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完《无国界病人》有段时间了,一直没动笔写点什么。
这本书有后劲,也就是网上人们说的“上头”吧。读完,就一直惦记着,“得写点什么”。
标题就难住了。
“向死而生”?
“活着”?
多年前读过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是他患淋巴癌治愈后所写,对人生的所思所感所想。还读过北野武的《向死而生》,是他因摩托车事故受重伤后,挣扎在死亡边缘之时的感悟和心迹。
“愿人间无病”,是《无国界病人》作者师永刚在最后的《鸣谢》篇里的最后一句话。“愿人间无病”,是多么美好的愿望,何况,它来自一个曾罹患罕见癌症的人。
此前,只知道“无国界医生”。缩写MSF,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难免会联想到“无国界医生”。其实,“无国界病人”是作家、前《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的自称。
在2012年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师永刚被发现患有肾上腺皮质肿瘤。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患这种肿瘤的人,五年内存活极低……大部分人在发病后的第一年,就去世了。”
师永刚曾从军十五年。他的微博头像是切·格瓦拉。读这本书时,我曾想到:也许是军人出身造就了他“不认输”的性格。他的不认输的精神,他的强烈的求生欲,使得他成功自救。
2
《无国界病人》还有个副标题,《在美治疗癌症3000天》。
十年间,他历经中美两国两家顶尖医院,数十位医生参与治疗。“经历了5次复发转移,2次大型手术,3次急诊,住院四次。两个周期的大剂量化疗。6周期60多次的放疗,参与两种免疫药物长达四年的临床新药试验终获‘重生’。”
这是一本40万字的“跨国求医指南”和“癌症患者生存指南”,能给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庭能提供各方面的参考。
作为一个“暂时健康”的人,把这本书当报告文学读,也获益匪浅。
我说自己是“暂时健康”的人,是知生老病死乃人生规律。而人生无常。每个人都会老,会病,会走向生命的终点,就算不用“时刻准备着”,但多读点书,多一点对老、病的了解,多一点认知,人生就会多一份的淡定和从容吧。
师永刚是个作家,这就保证了这本书文字的可读性和严谨性。书中并没有过多他罹患癌症后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你会很佩服他的理性,甚至是冷静。十年求生,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波澜壮阔、五味杂陈,落到笔下,没有太多的沉重,更没有煽情。读完,只有深深的感佩。
这本书是按照从发现肿瘤到治愈的时间线写的。作者把自救过程中的每一次重要选择,都用文字呈现了出来。在随书赠送的一封“写给癌症病人与家属的信”中,他给出了十条建议。最后一条是“做一个学习型”的病人。
我以为,这才是重要的一条。“知识越多,你活下来的机会就越大。”这是书里的一句话。还有一句,“关键是,还省钱。”
“一封信”是经验之谈。《无国界病人》整本书,都是经验之谈,是一个癌症病人向死而生的求索之路。他的那些经历和经验,包含大量的信息和资讯,不仅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有所帮助,也会对普通读者有所启迪。
是中美最好的医院医生救了他,更是他救了自己。在这本书里,读者能感知到,为了活下去,他是怎样的一步步求医、问药,又怎样为自己的生命赢得了机会。在这本书里,同时还能了解到中美医院和医生的差距与不同。
书的最后,“代后记”中,师永刚诚恳写下了出版这本书的初衷。自己的病例、治疗的过程,对国内癌症患者、对患者家属、对医生,能提供救治指南和参考。
他还描述了理想的医院和理想的医生。
什么样的医生是理想的好医生呢?美国排名第一的综合医院梅奥诊所曾做过一次大型调查,给出了鉴定一个好医生的七个关键特征:
一、自信:“医生的自信给了我自信。”
二、善解人意:“医生试图了解我在身体和情感上的感受和体验,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我。”
三、人道:“医生有爱心、有同情心、和蔼可亲。”
四、个人:“医生对我的兴趣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病人,与我互动,并记住我作为一个个体。”
五、直截了当:“医生用简单的语言和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诉我,我需要知道什么。”
六、尊重:“医生认真对待我的意见并与我合作。”
七、彻底:“医生认真、执着、负责。”
师永刚在国内做手术的协和医院是中国综合排名第一的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国治疗癌症排名第一的医院。长达3000天的治疗,历经两个国家的最好医院,他对医院的优点有最切身的感受。
3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几度热泪盈眶。
师永刚的老板刘长乐,利用开政协会的时间去协和医院看他,走后让秘书拿给他一个信封,里面除了钱,还有手写的卡片。可能这段话和钱一样能打动我吧。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能让好事变成坏事,不能让坏事变成大坏事。向最好处努力,信天命而尽人事,宽容、包容、从容,好运自会降临。
“这是他在某次内部讲话中的内容。”只这一句,并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感恩感谢,却着实令人感动。
在师永刚赴美治病期间,他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万里奔丧,在母亲坟前,他对弟弟说要是治不好,死了,就把他葬在父母身边。在这本书里,他极少写到死。
还有两次是被美国医生感动的。一个是哈勃医生帮他在药厂申请了免费用药,他一年多以后才知道。还有一个是医生在手术时顺便帮他治疗了一个可能引发潜在风险的肿瘤,并在事后向他道歉。他写道:
生病以来,历经各种苦难,见了多少势利小人,内心虽苦,但仍不忘把自己外表弄得无比坚强,但每逢遇到别人的略加关心,或者多负责任,或者多说几句客气话,甚或一个电话,也会内心翻腾许久。我一个男人的眼窝也慢慢变浅。
这个善良的医生!!!
用了三个惊叹号。那个叫迈瑞的女医生,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这个读者。
4
师永刚之所以能成功自救,除了强烈的求生欲,更源于他有足够的资源,有清醒的认知,有学习力和判断力,还有……钱。
“生命可以用钱买来吗?”在给癌症患者的信里,他说:是的。相比找对医院和医生,钱排在后面,但是很多家庭一考虑到钱,就放弃了。钱反而成了第一个门槛。
他生活在北京,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医院和医生。
他从事媒体行业,结识广泛的人脉。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帮他选择医院和医生。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也是朋友帮他推荐和预约的。
他卖了深圳的房子,能够负担得起到美国治病费用。房子是这十几年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他说,“感恩国内的高房价,它给了我治疗下去的可能”。
他的家人足够爱他支持他。在漫长的癌症治疗中,他遇到的许多医生和朋友,高人、贵人、路人。
书中对在异国治病的病友也多有描写。印象最深的是太原某钢铁公司的王总,也是成功自救者。还有,在美国癌症村治疗的“无国界病人”,多有子侄在国外读书。
读完这本书,坚定了我的一个观点: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工作在大城市。养老,也最好选择在大城市。
很多人想着退休后回农村老家种花养草,是谁说过,衣锦了也别还乡,忘了村里的那个小芳。中国最长寿的人,集中在北上广为这种大城市,因为医疗条件足够好。
师永刚送给读者三句话,转送给大家。
谢谢阅读。
愿人间无病。祝您健康!
推荐这本书
推荐阅读
山中闲读书
我在世界读书日读的书
微信读书真是太好用了
赋能
父母的认知是子女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