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域 阿富汗历险记·狱中日记(自序4)



自序
目录
一、 一错再错的计划
二、 自投罗网
三、 武装押运
四、 移交
五、 绝食抗争
六、间谍审讯
七、求救短信
八、转送监狱
九、狱中生活
十、获释

自序
    今天喀布尔有太阳,明媚和煦。一大早,我就和李老师一起赶往喀布尔的国家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新区位于喀布尔市的西南角,与从兴都库什中央山区发源,流经瓦尔达克省的喀布尔河上游河谷平行。博物馆与阿曼努拉王宫(DarulAman Palace)隔街相望。
    上个世纪初期,新派国王阿曼努拉按现代城市理念规划了这个新区,并在一座山头上兴建了阿曼努拉王宫。后来由于苏联武装突击队在机枪炮火的掩护下攻占了这座王宫,并擒获了“不听话”的阿明总统,以至于这座屹立在风雪中,那千疮百孔的破旧王宫就这样被遗弃在这个荒芜的角落,给世人留下了大量难以述说又震撼人心的图片。2019年这座欧式王宫被重建,让今天的人们远远就能看见它那金色弧形的拱顶。

    博物馆没几个人参观,交钱卖票就可以进去。绕过一个空旷的庭院,尽头就是一座苏制欧式的三层灰色大楼。如今博物馆已经没留下几样像样的展品,相比较我曾经在国内参观的阿富汗文物世界巡回展,这里反倒是要寒碜太多太多。也许那些巡展的国宝级文物现在仍然还睡在某个银行的保险库里,它们今天的命运如何?塔利班又是如何保护这些文物的?我不得而知。从一楼到二楼,我们匆匆地转了一圈就离开了这座需要重获新生的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的几件东西和守门的老人仿佛是给我开的一个证明,“嗨,老兄,你已经来过。”

    很多人了解阿富汗是通过苏联人的入侵、美阿反恐战争、“追风筝的人”和巴米扬石窟。但是少有人知道,阿富汗的文明历史早在巴米扬石窟开凿之前就已经光照四方。
    古印度梵语《吠陀经》给雅利安移民曾经描绘出一副田园牧歌式的画面,但是同样是古代雅利安移民后代的阿富汗人的语言却并没有受到古印度梵语的影响,反而与伊朗语言的关系更为紧密。琐罗亚斯德教的古老经卷《阿维斯陀》清楚地记录了巴尔赫这个“诸城之母”。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本人不是出生在阿富汗,就是死于阿富汗。传说他以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 )仆人的身份自居,这个最高神是善的精神,以祭祀的火焰为象征。《阿维斯陀》在波斯王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期被写进书里,使琐罗亚斯德教传播到广阔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一世时,琐罗亚斯德教已成为波斯帝国的官方宗教,在阿契美尼德 、安息帝国和萨珊王朝时期始终是全民信仰,只是到了公元7—8世纪的穆斯林征服以后才走向没落。

    公元前6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曾征服阿富汗,带来了从腓尼基文字演化而来的字母文字阿拉米语(Ar-amaic)。令人惊叹的是,阿拉米字母的使用从阿富汗向东南进入印度次大陆,向东北穿越整个亚洲。它演化出了今天已经破译的佉卢文(Kharoshthi),穿过阿姆河向东北行进,阿拉米字母也演化出了用于书写的粟特语、突厥维吾尔语,甚至是蒙语和满语。

    亚历山大大帝推翻第一波斯帝国之后,在大夏、兴都库什山和阿姆河之间的区域,成功地传播了希腊文明。公元前183年,印度孔雀王朝衰落,大夏的希腊统治者德米特里(Demetrius)趁机穿越兴都库什山,占领了现在阿富汗南部和旁遮普,并留下了希腊君主们金灿灿的黄金货币。贵霜帝国使用希腊字母拼写,国王迦腻色伽(Kanishka)的火宮就挖出了用希腊字母拼写的大夏文碑。

    7世纪以降,如同一千年以前的希腊人一样,阿拉伯穆斯林推翻了萨珊波斯帝国,清除了中原汉人短暂的羁縻统治之后,历史在古老世界的中央高地的交叉路口再次重演。阿拉伯人深深扎根在阿姆河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曾被称为大夏的地区,并人侵印度次大陆。因此,伊斯兰文明同希腊化文明一样,都是取道阿富汗进人印度的。
    但是佛教的传播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当古印度当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 Maurya)的孙子阿育王皈依佛教以后,印度的影响力便以意义更加深远的形式,传播到了印度次大陆之外。正是经由贵霜帝国,佛教才从印度通过索格迪亚那地区和帕米尔高原,传播到中国新疆、河西走廊、再从那里传遍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和越南。这是作为交叉路口的阿富汗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当然,阿富汗人也不总是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旁观者的看客角色,只是看着这些长得不一样的移民穿梭往来,他们也曾积以帝王君主积极地参与入侵印度次大陆和东部伊朗地区的活动。最典型的就是11 世纪,伽色尼的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 突厥王朝和12世纪取代伽色尼帝国统治者的古尔人(Ghoris),他们就是阿富汗中央高地的士著。古尔人之后,突厥人还曾在德里建立统治,13世纪,蒙古人入侵给阿富汗带来灭顶之灾。巴尔赫和巴米扬就是毁于蒙古人的屠城。最后,16世纪早期,乌兹别克人昔班尼及其后代,又迫使之前统治中亚的帖木儿大帝的突厥察合台子孙翻越兴都库什山,促成了巴布尔(Babur)建立起莫卧儿帝国直到其衰落。

    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走出来,尽管很是失落,但当我把这一长串历史文明的碰撞与交叉,做一个简单罗列之后,也算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参观后的营养补充。无论研究人类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难到我们可以忽略阿富汗吗?显然不行,我深知百闻不如一见,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阿富汗以及塔利班,我想我自己首先应该去那里走一趟,拍一堆照片,装一车知识,认识一连串的陌生面孔,否则回国以后怎么去胡吹海侃,冒充专家呢?
    当我为李老师在博物馆花园里拍了几张照片以后,我又拉着稀里糊涂的李老师,钻进汽车,驶向另外一个目的地。我猜,李老师会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跟我一起忘命穿梭,因为他看不明白我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究竟要干啥?但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