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没有“成人礼”的概念。之前,是说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
年满十八周岁算是成年人了,法律规定的。但从来没有人、没有一个仪式告诉你:自今天起,你就满十八岁了,是个成年人了……
没有。毕竟那时候连“过生日”这种事,都很少听说。我不记得从什么里弄开始过生日的。
倒是我爸说过一句,“我养你到十八岁”。
我们的父母辈,很多人连自己的生日日期都不知道,更遑论“过生日”和“成人礼”这种事。
后来看外国影片,年满十八岁或十六岁,能收到汽车或什么贵重礼物的,难免也会艳羡一下。
我妈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六,次日是“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特别好记。每年说给她过生日(过寿),她都说“不过了”,要不就说“到年底跟你爸爸一块过吧”。
也许她觉得麻烦,也许是“资格感”匮乏?我不知道。
“过生日”和“成人礼”一样,是人生中闪亮的节点。没有仪式感,不足以让日子闪闪发亮,让人活得花红柳绿火树银花,以对付琐屑的日常。
我亲历过两次“成人礼”。准确说是作为观众,目睹过别人的“成人礼”盛典。
一次是姿怡女校的盛大成人礼仪式。姿怡是个大美女,最早认识她是前公司拍第一支广告片,她是画面里的模特。那是2008年冬天。
后来她做礼仪培训,估计临沂大大小小的单位,都邀请她去做过培训,包括体制内外。我看河南某社区书记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着装,以及“为防疫错过女儿十八岁成人礼”发言,就有联想:若是请姿怡老师给培训过,也不至于吧?
每年寒暑假,姿怡女校还有针对青少年的培训班。招生群体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马上进大学了,将来还要考公考编,应聘面试,怎么不得在人前表现得端庄得体落落大方?至少,也表现得局里局气吧?
成人礼,也是培训班学员的毕业典礼。
在蓝海大酒店,很隆重。很有仪式感。很专业的主持人。少女们穿白色礼服,少男们的服装是不是西装燕尾服不记得了,孩子父母也被邀请双双出席,有成长历程的回顾,有孩子的感恩,父母的寄语,有煽情的环节……很专业的流程。
彼时我坐在台下观众席,感动之余也想到:待小曦同学满十八岁,也要让她来姿怡老师这里参加一场成人礼。告诉她:你长大了,从今天起,你就是个成年人了。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她还不到十八岁,我又应邀参加了一个同学女儿的成人礼。同学是个土豪,女儿高中毕业要去加国留学,临行前恰逢十八岁生日,干脆安排一场比较大的仪式吧。
也是在一个高档的酒店,请的专业团队策划并主持。女孩从小到大成长的重要节点,学习的努力,家庭的幸福,各种美好的呈现。亮点是女孩班主任老师虽然没出席,但拍摄了一段视频送上祝福,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环节。
后来到小曦同学年满十八岁,我已经忘了“成人礼”的念想,她自己也没提什么过生日的要求。只说要学车。满十八岁就可以考驾照了。
于是,在她满十八岁生日那天,没有早一天,也没有晚一天,我陪她去驾校报名。学车。
她的教练人很好,各种花样夸她车感好,学得快。
想起个小插曲,也算是她来到成人世界后的一个现实体验。是科几我搞不清,可能是路考那天,她说得带一瓶可乐,可乐罐底下用胶带粘100块钱,是给考官的。钱要折叠好外人看不出来,还要做得不动声色。
我惊讶道:这不就是传说中行贿受赂吗?
她说大家都这样。不这样肯定不给过,就让你多考几次。是同期学驾照的小哥哥小姐姐教的,驾校教练也面授过机宜。
我以为考官不会要,说人家可能,“拒腐蚀永不沾”。
她说你想多了。
考完回来,说恰好看到考官打开后备箱,一后备箱的可乐。
好吧。欢迎来到成人的世界。
她刚满十八岁就已然了解这个社会的“正常”。不像我,天真得以为可以改变什么,还经常想问个“为什么”。
她拿到驾照那天,恰好是我生日。在海信广场吃完饭,是她把车开回的家。她自信满满,我一路忐忑不安。
假如有一天小曦同学说自己“都没有过成人礼”,我可有话说了:让你在十八岁那天去学驾照,就是一个成人礼。
不也,很有意义?
至于送车,你得鸡你自己。
PS:鸡,鸡娃,鸡妈。
推荐一本书 明天写读后感
推荐阅读
我养你到18岁
认知刷新
刷新认知
父母的认知是子女的天花板
你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