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挥斥方遒,指挥着秦国铁骑,横扫八荒,一统天下。其余六国望风而降,无力对抗。
但令人奇怪的是,有着如此强大军队的大秦帝国,在一统天下后,竟然只过了十数年,就跌落神坛,化为历史深渊中的一粒尘埃。
曾经天下无敌的秦始皇,最终在死后不久,就将强盛大大秦帝国推向了灭国的终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史学家们众说纷纭。
总结而言,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暴虐,秦二世无道,逼得天下民众反抗。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修造骊山大墓。这些工程,随便哪一项,都要动用几十万民力。这些奢靡的工程使民众生活疾苦,外加上秦国的法律极度严酷,动不动就要杀头,乃至于民众不堪忍受,振臂一呼。
这种观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如果秦始皇的确是因为暴虐而引发众怒的话,那为什么在统一天下之前,秦国的民众不反叛呢?
秦始皇掌权可不只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相反,在一统天下之前,秦始皇就长期在秦国执政。可令人奇怪的是,在当时,秦始皇的暴虐做派反而很有领导力,能够指挥秦国的万千大军在天下这个大舞台上折冲樽俎,而现在天下统一了,人民的生活比原来安定了不少,暴虐却只能发挥副作用了?
这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第一种观点缺乏解释力。
第二种观点指向秦朝内部的利益群体的反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秦国在统一天下后,虽然做了很多统一性的工作,比如推行郡县制,以代替之前的诸侯分封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却没有统一人心。特别是各国上层的老贵族,对自己失势一直感到不满。
他们长期潜伏,等待机会。终于,有领导力的秦始皇去世了,换上来的秦二世得位不正。于是,他们瞅准机会,以楚怀王之孙熊心为共同领袖,发动了叛乱。
这种观点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如果各国的老贵族对秦不满,那么,为何他们竟然没有在秦统一天下之前,也就是各自力量还相对充足的时候,合伙打败秦?反而在他们的有生力量都被秦消灭,他们的力量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却联合了起来?而且,他们竟然还成功地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道力量强的时候,斗不过秦国,力量变弱了,反而能够推翻秦朝的统治吗?这也是说不通的。
所以,传统的两种解释都有各自的缺陷。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呢?我来给出一个新的解释。这也是我在《捭演论》中提到的那个解释(《捭演论·内篇》)。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秦国的指导思想法家身上去找根源。
我们都知道,先秦时代推行的是家天下的分封体制,也就是由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周天子的这个做法,在全天下构建了一条情感纽带。比如,周天子与齐国的诸侯是亲戚关系,亲戚之间的首要纽带正是血缘情感。
所以,在先秦时代,社会的主要纽带是情感纽带。
这换成捭演论的术语来说,就是周朝社会以情感轴线作为自己的社会主轴。
这种情感纽带在一开始能够发挥很好的联系社会上层关系,合作治理天下的作用。
而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情感纽带变得松弛,诸侯之间的争斗日益频繁而剧烈。这导致天下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国将法家思想奉为指导思想。
法家认为,必须以理性的法律为社会的主要治理工具,并且要充分调动人们求取名利之心,从而激发出人们的积极性。
同时,法家明确反对以情感作为社会的主要纽带,将之斥为社会的祸害。比如,在商鞅的《商君书》中,曾经提到:“六虱:……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
这也就是说,法家认为,社会的主要纽带应该是理性,而不是情感。
换成捭演论的术语来说,就是社会的主轴应该是理性轴,而不是情感轴。
围绕这个思路,秦国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建设与天下征伐行动。
这场行动在一开始是成功的。这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利益诉求尚有扩张的空间。比如,秦国灭掉赵国后,可以把抢到的利益分给参与行动的各方。
有了这么强的利益激励,人们当然会变得很有积极性。所以,秦国的军队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但是,在天下被平定后,扩张空间就没有了。再也没有新的利益填入,被分配给嗷嗷待哺的众人。
这个时候,秦始皇本人也变得进退失据:如果他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利益来源,那么,秦朝社会就会陷入严重的内耗,也就是所谓内卷。而当内卷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矛盾就会不断激化,直至影响到秦始皇统治的稳定。
所以,秦始皇不得要求秦军再次开拔,北逐匈奴、南取百越。
可是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原本应该休养生息。可秦始皇又发动了新的战争。而为了发动这些战争,秦始皇不得不加紧了资源投入,比如要求将赘婿、商人等人员都投入战争。
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图景:秦国启动了社会理性化的进程,试图以理性轴代替情感轴,使之成为社会的主轴。
这一进程在一开始是成功的,因为理性轴快速吞噬着情感轴的空间。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进程一旦启动,就不再受发动者的控制了。它反过来控制了发动者本人。
它有自己的演进逻辑。
而当这种失控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在利益空间被瓜分干净后,人们在既有体系中就再也得不到利益了。相反,很多人深受其害。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便纷纷站到了它的对立面。
这些人要么自己站出来反对秦朝,比如陈胜、吴广,要么统一到旧贵族的麾下,一起反对秦朝,比如刘邦集团。
最终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秦朝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地。
所以,秦朝成也理性轴,败也理性轴。
对于此事,史圣司马迁做了这么一番评价。他说:“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
司马迁的这句话字字千金,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反思。
延伸阅读:
牛人吴起的身死国灭
司马家的千秋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