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上钓叟的绝地反杀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聊历史。今天,我们继续聊历史。
今天要聊的是袁世凯的历史。
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的载沣亲王借故削权,赶出了清廷。
坊间传闻,此前载沣想要杀掉袁世凯,但因遭到张之洞,以及北洋系大佬吴凤岭、赵国贤等人的一致反对,遂作罢。
关于载沣为何要针对袁世凯,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最著名的说法是载沣要为光绪皇帝报仇,因为光绪皇帝是被袁世凯毒死的。
但实际上,载沣这么做,是出于满汉之争。
满汉之争是清军入关后的老问题,打一开始就困扰清廷。之前的皇帝反复调试过很多次:曾有皇帝用过清人本位的路子,比如顺治;也曾有皇帝用过满汉和解的路子,比如康熙。
但不管什么路子,都坚持不了很久,过一段时间总要调整。究其原因,是清人的力量太小,死命压,怕反抗;放开了,怕被吞。
而且,越是拖到后面,局面越是尴尬。一开始,清人中人才辈出,还能维持以少治多的局面。可是到后来,在过了一百来年安逸的生活后,清人中就找不出什么大人物了。这也就使得清人的统治力大幅减弱。
到清末,局面已经微妙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慈禧统治时期,慈禧太后通过政治权术,在外国势力和汉族地主势力之间搞平衡,如此,还要搭上大片国土,外加不断的赔款,才能勉强趟过了一个个险滩。
可就算是如此,慈禧的成功还要拜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内敛脾性,以及北洋系的李鸿章与南洋系的张之洞相互制衡,才得以实现。
但是,到慈禧死后,载沣打破了这个局面。他选择诛杀袁世凯,虽然最后改成了废掉袁世凯的权力,但总的目标没有变,就是要打击汉族地主势力。
载沣之所以选择袁世凯下手,是因为袁世凯是北洋系的领袖。所谓北洋系的领袖,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就是汉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北洋系是汉族地主的主要势力集团,所以,北洋系的领袖就是汉族地主的代表人物。拿这个集团的领袖开刀,就是要确立满人本位的道路。
但是,这条路终究只是一条绝路。当时,在载沣手里还有什么像样的棋子吗?答案是并没有。他除了少数几个宗室勋贵还可以勉强用用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像样的力量?
满人的军队被洋人打的满地找牙。别说洋人了,就算是太平天国都打不过。最后,还是靠曾国藩组织的湘军乡勇趟过了难关。
满人在政治上更是没有什么大人物了。慈禧死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人物可以站出来了。虽然慈禧也算不上什么出色的政治家,一路上也是惹出了不少祸事,特别是八国联军进京那次,但至少在那个乱世中,她还勉强撑起了场面。
慈禧死后,还有什么人物吗?没有了。
所以,载沣手里没有力量。可是,就在这个没有力量的局面下,载沣还敢动汉族地主集团,还敢拿袁世凯开刀,还敢玩一手满人本位,那就真是在拿自己的政权开玩笑。
结果,这还便宜了张之洞。张之洞这个老狐狸,通过拒绝载沣的要求,以南洋系领导人物的名义,送了北洋系一个大礼包。这促成了汉族地主内部的团结。
结果,袁世凯跑去洹上看戏了。经过三年的等待,当然也通过一些必要的手腕,地方上果然如他预想的那样爆发了反对清廷的革命运动,那就是武昌起义。
到这个时候,载沣才回过味道来,急急忙忙地去请洹上的袁世凯出山,妄图通过袁世凯的手来平叛。
可是,苦等三年的袁世凯又如何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呢?他左手借助革命者打压清廷,逼迫清帝退位,右手借着手里的地主武装,打压革命者,夺走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所以回头来看,载沣在没有充足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希图以行政力量动袁世凯这样的实权派,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啊。
在当时,载沣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走光绪的新路,培养新精英,要么走慈禧的老路,勉强拖着。除了这两条路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可是载沣非不信邪,非要冒险走一条别的路,结果这就赔掉了清人两百五十年的基业。
这真是一段惨淡的往事啊!
唉,唯愿: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延伸阅读:
历史,历史
苏格拉底只是传令官
明朝真的是穷没的
决堤与决堤
道威斯的春秋大梦
刘阿斗的犬马生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