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高温来袭,这份“防暑攻略”请趁热收好



星标关注不迷路
艳阳高照,义乌的刘大伯还和以前一样到田里干农活。烈日焦烤着大地,刘大伯挥汗如雨,回到家后,他出现了头晕、口渴、肌肉酸痛,连续 6 小时无尿。
来到医院以后,值班医生询问了患者情况,又看了一眼室外的烈烈炎日,立马意识到患者可能“中暑了”,急查了肾功能提示血肌酐 263 umol/l(高于正常值1.5倍),出现了急性肾损伤的表现。

为什么中暑会发生
急性肾损伤?
这是因为中暑后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下降,此时肾脏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极易发生急性肾损伤。

其次中暑后经常会并发肌肉痉挛,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产生大量的肌红蛋白等物质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怎样识别中暑后导致的
急性肾损伤?
少尿或无尿是容量不足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表现,如果合并有横纹肌溶解,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尿色呈现酱油色或者浓茶色尿。

临床实验室检查会提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尿液检查中发现有蛋白尿,潜血等异常。
中暑和热射病的区别
热射病又称为“重症中暑”,与普通中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意识是否丧失或正在丧失。

每年夏天是热射病的高发季节,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住院病死率为 14% ~ 65%,50 岁以上患者病死率高达 80%。

长时间暴露于热环境中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急性肾损伤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医生提醒
以下人群要注意防暑了!
➊ 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比如夏季训练的士兵和运动员、建筑工人、农民等。

➋ 年老体弱或本身就患有慢性肾脏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➌ 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而且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即使很热了,粗心大意的家长也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使得婴幼儿也成为了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➍ 封闭的汽车环境中的老人小孩。夏天在 30℃ 以上的室外,停车后 10 分钟,车内温度就能上升至43℃,20分钟后可以上升至 50℃。这个温度足以将封闭的汽车变成一个大烤箱了。
而即使室外温度只有 22℃ 时,1 小时后的车内温度都可以达到 45℃ 以上。
绝不要把小孩、老人或宠物留在车内!
如何预防中暑?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

比如避免在太阳直射和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工作,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中暑的发生率。
中暑了怎么办?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如果出现了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口渴、多汗、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就是先兆中暑了,就要高度关注了。

此时应尽快离开高温高湿环境,到阴凉通风环境中,如果病情不严重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
也可以用冷水擦拭身体,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如果出现肌肉不自主抽搐,应避免被伤到自己。意识不清的时候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有呕吐不适,应及时使患者侧躺,或将头扭向一侧,避免误吸到肺里。

出现哪些情况
应该及时就医?
➊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 40℃,应及时就医。

➋ 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➌ 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➍ 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➎ 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➏ 少尿、无尿或者尿色改变: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永久损害。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
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 120:

➊ 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➋ 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➌ 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➍ 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➎ 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炎炎夏日
浙大四院肾病科提醒您
在辛苦耕耘的同时
也要注意预防暑降温
度过一个健康舒心的夏天


撰稿  | 肾病科 程相洋 余碧影
审核  | 杨毅 王芳 
责编  | 谢蕊
点击观看视频
扫下方二维码预约挂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阅读推荐】
致死致残率很高的脑出血!抓住这6个预警信号,能救命
孩子长个特别快?!先别着急高兴,要警惕“性早熟”
“浙”里“四”季 | 美好医院的颜值担当!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