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也ok~
先插一句话,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加星标,有可能收不到推送

人永远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大家好,我是小游。
心理学讲,一开始需要给别人留下真实的、存在瑕疵的印象。
原因如下:
一、这样的话在未来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就能让对方对你改观,增进关系(因为给了别人惊喜,并且他们倾向于这种“变好”是为了他们而变。)
二、在两个人不熟悉的状态,初次见面都会伪装;如果彼此看重的恰好都是伪装的那一部分,那么之后一定不会长久,这也印证了那句话“谎言只能导致谎言”。
这句至理名言真的太重要了,是很好用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就会天差地别。(好的方法用在坏的地方同样威力无穷)
这两种现象:
1.对方从一开始就对你有很高的评价和期待,你就会为了对方的高期待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方后期会越来越变本加厉。
2.对方一开始给你留下很冷漠甚至苛刻的印象,然后后期稍微对你好一点点就会显得很不同;
1.
让我们熟悉的PUA术是不断地否定,打击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对方的依赖性,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
但是在和人接触的初期,我们容易忽略这样一种现象:
现象一:
那就是对方初期不断地夸奖,他对你的预期不断提高,你就能潜移默化地随着他的预期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夸奖如同毒素一样舒适且麻痹神经。
人性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只能进不能退”,人设立住就不能倒,所以最终被“人设”和“期望”所累。
而且人总是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并且期待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从他人身上获得安全感”(警惕生活中那个让你情绪波动很大的人)
现象二:
错觉。利用一开始的刻意冷淡甚至针对,之后态度逐渐变好,这样会使一般人都更加珍惜这段关系,这会为之后的控制提供铺垫。
因为基于态度的一个大转变,就会蒙蔽他人,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我在对方心中是特别的”,更加有了主动迎合他们的欲望。
PUA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改变你,成为他们理想中的状态,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
但是在今天,就像自律和他律都是一种改变的力量。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哪些改变是有必要的。
2.
PUA也分为自我的PUA和他人的PUA。
思考:
是不是为了不让他人失望而不断驱使自己向前赶;
是不是为了维持一个人设而疲惫地伪装;
是不是因为他人的赞扬和期待而经常强迫自己,然后贬低自己;
是不是因为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对方的反应而沮丧和烦躁;
解决方法要一分为二,
自己的预期管理和对他人的预期管理。
1.要察觉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和可控:对于自己的预期要合理,运用法学对“客观”极致追求的精神,在制定目标和产生预期时,要有现实的可以被列举出的依据,而不是无源之水或者发源于欲望和感性的“模糊”的东西。
2.不可控的预期要遏制和停止迎合他人的预期:例如,对别人行为的预测和期待不可取,切不可当做前提和行动的目标,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倒果为因;
再例如,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切合实际或者仅仅和你本人不符,而他人的预期高过了你的能力让你难以应对,停下来。不满足对方的预期,不要被别人的期望控制。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引用我们之前提到的“价值冲突解决策略”中的第四步“个人利益原则”就可以进行价值位阶的排序。即以“对个人是否有益”作为基点和评价标准。
如果对自我有利,就可以作为区别于“自律”的“他律”来保留,这种思维要求讲究方法,即破解PUA的内核就是“以自我为基点”。
他律和自律都是一种方法,应当发挥合力共同为了“你”而服务。这个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即便他人的预期是有利的,也要和对方进行探讨,陈述你的现实困难和观点,正常人不会抵触这样的探讨。
(再次说明“倒果为因”要警惕,如果把手段和工具(他律)当成了目的,那就是目标不明,属于“碰运气式”的行动,不能期望带来较大的进步,因为没有“有的放矢”就相当于射箭没有靶心,没有那个“矢”你就不知道行为能够把你带领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他人的期望没有为你带来实质的进步和利益,而是利用伪装维持或者主要“利他”,那么果断停止。
总结:其实辨别不利的PUA很简单:你追求的是对自我有利的结果,而他追求的是行为本身,是“改造你”。
一个非PUA的人不会拒绝对于做好事情本身的探讨,希望共同努力;一个非PUA的人重视的是你的自我本身,而不是想要“改造”你。
所以再次说明,预期和人设是一种无形的网,它将你置于他人的控制之下。
不要活在自我或者他人期待的PUA中。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如果能做到完全以“对自我是否有益”为标准,那么就可以破解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被他人PUA和自己的PUA,如何实践?
之前提到过具体方法,可带入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冲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