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知是子女的天花板


打了辆快车去古城,司机很健谈。说:古城关了呀。
我:啊,为什么?
疫情呗。
我之前搜地图,看到提示说因升级改造暂停开放,还想着去那附近转转,即便古城里的商铺都关着,古城又不收门票,总可以在里面溜达溜达吧。
没想到,是每个入口出口都有专人把守,游客莫入。
我忍不住问:这里有疫情吗?没有吧?
司机叹口气:好像有。有的小区已经下了通知,下午一点开始,只准进不准出。
我:啊?
有点后悔不该来,该在家老老实实地呆着。不然,很可能就中招了,很可能就因为时空密接次密接之类的被拉去隔离了,或被赋了红码啥的。
这年头,真的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车程五六公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也许司机看我年龄跟他相仿吧,问:你几个小孩啊?
一个。
他:哦。一个就很好啊。还上大学的吗?
我:是啊。
他:那也没完成任务啊。
哈。在山东人的语境里,“没完成任务”,就是你的儿女还没结婚。给儿女操持完结婚,就算“完成任务”了。
然后我就问他:你几个小孩?
这种问话,也算礼尚往来。
他:也一个。
我:成家了吗?
我没问他“你完成任务了吗”。
还没有。今年刚毕业。参加工作了。
我问:在哪工作?
他:山农大。
我:哦。在泰安啊。
他:嗯。
我:能在大学工作,至少得博士吧?
他:是博士。
我:在哪读的博?
他:就在山农大。
我:硕博连读?
他:不是。考的。
我:那他从本科就在山农大上的,就一路读到博士?
他:是的。
我:你儿子太优秀了。能读完硕博还留校。
他:还行吧。他不想留校的,别的地方也有要他的。他说留校可以,条件是评副教授。六月份毕业,九月份就评副教授了。
我坐在后排,深切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父亲的自豪和骄傲。也许他问我几个小孩的时候,就是想跟陌生人聊自己的儿子,也许他一边开着车,一边想着儿子。
他:咱老百姓,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啊?孩子上好学,再有个好工作,就行了。我试着也没有别的要求了。他赶紧找个对象结婚,生了孩子,我以后去给看孩子。
我:你儿子博士毕业,有二十七八了吧?
他:三十了。
我:从本科到博士,就没谈个女朋友吗?
他:没有。光顾着搞学术去了。没时间找对象。
我:哦。
他:他想去国外来,澳大利亚啊还有哪国的大学都要他,他学术搞得挺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十几篇论文。我不让他去。他去了,万一不回来了呢?这个儿子不就白养了吗?再说,国外疫情那么严重。
我:哦。那你儿子还挺听话的。
又说:你若是让孩子出国深造一下,再回来,可能就不是到山农大了啊。
他:嗯。他在那边待遇很好,在泰安买房子的话,还有补贴。
我:哦。是啊。
看得出,他对自己和儿子的成就都很满意。
坐出租车沿古城转了一圈,路过一家百年老店下车买了几盒点心,仍然搭他的车返回。
路边几乎所有的店都关门了,那家店也不让顾客进店。他们是把货品名称写在白板上,要什么店员进屋里给拿出来。很像从前合作社的柜台。
古城的情景令我有一种恍惚感,想起朋友圈谁说的四个字:百兴待废。
回去仍然搭那个快车司机的车。
我问:你是兼职开快车的吧?
他:不,专职。
我问: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他:自己做点生意。不好干,就不干了。现在,开个车,就挺好啊。我试着这个年龄了,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哪里也不想去了。
我:哦。
到站,谢了他。
一边走,一边想起谁说过一句:父母的认知,就是子女的天花板。又想起倪匡说过的:人类之所以有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觉主至今对他父亲我公公当年不让他读高中深怀愤怒。觉主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同时也考上了技校,据说考技校是进场30分钟后就交卷了,没当回事,对一中的学生来说,题太简单了,SO EASY。
当年,考技校是需要资格的,非农业户口才能考。
问现在的家长,想都不要想,中考肯定让孩子读高中啊。哪怕是私立的。技校,那是没有办法才去上的学。
但那时,觉主的父亲表现出了绝对的权威。以至于他动员班主任去家里做父亲的工作,都做不通。你,就得去,上技校。
于是,他舍弃高中,不得已去了离家一步之遥的技校。图的是,每天中午还能回家拔个炉门,给开裁缝铺的婆婆炒个菜,送个饭。毕业后分配进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后来,觉主无数次念叨:他要是让我上高中呢?我肯定能考上大学。我学习又不差。我们班谁谁谁,成绩还不如我,都考上大学了,我能考不上吗?你说说,你说说,他那个认知啊!
提起来,就,一声叹息。
虽然后来他靠自学拿了个文凭,但没有读过正规大学的“内伤”,一直都在。我们结婚后,他在电视里听一位清华大学教授讲机械理论课程,还有着想去大学读书的愿望。
父子俩偶尔吵架,他都会把这事拿出来唠叨一遍。
有次我就劝他:这么多年了,接受。你就想,这就是我的人生。何况,你现在过得也不错啊?
这几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老迈,他的“气性”显然已经没那么大了。
快车司机的儿子有一天会不会埋怨父亲不让他出国深造?也许会,也许不会。他是个成年人,即便后悔,也不应该埋怨父亲。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觉主当年只是个15岁的中考生,学业的选择由父亲作主,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不应该再埋怨父亲才是。
曾读到一段话,大意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父母,已经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安排了。反过来,可能也一样。
是命中注定的。你只能接受自己的父母。你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
而做父母的,提前知道这一点,倒是可以经常反省一下自己:我的认知提高了吗?我的孩子不太听话,是不是不想活成我现在的样子?
相关文章
学会与年老的父母相处,是中年人的修行
接受
学会接受
接受,接受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包括父母
一个中年人的倔强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过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