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科普⑤】痛风患者如何做到“吃肉也不痛”



痛风系列科普前言
420 “高尿酸日”
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痛风发作,其对心脑血管、肾脏均有损害,为此,国内各界专家倡议将每年的4月20日定为“高尿酸日”(也是“全民关注痛风日”),希望大家逐渐重视这个健康问题。
当高尿酸出现在您身上的时候,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日子,痛苦而煎熬!
平日里为各种饮食禁忌焦虑的“风友”们呀,我们精心帮您挑选了几个纠结的问题,希望可以让大家在控制血尿酸的同时,同样可以享受生活。
高尿酸血症(痛风)门诊开诊信息
时间:周一、周二、周六、周日全天
地点:门诊2楼内科7诊室内分泌亚专科门诊
肉类是很多人都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
对很多人来说更是“无肉不欢”
一不吃肉就会觉得浑身没劲
肉类的确有很丰富的营养
而且吃起来会很香
但对于痛风患者来说
如何选择肉类简直是个“世纪难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肉类嘌呤含量
如下图所示:

肉类食物嘌呤含量表(mg/100g)
从上图表可看出各种肉类嘌呤含量,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吃肉可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的是“嘴下留情少痛风”,怎么“嘴下留情”呢?把握好摄入的总量,过过嘴瘾就好了。
无论是急性期或缓解期的痛风病人均属禁令的肉类,包括家禽及家畜的肝、肠、心、肚与胃、肾、肺、脑、胰等内脏、肉脯、浓肉汁、肉馅等。可少量食用低嘌呤的肉类,如猪血、鸡鸭血等,量控制在50克(1两)。
如果处于缓解期,家禽、家畜肉或者水产品的草鱼、鲤鱼、鳕鱼、鲈鱼、鳗鱼是可以吃的,建议每日吃有肉量在120-80g之间(大约1巴掌大小),尽量分开两顿吃。
最好选择吃“回锅肉”,肉类经过第一遍水煮后嘌呤多已溶解到汤汁中,肉中的嘌呤含量大为减少,如此操作还可适当增加肉类的食入量,可增加20-30克左右。同时选择“瘦肉”,不要食用肥肉,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
除了吃的肉的品种和量以外,为了我们的关节吃肉也不痛,烹调中的问题也需要注意:
1. 由于肉制品在烹饪加工的过程中,肉中的嘌呤易溶于水,因此我们在把肉用水煮一下,避免放辣椒、生姜、芥末,孜然等易诱发痛风的调料。然后将汤倒掉,只吃肉,不喝汤。 
2. 广东人都喜欢煲肉,特别是老火靓汤,是不可取的。
建议清炖肉,可适当放置一些中药材,如薏苡仁、车前子、茯苓、猪苓等,可促进尿酸的代谢。
不使用滋补类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等,从中医角度来说,痛风是属于“风湿热痹”,食用滋补类中药如火上浇油,会让你“痛不欲生”。

3、如果一时吃肉多了,要怎么补救呢?
可以用玉米的苞叶和玉米须煮水喝,这两位都是降尿酸的好东西,玉米须可以利尿泄热、平肝利胆。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苞叶可以治疗砂石粒,就是泌尿系统的结石。所以不要把它扔掉,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它们煮水。玉米须用30克,玉米苞叶也可以用30克,同时煮水代茶饮用。
如果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尿酸高的时候,经常服用玉米须,和玉米苞叶一起煮的水,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言而总之,吃肉能够有效地提高和增强人体抵抗力,风友们只要了解各种肉类的嘌呤含量及烹饪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病情吃适量的肉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全日的总嘌呤摄入,不仅仅只有肉呦,需要进行整体的计算。
下期预告

关联阅读
_
● 有一种痛让你想用砖头砸脚
_
● 【主任在线】痛风能治愈么?
_
● 痛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_
● 体检发现尿酸升高,该怎么办?
_
● 痛风还想喝酒,各种酒类怎么选伤害最低
_
● 痛痛痛痛风~可不可以吃肉?
_
● 【痛风科普①】痛风真会痛“疯”,痛起来怎么办?
_
● 【痛风科普②】痛风与豆制品的前世今生
_
● 【痛风科普③】维生素C对尿酸的影响,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_
● 【痛风科普④】痛风患者“喝水”也是一门学问
  内分泌科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内分泌科依托广州医科大学丰富的医疗资源,是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具备一支技术过硬、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医护团队的科室。
科室由门诊、病房、糖尿病筛查工作室、血糖监控平台等组成。
科室医疗团队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高脂血症、肥胖、痛风、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生长发育异常、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科室可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等诊疗项目,并拥有持续胰岛素皮下脉冲式注射治疗(胰岛素泵)、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院内血糖管理系统、免散瞳眼底镜、糖尿病并发症检测仪、四肢多普勒血流仪、神经传导检测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能系统完成内分泌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
科室长期致力于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资料库,旨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
内分泌科设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定期举办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骨质疏松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广泛赞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内分泌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始终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医疗理念,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竭尽全力为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内分泌科
作者:刘艳荣
编辑:宣传科
审核:韩亚娟、刘琪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