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居然用治新冠的办法治艾滋病


中医药对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等症状改善明显——我以为在说新冠呢,原来是艾滋病啊。一样治。
天下的病,至易(中医介入真是简单啊!)莫若新冠,感冒而已;至难莫若艾滋病,然而中医介入同样有效。
《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发表于《中医杂志》2011年3月刊。治疗前总例数为8946例,未记载有1459例。

文章中说,12月3368例中,有效2170例(64.43%),无效1198例(35.57%);24月2098例中,有效1528例(72.83%),无效570例(27.17%);36月1310例中,有效1024例(78.17%),无效286例(21.83%);48月802例中,有效626例(78.05%),无效176例(21.95%)。说明中医药对症状、体征总积分有较好改善作用。——两年介入,接近八成患者有效,不错了。
在不同疗程中,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对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等症状改善明显,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积分下降在43.29%~52.06%;其次为纳呆,积分下降在30.07%~38.86%;其他如发热、咳嗽、腹泻、气短、自汗等症状积分下降均在26%以上;皮疹积分下降在19%~24%。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医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纳呆、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明显疗效,1年有效率64.43%,4年上升到78.05%,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治疗后,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中医药可阶段性地提高和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与新冠:一样的治法,一样的味道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仝小林 中医的疗效 必须用数据说话》摘录:“反馈数据显示:3698位发热、疑似和确诊病人服用寒湿疫方后,90%以上第三天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气短、情绪紧张、纳差、腹泻等八大症状就已经消失。单纯服用一号方的977人中发烧患者共有318人,服药后发烧消退平均天数是1.74天。效果一目了然。”
是不是合并同类项?中医只需要坚持整体思维,就可以取得非凡的治疗效果。
无症状感染者
文章中说,虚证在无症状期占比例为46.09%~81.03%,在艾滋病期比例为36.43%~56.02%,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均有上升的趋势,无症状期以虚证为主,随病程进展,病情复杂化,艾滋病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多见。艾滋病患者以虚证居多,虚证贯彻始终。这与李发枝认为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是贯穿艾滋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相符合。与张国梁等调查47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临床症状以虚为主的结果非常相似。此大样本、长时间(48个月)的中医药治疗观察,为确立艾滋病中医虚实并治,以补虚为主的治疗思路提供一定的依据。
是不是跟张伯礼讲的很像: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西医认为无症状,中医认为有证候。”张伯礼分析,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有倦怠无力、舌苔腻、脘腹胀满等中医证候表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原则,使用“三方三药”,加上上海拟定的协定方药进行救治。从前期使用情况看,对无症状、轻型感染者使用中医药干预后,在防止病情进展、加快核酸检测结果转阴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张伯礼认为,感染者从无症状到有症状是一个过程,需要提早干预。比如在临床上,虽然有些老年感染者看似普通型,但当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神志不清、痰黏难咳、肺部渗出不吸收等症状时,就要抓紧时间治疗。
阴阳,六经辨证,症候——这些都是中医认识人体的手段,我们认识人体的玄妙,继而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会因为病容易治就出彩,因为病难治就失效。
将艾滋病无症状辨识为“虚症”,其实能看到中医是柔性的医学。柔性的医学,不会把病人看成是机器,而是看成需要呵护的生命力:我们不会想着抗病毒,就忘记扶助人体,特别是呵护人体的正气。
今天还有个患者说更年期不到,而月经不来,吃某种药物。我的看法是:停经过早意味着气血不足,勉强用激素去刺激身体分泌经血,其实是雪上加霜。正确的做法是大补元气,身体气血充足,则经血自下,是一个自然过程。
进一步言之,结合病人情况:瘦弱,意味着血量不会比强壮的人多;怕冷,脚底冰凉则意味着气的能量不够,遇冷咳嗽也意味着如此;上身易出汗,则可能导致好的水分流失。——种种迹象告诉我这是气血不足导致的停经,如果用别的办法,如果不符合气血不足的原理,就可能为逆。
治逆是有代价的。
-----------------------------------------
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中医的观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