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来说说头痛,头很疼的时候,咱们可以做些什么去缓解头痛。
头痛,我们都不陌生,感冒伤风能引起头疼,情绪激动能引起头疼,肾虚血虚同样也能引起头疼,总之头痛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年前的新冠很多人都经历了“无麻醉开颅”般的头疼,那以后我们如果头疼了可以怎样去缓解呢?
穴位按摩
今天介绍的缓解头痛的方法主要是按摩。我们按部位来划分头痛,这样划分很简单,头上哪个区域疼,就去找相应的穴位,去按它,能快速的缓解头疼,特别好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组穴位。
1
头痛的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这四个穴位,不论是什么部位的头痛都可以用。
列缺为四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所有的头部和颈部的疾病都可以选列缺。百会穴在头顶,适合所有的头痛,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疼,都可以用百会穴来改善,有“诸般头痛,百会为先”的这一说法;太阳穴在头面部,改善头部的气血运行,止头痛,而且太阳穴对改善用脑过度,用眼过度导致的头疼也非常好;风池穴在颈部,这个穴位是风邪喜欢聚集的地方,刺激风池穴可疏风解表,清利头目,息风开窍止头痛。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列缺穴,在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肱桡肌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取穴方法,两个手的食指交叉,食指的指尖摸到桡骨茎突哪里有两条筋,在桡骨茎突上和这两条筋之间就是列缺穴。
百会穴的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者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取百会穴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两耳连线的头顶上,会触摸到一个凹陷,凹陷的中央是百会穴。
太阳穴在颞部,眉梢和目外眦(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里。
风池的位置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
前头痛(前额痛):头维、内庭、合谷、印堂、阳白、阿是穴
这些穴位都在前额,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远近相配、疏经活络、通行气血,让头部的气血“通则不痛”。前头痛我们还称为阳明头痛,阳明经包括大肠经和胃经,这里又取了胃经内庭穴和大肠经的合谷穴,疏通阳明气血,清泻阳明之火。
头维穴,在头部,距离前额角发际上0.5寸。
内庭穴,在足背,第2、3脚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胃经的荥穴,清泻胃火。赤白肉际,大家注意下,下文有好几处,是指手和脚的侧面,手心手背、脚心脚背,白色和红色皮肤交接的地方。
印堂穴,位于鼻上端两眉毛中间。
合谷穴,在手背,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简单取穴法,一只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面,大拇指下方就是合谷穴。还有一种方法,直接把拇指向食指并拢,虎口肌肉突起的最高点,是合谷穴。合谷为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治疗头面疾病,而且合谷穴止痛的效果特别好。
阳白穴,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3
后头痛(后枕痛):天柱、昆仑、玉枕、后溪、申脉、阿是穴
后头痛我们选择的多为在后脑勺的穴位,意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去改善后脑勺疼。后溪穴和申脉穴同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申脉内眦项”,这两个穴位配合改善后头,后颈部的疾病,后头痛一定要选这两个穴位。
玉枕穴,在后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突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穴,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
昆仑穴,在足外踝尖和跟腱连线的凹陷中。昆仑穴为膀胱经的经穴,擅长止后头痛,膀胱经经过后头部。
后溪穴,在小手指的尺侧,微握拳,小手指本节的远侧掌横纹赤白肉际。通督脉,督脉经过后头,缓解后头痛。
申脉穴,在足外侧,外踝尖直下凹陷中。
4
侧头痛(偏头痛):行间、侠溪、率谷、曲鬓穴、颔厌穴、阿是穴
偏头痛,选的穴位都是胆经的穴位,头两侧的位置为胆经的循行经过部位,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我们用肝胆经的穴位来缓解偏头痛。
行间穴,在足背,第1、2脚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侠溪穴,在足背的外侧,第4、5脚趾之间。行间穴和侠溪穴分别是肝经和胆经的荥穴,荥穴的特殊作用为“荥主身热”,可以清热,这两个穴位合用,清泻肝胆之火。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和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颔厌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和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和下四分之三的交点上。
5
头顶痛(巅顶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巅顶痛,俗话说脑袋尖疼,这块头疼呢我们认为是肝经的问题,肝经循行到达巅顶。百会和四神聪在头顶,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理,改善巅顶痛,太冲肝经的原穴,太冲可以调理肝脏虚实各种证型。内关和太冲合用为“开四关”,四关穴有运行全身气血,调理人体气机的本领。
四神聪,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一共4个穴位。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后方的凹陷中。
内关穴,在前臂手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的确定方法。腕横纹和肘横纹之间的距离是12寸,取中线,每份6寸。下6寸再平分成3分,这样2寸的位置就确定了。
6
头脑空痛:太溪、复溜、四神聪
脑袋空空的疼,这种疼法多数是因为太虚了,没办法滋养脑髓而导致的“不荣则痛”。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脑髓肾精滋养,选用太溪复溜,滋补肾精,益精填髓。四神聪益智健脑,开窍止痛。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和跟腱之间,太溪穴直上两寸处。
四神聪,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一共4个穴位。
◎半夏拍摄制作
头部的阿是穴,也是很好的止痛穴位,它多数在病变附近,通过按压痛来取穴。按到疼的位置,就在这里多按一会,所以大家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痛的地方都是阿是穴!
头痛的方剂
风寒引起的头痛,后头痛,严重的后头痛连着脖子和后背一起痛,方剂可以用川芎茶调散。后头痛我们认为是阳明头痛,引经药用羌活、葛根、蔓荆子。引经药可以将方子中的药物,快速的引到头痛的部位,缓解头痛,我们一般用引经药配合相应的方剂,这样用起效更快。
巅顶痛,一般为寒邪直接侵犯厥阴肝经,方剂用吴茱萸汤加减,厥阴头痛的引经药为藁本,吴茱萸。
偏头疼,头的两侧疼痛,疼痛波及耳朵,外眼角一带,我们称为少阳头痛,一般是肝火上炎或者肝阳上亢引起的,胀痛,两侧比较严重,轻症可用丹栀逍遥散,重一些的用天麻钩藤饮。引经药为川芎,柴胡。
前头疼,前额疼痛、眉棱骨疼、颜面疼,我们称为阳明头痛,阳明经的引经药为白芷,葛根,方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可能是外热、寒凝、湿热、胃火,根据不同的原因选取不同的方子,加入引经药。
太阴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痰湿、痰热、痰浊为主要原因,方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引经药为苍术。
少阴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全头多见,引经药为细辛。肾阴不足,头痛眩晕,腰膝酸软,用六味地黄丸。肾精亏虚,头脑空痛,用大补元煎。
以上是关于头痛的一点介绍,咱们下期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风池穴—被誉为人体“防护服”的穴位,适合所有人,您知道吗?
☼列缺穴—手腕上有个专门针对头颈疾病的克星,冬季老年人要常按按,对感冒咳嗽也有用!
☼百会穴—学生党、上班族、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怎么办?适合所有人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太阳穴—太阳穴真的是“死穴”吗?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半夏
❀编辑◎半夏
❀审校◎紫叶
❀封面◎包图网授权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关注抖音“罗大伦聊天室”可收看罗博士直播,直播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八点至九点,直播内容为国学易经。
因抖音平台规定较多,请大家不要在直播间咨询中医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收看。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