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在网上、在朋友圈看到一张老照片,黑白的,吃大闸蟹的。
配文是“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
一搜就搜到了,就是这张。我们假设这张照片是真实的。
第一次看到,觉得有趣,笑笑而已。
后来每逢大闸蟹上市的时节都有人发这张图,就闻到酸溜溜的气息了。是羡慕1945年的贫困家庭能吃到阳澄湖大闸蟹?还纯天然无污染的。抑或以为这样的家庭并不贫困?吃那么好,高蛋白质饮食!瞧剥蟹男子的神情气色,并无穷困潦倒相,看他眉宇间都带着笑意呢。
桌上堆积的螃蟹若是放在今天,价值可不菲——这才是今人艳羡的理由吧。
当然,对不喜欢吃螃蟹的人,即便这样的螃蟹摆在面前,也会无动于衷。
想起这张照片,是意识到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甚至改变事物的本质。并不是1945年的人可以放开吃螃蟹就说明生活水平好,而是大闸蟹在当年极易获取。
我们老家年长一点的,都知道形容人口增加的一句话,说的是“人烟厚了,比蚂蚁还多,比鳖还厚。”可想而知,从前河湖沟渠里,虾兵鳖将是何等的浩浩荡荡。
我是在看《趣味生活简史》时,想起这张照片的。这本书写到18世界的英国——
为什么人们能吃得那么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现在认为是珍馐美味的许多食品在当时十分丰富。龙虾在英国沿海如此之多,连犯人和孤儿也吃得上,还被研碎了当肥料;仆人要跟雇主签订书面协议,一个星期里主人不得给他们吃两顿以上龙虾。
现在的人,以为大闸蟹是美味珍馐,当年随便在湖浜里下个网子,可能就能大量捕捞。
在时间的荒野里,此一时彼一时,物以稀为贵。
我年少时候有点悲观主义,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变成乐观主义了吧。近来常常想到:一个人,一定要活成乐观者。特别是到了一定年纪。
老罗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有一段讲到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他说:我坚信未来会好,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悲观主义是个骗子,它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却不让我们参与改变。
我现在也坚信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
最大的特征是假冒伪劣商品将越来越少。以前出现过的地沟油啊、瘦肉精啊、三聚氰胺奶啊……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将来都不是事儿。
看《趣味生活简史》,会更坚信这一点。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原来,在18世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造假风气也曾很兴盛啊。
在食品里掺假的商人,好像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动了手脚。食糖和别的价钱昂贵的原料,常常掺入石膏、熟石膏、沙子、尘土和其他形式的“粗货” ——人们把这类添加物统称为“粗货”。据报道,黄油由于加入了动物脂油和猪油而膨胀。据各种权威说,喝茶的人有可能不知不觉地把从锯木屑到碾碎的羊粪等任何东西喝进嘴里。朱迪思·弗兰德斯报道说,经过仔细检査,有一船货证明只有一半多一点儿是茶叶,其余都是沙子和泥土。
“硫酸加在醋里使醋的味道更浓,白垩加在牛奶里,松脂加在杜松子酒里。砷化铜使蔬菜更绿,使果冻发亮。铬酸铅使烘烤食品闪耀出一种黄灿灿的光华,使芥子酱发亮。醋酸铅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饮料里,铅丹不知怎的能使格洛斯特奶酪看上去更可爱……”
这种假冒伪劣,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什么苏丹红三聚氰胺是不是小巫见大巫?是不是过犹不及?
这些年,人们似乎更信赖国外的牛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等,是觉得更安全更靠谱,品质更有保证,我也一样。读完《趣味生活简史》,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好,过往种种不堪,都是发展的代价。
活成一个乐观者,最直接的利益是会更健康更长寿,能得享社会发展的红利。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乐观的、积极的,到了老年一定会比年轻时更幸福。
相关文章
观影记:这个社会会好的
成为乐观者
带着乐观上路,总有一条是你的坦途
谢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