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说她“遇到一个神剧”,《北国之恋》,推荐给我。
这是部日剧,拍了24年。
我回来就开始看,觉得节奏太慢,用1.25倍速看到第五集觉得不对劲了。
就是意识到内心的浮躁情绪,自己都讨厌自己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一部自1981年开始拍摄、豆瓣评分9.5的“神剧”,用倍速快看,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以前我常批评小曦同学“刷剧”,“拉片”,就是用1.5倍甚至是2倍速看电影电视剧,或者直接拉动进度条,跳过某一段剧情,直达剧终。用很快的时间“看完”一部电影、一部剧。
我批评她你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呢?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看故事梗概就好了。好的影片,是要正常速度看,好好欣赏,甚至是要刷好多遍的呀。
我有朋友,每年都重看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像是给自己充电一样;柏邦妮写过,每到夏天梅子上市的季节,就会看《海街日记》,一边看,一边做梅子酒,像一种仪式。
反省自己,还是太急躁了。
看电影电视剧,用倍速;书不看,听别人讲;去旅游,急急地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匆匆太匆匆。
用倍速哪能感受到艺术之美,只是“看过”而已;听别人讲书而不读,与“吃别人嚼过的馍”何异;去某地旅游,最美的是放缓脚步,“慢慢走,欣赏啊”。
那天在宁波博物馆,朋友说“咱这样走马观花,什么也记不住……这些藏品,应该慢慢品。”
是的,是的。
我立刻想起有个艺术家在访谈中讲过,他每次到大都会博物馆都对着某张画一看几个小时。想起蒋勋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每次去上海,都到震旦美术馆礼拜一尊青州佛像。为了亲近那些佛像的原乡,他还专门去到了青州。
如果不是慢下来,怎么能品读出一幅世界名画的精妙?
如果不是一次次地礼拜,何以领悟一尊佛像眉宇间的悲悯、嘴角永不消失的微笑?
回想不到半个月之前的宁波博物馆之行,匆匆走过,除了被当成网红打卡地的建筑物外观,又有什么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留在了记忆深处的呢?
松浦弥太郎写过一篇文字,《慢下来才是生活》。他说“即使拼命工作,时不时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前进方式”。看《北国之恋》用了倍速,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中,依然有急吼吼的浮躁。
没必要啊。
据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虽然还没去过阿尔卑斯山,但多年前就读过这段文字且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人喜欢木心的《从前慢》,是因为诗中呈现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当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地变迁,飞机高铁可以日行千万里,996成为很多打工人的常态,外卖小哥慢送外卖几分钟都可能得到差评……我们,很可能都在无形中被“快快快”的声音所驱赶着。盲目地,向前,向前。
……
我提醒自己:慢下来。
慢下来,好好生活。
谢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