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平陵之变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要政治事变。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扫墓。准备已久的司马懿起兵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政权。虽然此后司马氏并没有立刻宣布称帝,而是又扶立了三代傀儡皇帝,但这个政权实际上一直控制在司马氏手中。
司马氏代表的是门阀宗族的势力,所以,他的登台也就标志着门阀政治的登台。这也就是说,从高平陵之变开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门阀政治时期。所以,高平陵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道重要的时间分界线。
但是,对这道时间分界线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实在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必须结合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来综合理解之。
在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没多久,司马氏家族开始对曹魏亲贵势力的全面绞杀。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不斩草除根,司马氏的龙椅是不可能坐安稳的。
只不过,在屠杀过程中,司马氏还顺带杀掉了竹林七贤的老大嵇康。这就很吊诡了。
嵇康的出身并不太好,所以也无缘进入曹魏亲贵的小圈子。当年,曹魏亲贵流行搞浮华际会,也就是小圈子里的派对。而嵇康由于身份低微,没有资格参加这种高层级的派对。
而且,嵇康虽然声名在外,却一直在野,从来没有担任过曹魏朝廷中的任何官职。由此可见,嵇康并非曹魏政权的门生故吏。
既然如此,那司马氏为何还要杀死嵇康呢?嵇康又对司马氏构成了什么威胁呢?
因为嵇康代表了新兴的门阀势力。曹魏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历史很好玩,因为它极为微妙。在这个时期,有曹魏势力,一股看似庞大,其实已经断根的势力;有司马氏老门阀派,一股极为强大的,但气数将尽的势力;还有嵇康集团,一股极为微小,但代表历史的走向的新兴势力。
在当时,嵇康这派的力量微小,乃至于司马氏只要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把这派的老大拎出来宰了。
但是,嵇康这派的力量又是不容小觑的,因为他代表着历史的走向,他将统治中华大地今后几百年时间。
(关于嵇康,读读这书吧)
老门阀主张名教,而新门阀主张玄学。
老门阀讲究身份门第,而新门阀则专提一句:“越名教而任自然”。
老门阀说什么,新门阀就与之针锋相对。两派争斗的历史就在高平陵之变后正式展开的。
新门阀咄咄逼人的态势,只逼得老门阀恼怒不已,对新门阀的当家大哥嵇康举起了屠刀。
可是,历史又怎么是人力可以挡得住的呢?所以,前有三千太学士请愿,后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悠然深远”。
到最后,代表老门阀门面的贾充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得祭出了亲生闺女贾南风。由此,终于惹出了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所以,我们回头再来看,高平陵之变是属于老门阀的生死之战吗?是的,当司马懿启动命运的转轮时,当老派人物终于迎来了登临历史顶点的机会时,他们不知道的是,历史在未来为他们绘出的是被取代、被消灭的命运。他们推开的不是通向辉煌人生的门扉,而是此前一直阻挡新派喷薄而出的巨石。
这就是历史的戏谑之处。
所以,在这个最严酷的冬天,对新派人物来说,却是和煦的春风吹来前的最后一个冬天。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延伸阅读:
历史,历史
苏格拉底只是传令官
明朝真的是穷没的
决堤与决堤
道威斯的春秋大梦
刘阿斗的犬马生活
洹上钓叟的绝地反杀
司马家的千秋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