的人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