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一般表现为:
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并不因出汗而减轻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型体质的鉴定
1、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上述征象加重;
3、舌象检测:舌质偏红苔黄腻;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5、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6、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和疖肿等病症。
@舞清虚 发表日期:2011-7-27 17:18:00 回复
金牌马克甲 2011-07-27 17:09:24
寒湿重的表现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照这种症状看来,我像寒湿,不像湿热。但是我又很容易上火。
难道要找个中医看看??
=============================
容易上火可能是身体虚.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湿热的治疗
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鲜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蓄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
从网上找的
不过吃药神马的还是应该谨遵医嘱,不要擅自配药吃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踊跃发言..我发现达人真的挺多的= =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
祛湿大业,任重道远啊...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
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症,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若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
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若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3、寒湿之邪用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
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
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
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食物的性味与体质的寒热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的性味须与体质属性相适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为不同的症候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因时制宜。
冬吃羊肉、牛肉、火锅较好,而开着暖气吃冰淇淋、喝凉饮料不好;
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人体生理功能刚要开始旺盛,不要吃寒凉性食物来镇静它;
晚上少喝啤酒,因为啤酒属寒性的,喝到胃里,中枢神经会把冷的信息传递到脊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
寒性体质的人要多挑温热性食物,它们具有温中,补虚,助阳、驱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滞、萎缩、贫血等症状。
另外,适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敛、生津益阴,防止湿气聚集体内。
1.进补不要过量,过量会伤身,温热性补药一餐中不要超过3种。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为补是为了帮助阳气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体需要逐渐吸收,慢慢达到阴阳平衡。
特别注意:人参、鹿茸、肉桂不适合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久病虚寒的人,往往虚不受补,可从粥、汤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淀粉类食物少吃,因为不易消化。
3.寒性体质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宝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自行选配。坚持一个月后,面色会红润起来,腹痛腹泻消失,人也渐渐不怕冷了。
【湿热质的人要多吃米仁、绿豆】
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品,如米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
体质内热较盛者,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对于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宜少食和少饮。
【湿热质的人必须力戒烟酒】
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
要保持两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易于生热助湿,出现呕恶、咳嗽、吐痰等。
酒性热而质湿,《本草衍义补遗》说它“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堪称湿热之最。所以饮酒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嗜烟好酒,可以积热生湿,是导致湿热质的重要成因,必须力戒烟酒。
【湿热质的人运动强度要大一点】
湿热质是以湿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请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切忌运动过量产生副作用。)
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中医有句俗话,得燥病者十之一二,得湿病者十之八九。
湿气病的得病率是非常高的,尤其现代人多吃甘肥厚味而不活动,能不得湿气病吗?
那么,要想不得湿气病应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应当忌食含糖类食物,糖类食物都是高能量的,对脾来讲是一种负担,会把脾困住,导致湿气更重。
其次,油腻类食物不能吃,油类是由肝胆进行消化的,但是湿气重的人肝胆的功能也都是虚弱的,因此对油类东西也是很难消化的,而且增湿的效果不比糖类差。
再次,寒凉东西不能吃。有道是饮冷伤肺,其实不光伤肺,而且伤胃伤脾,脾肺都属于太阴,主管湿气,本来湿气盛就是脾中有寒,如果再吃寒凉东西只会导致湿气更盛,胖人更胖,病症加重。
最后,鸡蛋、零食、高蛋白的东西都不要涉及,也不要久坐,而且要多锻炼身体,做到以上几条,湿气就不会增加,而且慢慢减少。
@推倒油瓶不扶 回复日期:2011-07-28 09:10:23 回复
看来体湿的大部分是女的,可我是个男的……悲催啊……
=========================
你肯定是一位文静的男士...对不
现在来总结一下童鞋们的建议
欢迎大家积极补充~指正~~
一、饮食篇
利湿的食物们:
1赤豆(又名赤小豆,红小豆,红豆等)
性平,无毒
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等。
2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等)
性微寒
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
3冬瓜
性微寒
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
宜忌:脾胃虚寒、肾虚者不宜多服。
4绿豆
性寒,无毒
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5莲子
鲜者性凉平,无毒;干者性微温、无毒
主治:心烦失眠,脾虚久泻,大便溏泄,久痢,腰疼,男子遗精,妇人赤白带下。还可预防早产、流产、孕妇腰酸。
禁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不能与牛奶同服,否则加重便秘。
6生姜
性温
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
宜忌:阴虚内热者及热盛之症忌用。
7辣椒
性热
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根:活血消肿。外用治冻疮。
注意: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能,吃多了容易使肺气过盛,耗伤气阴。过食辛辣易加重体内湿热,表现为皮肤痤疮、血压升高、痔疮加重和鼻出血等。
8香菜(又名香荽、胡菜、原荽、园荽、芫荽)
性温
发汗解表,宣肺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宜忌:不可久食;气虚人不宜食;久冷人食之脚弱;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9山药(又名怀山药 、淮山药 、土薯、山薯、玉延)
性温、平,无毒
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若要补肺益肾则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山药、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可治湿热虚泄
10葛根
性凉气平
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起阴气,解诸毒。
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
宜忌:少年儿童禁用
---------------(未完)----------------
@九尾小马甲 回复日期:2011-07-28 10:21:23 回复
强烈要求加入组织!!
====================
批准加入!
@小小孩字 回复日期:2011-07-28 10:23:43 回复
我无肉不欢啊 咋办
湿气暴重
==================
孩纸。可以吃牛肉哈
利湿的食物们:
11南瓜
性温,无毒
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12牛肉
性平,无毒
消水肿,除湿气,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
13羊肉
性温,无毒
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
禁忌:暑热天或发热病人慎食之;水肿、骨蒸、疟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热性病症者禁食。红酒不可与羊肉同食,一起食用后会产生化学反应。
14雪梨
性寒
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阴清热、养血生肌
禁忌:梨性寒,一次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和血虚者,不可以多吃,多吃易伤脾胃。
15茯苓
性平
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16锅巴(煮饭时附着于锅底之焦饭。又称锅焦、饭焦)
性温燥
健脾消食、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久泻等。
忌食人群:糖尿病患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阴虚火旺者忌食。
-----------------(未完)------------------
@伊人CONNIE 回复日期:2011-07-28 14:34:35 回复
这帖子确实好及时,最近一直在烦恼额头两颊下巴的痘痘为何那么顽固,昨天拔了罐,紫的都发黑了,师傅感叹,你湿气好重啊。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冒痘痘了,银耳还坚持吃了一段时间,因为想要美白。。完了,我现在要改掉很多习惯了。可是湿热还是寒湿该怎么区分啊。
基本上拉肚子对我来说是常事,因为晚上稍微不盖好肚子,第二天肯定肚子痛。脚上真的是定期就会冒泡泡,然后痒,戳破它,然后脱皮,爸爸说是脚气。
======================
百度了一哈!区分寒湿和湿热有以下几个要点
1舌苔:
湿热者多为舌质红,苔黄或黄腻,黄厚.
寒湿者多为舌质淡,滑苔,或苔白,白腻,白厚.
2大便:
湿热者大便粘滞不畅,或干结.
寒湿者大便溏泻,不成形.
3小便:
湿热者尿黄
寒湿者尿色白
4饮食:
湿热者喜冷饮,食物偏凉.
寒湿者喜热饮,进食生冷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