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52年,法兰西国王秃头查理把现在法国南部的一块土地“分封”了给他的弟弟雷蒙德。这块土地也就是后来的图卢兹伯国。并且,查理还赐予他弟弟以伯爵爵位。
那么,这位雷蒙德伯爵去世后,是否可以把这个爵位,以及这块土地传给他的儿子呢?
正确答案是,在雷蒙德伯爵去世后,他的儿子绝对没有资格继承爵位和土地。
这是有先例的。雷蒙德伯爵的前任弗里德伦伯爵,在同一年,也就公元852年,去世了。但他的儿子并没有资格继承爵位和土地。秃头查理二话不说,就把爵位和土地给了自己的弟弟雷蒙德。
这符合当时的惯例。君主给的爵位和土地都只覆盖被任命者终身,而不延伸到他的儿子。换句话说,君主是聘请了一位终身制的官员,而不是分封了一个世袭罔替的贵族。
这是欧洲的feudalism和中国的封建制的重大区别。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期视频中已经详细讲过了,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翻记录。
话说回来,秃头查理把自己的弟弟封为伯爵也是违规的,属于特殊照顾之举。这是因为,按照一般惯例,君主是不能从自己的亲属中找人做伯爵的。
无论如何,雷蒙德还是当上了伯爵;但同样的,无论如何,幸运的雷蒙德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爵位和土地传给他的儿子。
但历史总是给人以惊喜。公元877年,图卢兹伯国正式成为了一块世袭领地,而与之相匹配的伯爵也成为了一个世袭的爵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央地关系了。虽然当时的地方人事任免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但被任命的官员一下到地方上,就是终身任职了。
地方官员终身任职,难免与地方上的力量紧紧抱在一处,形成强有力的地方势力。
这些地方势力一旦形成,就会坚决抵制君主的再次干预。他们都有一种冲动,那就是把终身制官职改成世袭制爵位。
所以,在法国历史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贵族和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向君主建议,把终身制改造成世袭制的情况。
比如,在著名的《法国文明史》中,基佐就给我们提供了好几份这样的立法建议函。其中,在威廉去世后,他的爵位被授予给了其他人。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打抱不平,他说:“他的孩子和他的亲属把这看作一件极不公平的事,说事情不应该这样,还说他宁愿死在刀上。”
由此可见,其实地方上都想把终身制改造成世袭制。但君主却并不这么想。君主并不想失去这一人事任命权。
于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变通的方式。在《封建社会》一书中,年鉴学派领袖马克·布洛赫曾提到过这种变通方式,那就是在某些格外忠心的臣子去世后,君主特许他的儿子接他的父亲的班。
但是,接班的儿子要重新接受一次君主的任命,即要重新到君主那里完成一次跪拜礼与亲面礼,以表示他担任的是由君主新任命的官职,而非由继承所得的爵位。
当然,这么搞也是极为不可靠的。毕竟,任命权还是掌握在君主手里。
那有什么办法让官职和土地变成世袭的呢?这就要等机会了。
这个时候,如果中央政府的实力出现了削弱的迹象,那么机会就来了。这些地方势力可以与中央政府角力,为自己争取世袭的资格。
比如,我们的雷蒙德伯爵就幸运地等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在他上任后不久,中央政府出现了削弱的迹象,无力对抗维京人的进攻。
相比之下,雷蒙德伯爵却是兵精粮足,有着充足的力量对抗维京人的进攻。
于是,地方上的豪门都团结在雷蒙德伯爵周围,支持他挑战中央政府,争取世袭资格。
公元877年,秃头查理被迫让步,签署了《奎亚兹法令》,允许雷蒙德的儿子继承伯爵爵位。
由此,图卢兹伯国也就变成了一个世袭的伯爵国。
讲到这里,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西方的feudalism与中国的封建制的区别。
西方的feudalism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制。西方的君主是反对分封的,他甚至极力反对搞什么世袭爵位。
那些世袭的爵位和土地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凭着自己的实力,从君主手里抢过去的。
这不是西周的封建制,而是类似于我国唐末的藩镇割据制。
相比之下,西周的封建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那些诸侯国,都是周天子凭着家族情感,一块块分封出来的。
所以,把feudalism翻译成封建制是一个错误。那是没有搞懂西方历史上搞的是什么制度,看它分成一块块的,就用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去硬套了。
而更大的错误是,认为西方在古罗马覆灭后搞了feudalism,然后又套回到中国,认为中国在秦以后搞得也就是这套西方式的feudalism。
中国在秦以后没有搞什么封建制。学过中国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在秦以后,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不对呀,封建制,不是应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吗?
所谓封建,指的是人依附于土地。按照这种理解,秦以后搞得的确是封建制啊?
别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聊。
延伸阅读:
中国历史该怎么断代?被误导了整整70年!
为何秦朝没有封建制?什么是封建制?
你学过的西方史,错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