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重症社会的正确方式,是科学审慎评估医学的水准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12),全文近10万字,本文约9300字。
回顾下前文。
西医在疫病面前,受限于一一对应的线性逻辑思维,至于没有能拿的出手的针对性治疗用药,西方世界被疫情荼毒。
根据西医对疫情的无力,推断他们在感冒上也是无力的,并且用数据结合例子做佐证。
进而我提出全面性的观点,正是西医只盯着病毒,忽略了整体的寒、痰饮、淤血等实质性的问题,导致治疗必定片面,症状遗留了下来,即后遗症。既然西医连感冒都不会,何况更多的其他高难度的疾病呢?所以西医对疾病普遍无力,胡乱治疗,更是危机频出。
后遗症和西医普遍无力的结果,就是现代人亚健康丛生。
被后遗症、亚健康困扰的人们,就如同多米勒骨牌,层层叠叠,最后走向重症、危重症。客观的说,西医的从业人员都是好心,结果却是触目惊心。同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为什么《伤寒杂病论》叫伤寒杂病论,感冒其实是第一道防线。中医的科学性最初就起步于治感冒的科学性,进而推导到整个庞然大厦的建立。
以下进入本章的探讨:
重症社会的诞生
教育、医疗、房子,是中国人为之变色的三座大山。2016年,城市居民的死因排名依次为:26%死于恶性肿瘤,23%死于心脏病,21%死于脑血管疾病,11%死于呼吸道疾病,6%死于外伤或中毒,2%死于消化系统疾病。这6大类死因合计占比就达到了89%。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中60%的积蓄,居然是生命最后28天花掉的。每天都要为着生存奔波,然而疾病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我们不时就会看到哪个家庭又遭遇了重症的袭击,又有哪个家庭发起了轻松筹……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中国人已经进入重症社会。
如果我们知道重症什么时候会诞生,我们就知道预防;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在这一个小节,我们就是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善忘,我们应该记得,新冠也曾批发过重症。我们说,在中医的主导下,新冠重症转化率为零。而同期西医的重症转化率在6-7%之间,有专门用西药不用中药的医院重症转化率高达10%。
聪明的读者是不是开始提问:如果我们也像治疗新冠一样治疗身上的其他疾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远离重症了呢?
真聪明。这的确就是重症社会的唯一出路。
新冠是压缩的中国人乃至全人类抗击疾病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引线很短的炸药包;而中国人的慢性病管理,则像是一个引线稍微长一些的炸药包。共同点是,只要炸药包存在,就一定会爆。
如果我们能够提前把这个炸药包拆掉,的确我们是可能收获完美且没有疾病恐惧的生活:没有疾病的困扰,我们节约的大量的医保费用,同时享受学习、工作的快乐。
有一个朋友,他父亲是肺癌去世。我说,其实都是有先兆的,比如咳嗽,比如咳痰,又比如肺经流注时间段,很容易睡不好。他说,的确咳嗽了三年之久,最后才确诊是小分子肺癌。我很诧异,告诉他我不能这么确定这个因果。在我看来,非常大的可能(我指的是逼近100%)是咳嗽太长时间之后,才从肺炎变成肺癌的,现代科学不会治肺炎,新冠肺炎已经证明过了。
也就是说,其实这个肺癌一开始也可能是肺炎,新冠肺炎发展很迅速,所以大家就能看到中西医在重症转化率的对比;而普通肺炎发展速度没那么快,所以有时间慢慢发展成为重症。简单的肺炎,中医的方案处理下其实恢复是非常快的。复杂是因为误治、拖延,神气皆失,寒热错综复杂,防线步步失守,病人逐步步入危证。
有朋友说,治不好疾病导致发生病变或者转移,再给你重新定一个名,表示这不是责任不在我,比如最初的风寒感冒发烧,如果庸医治疗,碰上体寒的病人,医生开一大堆寒凉药,把身体越治疗越虚弱,越治越严重,弄出肺炎、肾炎、肝炎或者白血病等,直到死亡,此时,家里积蓄被掏空。重症不是一天就有的,而一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现代医学就是让人以为重症是凭空出现的。
亚健康是重症的温床
当然,这个肺癌的例子的确是运气不好。更多的时候,只是表现为亚健康。关于亚健康,也需要再仔细分析。亚健康这个词可能就有误导的成分。所谓健康就是健康,病就是病,为什么中间还要有个亚健康这样的状态呢?亚健康其实是一种精气神与肌体,并不强壮,且处于疲惫状态的一种状态。
在中医的眼中,亚健康就是中医的“症”。事实上,中医已经认为这已经是“病”的先期,要进行处理,而不是拖延,从而将防线推到健康的层次,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即:亚健康其实也就是小病,而非不病,是身体精神的一种失调。所以有人说去看中医,中医总能开出方子来,是因为中医看到了失衡,也看到了失衡日久可能导致更大的祸害。
病与症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废话。一个人去看病不就是去看“病”吗?然而较真的说,中医真的是需要看“别的”。这个“别的”就是“症”。中医将健康分为三个层次:健康,症,病。症大概就是现在日常讲的“亚健康”。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大概就可以认为已经是疾病诞生的温床。有症就该开始处理!
我经常在诊断的时候碰到人比如莫名其妙失眠,比如心慌心悸,比如反胃咯气等……这都是中医治症的范围,这时候人跑去医院,往往会说你没有病,但是病人知道自己虽然没病,但实际上并非健康。是否健康,病人会比仪器了解更多。这些拖延日久,迟早都是祸患。
简单而言,中医眼中的症比普通人要广泛。中医认为的症,是一个人整体的全息可以反映异常情况的问题单,而最核心的可能是普通人认为的病,也就是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症,则是冰山在水底的部分。
这里就会有几个问题:
1,中医认为普通人定义的病的确是病本身,虽然它还是由身体其他部分构成的统一有机体,但是整体而言,这个部分足够代表病本身的特点,也可以依此作为处方依据。
2,中医认为普通人定义的病,并不是最值得关注的。其他的症的部分,还有普通人没关注到的,可能更加核心更加重要的信息。可能是问诊获得的,可能望诊、触诊等其他方式获取,但无一例外,更重要一点。
不管是1,还是2的情况下,好的中医在处理的时候,都是从整体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可能导致的问题是,普通人可能很想在短时间内把“病”的问题处理好,而好的中医可能在处理阴影部分问题的时候,还需要把“症”的问题妥善处理。
一个病人可能因为后背痛来找中医,但是凌晨3点-5点钟会醒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生育问题而来的病人,医生可能关注的却是他的脉搏比别人弱。中医是全息的,完整的,对于人的疾病的认识会比普通人的要广,这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
中医不光会去治标,还要治本;不光治本,可能还把病人忽略的身体的一些警告信号也一并处理,以免日后酿成祸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一个病的产生,当然是整体的,有表证,也有病根,也有潜藏的危险信号。从病根和深层次的信号出发,深挖问题,才能把病治好,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最开始的时候介入,有多少种办法呢?练气,按摩,针灸,甚至不用汤药都可以做到。
总之,现代人很多问题都是拖的,身体各种累积。就跟房子似的,每天打扫和一个月,一年才打扫,根本是两回事。比如一个40多岁的人,可能之前都没有特别好的医生清理过,等于要清理40年的垃圾,想想有多难处理。现代医学往往是控制症状,结果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就是癌症或者什么恶性病。
总结下,亚健康,其实就是中医的症;中医在症的阶段介入,小则可以治疗亚健康,大则可以阻断其向重症转化。
运用中医预防重疾
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在肝癌肝硬化两三年前就发现症状,出手治疗;在心脏病发之前,也可以通过短短几周的时间就治愈。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精英层猝死的诱因。治大病于初起,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从治疗来说,其实中医对人体的了解也是深入骨髓。比如乳腺囊肿,曾经20天治愈了一例。其实乳腺肿瘤也是一样治的,最近有一个病人在吃药。中医出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预防乳腺肿瘤向肺部和肝部转移,这样,中医只需要把乳房内的肿块打掉就收工了。
有的病人不是不想治好病,但凡听到哪里有个会治病的医生,就会去看,但是取效就是很慢,最后不得不无奈地拖着。如果是普通的疾病,拖着还罢了;如果是要命的病,形销骨立,真是可怜。
总之,中医既然有对人体内在的清醒认识,又有合适的经方和针灸方案,能够在重症之前将疾病的苗头铲除。
如果一开始就用针灸、经方治小病,那是不会养成大病的。经方支持的家庭,一直坚持使用经方来调整身体,身体当然越来越好。健康是本,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没有了;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人可以不用为健康担心,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并且能体验到没有对疾病恐惧的真实愉悦。
换而言之,等到重疾再去找医生,就已经很晚了。防患未然一定大于大错铸成之后的徒劳挽救。有的患者一开始从未接触中医,最后病急乱投医找到中医,中医愿意放手一搏,还有希望;如果患者还心中有疑虑,很多中医根本就不会动手,那离死地不远了。
重症离我们并不远,也没有那么小概率。但是并不是不可预防。重症不会一天养成的。擅治者,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已经都治好了,也就不需要慈善来支持了。我也希望有一天大家都用针灸用经方,长使天下无重症。
再聊下如何防癌呢?
解释这个,大概可以参考《灵枢经》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脉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说了很多,但是我告诉大家,简单说就是肿瘤癌症(积)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寒。寒会导致足冷,足冷导致脚胫冷,最后连锁反应,癌症就出现了。也就是寒才会有癌症,足冷才会有癌症。反过来说,如果要想没有癌症,想把脚搞暖。
换句话说,只要你找到一个办法可以让你的脚一直暖呼呼的,这辈子不会得癌症。据我所知,只有经方才可以若干付药甚至一副药就可以把一个千年寒冰腿变成热腿。
难经:“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看见外面就知道里面,不用把人的肚子打开就知道,就是圣了。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用这个条辨,就可以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第一个症状治好,怎么会有死症。
目前所谓的中产,没有基本的中医医学常识,所以遇到疾病,都是误治,身体不存,钱财财富都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海市蜃楼,根本不可靠。
不保险的保险
还有人说,既然进入了重症社会,我们可以卖保险啊!保险最起码可以补医药费。我还了解到,现在不少家长都会给婴儿买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我想说的是:1,经方治症,小病速去,则大病不生。这是真正的慈悲法,也是真正的保险。2,人没了赔再多钱也没用。这不是真正的保险。小毛病去掉把人身体调健康才是真正的保险。一辆汽车,保险加保养,一年的费用并不少。相比之下,个人在保健支出就太少了。保健支出不能包括病成以后的治疗,那只能相当于维修费,另计。年久未经保养,未做预防,您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都是欠账,一次性归还不会是保养和保险费的累加,而应该是几何级数的上升。上升多少,看运气。
是的,保险可以补医药费,但是无法补给你的是你治疗过程中承受的苦痛以及心理压力,严重的还有误工费,家庭的苦痛等等。处于亚健康的人,离生病,只有一步之遥。平时就注意保养,用经方治疗自身,让自己空灵的人,离生病,中间还隔了一个亚健康。这个隔着亚健康的状态,可以称之为防火墙,或者是安全边际。
保险无法代替中医经方前置性的防患未然。人和汽车不一样,是不能完全靠保险来规避风险。汽车出事故了,保险没准可以赔你一辆车。人走了,保险是不会给你补一个人的。
上工治未病,就是治在大病没有成型。成型之后,恐怕那种痛苦,没有人会想去体会,然而医生常常看到。这里是有一个赔率的。你是想付出小的代价,等于将未来的不可承受的代价和风险降到最低;还是说,不做任何预防,当然这种风险性相对也就高很多了。
举个例子,现代医学发现胰腺癌往往是晚期,但是中医可以通过一些很细微的人体的变化,推断出未来这个人有多大的概率罹患胰腺癌。又比如肝癌发现很多也是晚期,但是中医进去,大概在3-5年前,就可以发现这个人可能有这个机会,然后进行预防。
这才是真正的保险。人财两得的一种方式。否则人没了,买百万保险无非获得一些经济补偿;中医要的是将风险在第一时间化解。
绝症社会
有个朋友说,他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数据,解放前,人均寿命是很短的;现在人均寿命很长。这个得益于医学的变革和进步。我不以为然。数据不一定真实,首先周围那么多年纪轻轻就重症、绝症买单走人的,所以这个统计到的数据可能要被质疑;其次是建国前各种灾难,且很多时候是饥荒之类天灾导致的。
如果我们睁开眼睛,似乎看到“绝症”在世间游荡:艾滋病是绝症,癌症是绝症,得到了似乎就拿到了阎罗王的录取通知书。更有甚者,连炎症也是绝症,鼻炎只能洗鼻子,肺炎只能雾化,血糖高吃降血糖的药,高血压吃降压药……到底什么才是可以治的病呢?切掉的肿块吗?盲目切割,万一导致恶化怎么办?
不用说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不光进入了重症社会,还进入了“绝症社会”。
鼻炎、肺炎、支气管炎怎么断根?我个人的经验是一定要坚持长期用药,每次发病都要用中药治疗,这样大概一年之后,这个小孩子/大人的体质就很强了,发病时间拉长,痊愈速度加快,自然而然摆脱疾患的困扰。但是如果期间一粒抗生素或者其他什么药下去,这个时间会延后,大概相当于重新开始计时。鼻炎肺炎支气管炎,之所以迁延不愈,本质是寒气、寒水、寒痰、寒涕纠结胶着在体内,时医不会发表,所以是治不好的。只有经方家按照六经辨证,才可以将寒水寒气寒痰寒涕逐步清除出体外。并且因为纠结时间久,一时半刻清理是不现实的。
鼻炎鼻窦炎当然好治,肺炎支气管炎当然好治,怎么会一直要雾化不能断根呢?
又比如高血压。有朋友每次出差来深圳,都会来我这里报到。这次来状态很好。告诉我目前体重只有190斤了。之前第一次来我这,还是230斤。足足减了40斤。同时高血压未用降压药从190降到160。他说,最妙的是喝你的药,胃口不会很大,也不会吃不下,吃一些就饱了,好像胃口变小了。也没有说一定要怎么运动,就是早晚散步半小时,或者一天散步一次就是45分钟(喜欢这种听话的病人),自然就瘦了。我也很开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然读者可以说是例外。新冠是意外,鼻炎鼻窦炎是意外,高血压也是意外。其实不是意外,是很多不懂,不懂就以为是误打误撞。中一次彩票可以说是幸运,中无数次彩票,恐怕就只能是实力了。
绝症可治
《黄帝内经·灵枢》: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后面段落翻译一下是这么说的:会用针的高人,治病就像把扎在手上的刺一样,就像把污渍洗干净,就像把绳子上的结解开,就像把门打开一样。病虽然久,但是也是可以治的;如果有医生说疾病不可治,是绝症,那是因为没有获得医学的真理。
经方从感冒到疫病,采取的是完全一致的治疗方法;说明它的理路是始终如一的。并没有说因为是“疫病”,经方就失效了。更不会因为一种病取名为“绝症”,就束手束脚。现代动辄宣传得了的病是“绝症”,其实是一开始就把求生的门闭锁,进而告诉患者有多久的“存活期”,这都是自我设限:自己不会,就妄想天下所有的良医都束手无策。这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做法。相反,中医很多时候是人道的。中医不会去恐吓患者,很多词汇也能看出来,很多时候只是说心神不调,肝气不舒。不立病名,结果就是患者宽心。
正确的做法,就是树立中医肯定行的信心,不行,仅仅是因为“未得其术”,要加倍努力,以前不会的,现在就懂了;现在不会的,努力精进,再过些时日,没准也就会了。
那天在一个朋友家听一个老者讲求医的故事。老人年轻的时候,脚长了痈疽,坏死,医院下的决定是要把脚切掉。他就想,自己还年轻,一定不是这个结果。借钱四处求医,还被人骗……最后在一个县城找到一个民间中医,终于治好了。
我为他对中医的信任感动。如果相信自己的是绝症,当然不会有那种动力,不相信,就有机会。
绝症在现代不一定表现为癌症晚期之类。还可以表现为只可以控制不可以治愈。比如高血压,很多人就认为只可以控制,不可以治愈,这都是将可治愈疾病归入绝症的做法。
但是如果我们回归中医,我们从感冒治到癌症,又有啥稀奇的呢?中医当然可以治绝症,这已经被无数的中医经方家、针灸家验证。只要我们在听到绝症的时候不恐惧不害怕,掌握正确的医学知识,我们也可以从一般中国人的死循环中走出来,蹚出家庭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中医擅长治急症
现在的中医,都有沦陷为疑难杂症的一个最后希望的味道。然而这个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就是中医通过治小病,让大病不生;通过望闻问切,见微知著,如同扁鹊见蔡桓公一样,能够嗅到早期癌症的味道。只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慢病调理,误读。并且中医的精髓在急症处理,新冠就是急症。
学中医的人,有时候还要做古籍鉴赏专家。很多人都说桂林古本伤寒论更加完整。但是在我眼中,桂林古本是伪书无疑。原因:所有的填补进去的方子,我都看不出类似仲景在救逆中暑时候的紧迫感,用方也是平和冲淡,根本跟仲圣非同源;换而言之,学者看到伤寒古本欢喜赞叹之余,连仲圣的自序,都会深感何其无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遇到重症,遣方造药不能力挽狂澜,要医生何用?如非重症,立法又有何益。
伤寒论古本,用药葶苈芒硝甘遂乌头,锋芒毕露。此其一。伤寒论治痉病居然是葛根汤、大承气汤;中暑居然是一物瓜蒂散、白虎汤,可谓发表,攻下,吐法,寒法无所不用其极。这么强,是因为病人危急,招招都刻不容缓,招招都是在救命。桂林古本补进去的温病也好,湿热暑燥也好,我看不到这种紧迫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补充,是因为人天然又喜欢“完备”的心理,这种完备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但是松松垮垮的填充事实上价值很小。
经方家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在伤寒金匮配合针灸的层次解决,后世药我们怎么用呢?我们更多是通过民间偏方的发掘也好,或者是现代科技的发现也好,我们都可以补充进去。经方是框架,其他则是填充物。主干不要错,疗效就有保证。
中医擅治小病,擅治亚健康(症),但中医天然是为重症急症而生的。急症用中医,会省却后续的很多后遗症。比如肠梗阻开刀之后,很多肠粘连之类,反复开刀,很受罪,但是中药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辩证论治,根本不需要开刀。又比如宫外孕也是急症,用中药治好了,就好了;开刀后输卵管堵塞不孕的,太多了。这时候再想去疏通输卵管,不是没办法,但是跟发病初期直接用中药,不是一个概念。
新冠就是急症,中医这张答卷完成得很好。
急症处理是中医的精髓。中医做久了,每个人手里都或多或少有很多神奇的例子,大概相当于股市的涨停板或者是打到新股。但是没涨停板和新股的时候,也要知道如何取得收益。神奇的例子一是可以树立公众对中医的信心,但也会误导人以为都可以一天内看到奇迹,从而让公众对中医丧失耐心。真正的治疗过程,仍然需要细致入微的分析,谨慎踏实的用药,慢慢抽丝剥茧,直到完成康复任务。病是曲折的,治疗的过程也不一概而论一帆风顺。这个过程和完成其他结构复杂的事情并没有两样。
中医的目标是根治
现在都在提倡慢病管理,总让我感觉好像就是要把人做成药罐子。中医不能这样,中医的目标应该是根治。问题是现在经方还不是主流,很多医生科班出身,反而不知道其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自己不健康,也看不见健康的人,更无法创造健康的人。
个人的经验,如果小孩子,一直用经方中药,体质就会越来越好,得慢性病的可能就预防住了。大人积累久了,慢一些。但一定有治的,哪怕我不行,世间有的是厉害的人,不能因此诽谤中医。
还有人说,中医治根治本,西医治标不治本。
如果一个医学治标不治本,根还在,迟早是祸患。所以古代才有这样的说法:斩草要除根。不然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常常会看到高血压被当做疾病,然后进行治疗,降压等。然而我们还要进一步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血压呢?目前根据我的经验,有是因为乳房长了肿瘤,有的是因为肥胖,有的是因为肾脏功能不够强大,等等,按图索骥,都取得很好的疗效。
换个角度,如果不知道病根,就好比你的爱车送进修理厂,修理工装模作样检查一番,也不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直接提着扳手就上去,美其名曰修理,你就要担心,到底是车子的毛病是致命的,还是维修的过程中造成不可逆回的伤害。必须治本的才是科学,否则治标反而可能会导致你预料不到的连锁反应,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进一步来说,所谓标,就是表象;所谓本,就是病发起的真正原因。如果你不知道本,就无法根治标,甚至可能是一时掩盖,结果南辕北辙。就好比一个小孩不知道一个机器是怎么坏的,拿着榔头就进去拆卸,机器故障没准不致命,维修的过程,机器就已经受到重创了。
一直说中医治本,现代医学治标不治本。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意味着什么?李宗吾在厚黑学,就讲了一个治标不治本的锯箭法,在体内的部分,就不管了。标去掉了,箭头还留在你体内,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还有人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活。这句话对,也不对。如果能让人活,就不是糊里糊涂的,背后一定有很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过程,是对人体内观和运行规律很清醒。
糊里糊涂,指的是患者缺乏基本的中医素养,而这个是急需普及的。
中医是古中国唯一一门科学。
往期连载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1)楔子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2)中医中药才是拯救武汉的最大功臣,不是其他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3)为什么中医是科学?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4)不是占卜,而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下的预测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5)被遗忘的角落:疫情中的中医数据盘点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6)治感冒的方子治好疫病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7)扯下疫情遮羞布,现代医学感冒致死医案析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8)医学的最基本原则是全面:论后遗症的产生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9)中医经方才是重症社会的根本出路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10)中医中药安全性解读:反驳中医黑关于中药材质量的攻击
重症社会的形成及其出路 透过新冠看中医的科学性(11)从西医到中医:从线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