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一本看完就能用上的书


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也ok~

先插一句话,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加星标,有可能收不到推送。某些错过文章的朋友们在问,这里告诉你为什么。以及,为还能偶遇到的lucky朋友们鼓掌!
你注意观察你的周围,所有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智者,生活过得一团糟。永远不要气愤,所有的气愤都是愚蠢的。高手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换办法再试,也不被情绪带偏。记住:高手是没有情绪的!——稻盛和夫
大家好,我是小游。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本书中的一个创造性观点,通过这个观点,我收获了如下改变(《亲密关系》这本书的资源分享给大家,后台输入“亲密关系”就能看到啦):
1.不会过于神经质地猜疑别人并且发脾气
2.沟通效率提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3.拉进了和朋友们关系
如果你也曾苦恼于自己的性格和人际关系,
认为自己总会在应该坚持的时候退让,
希望别人重视自己的要求,但总是难以让别人知道,
希望拥有不言自明的默契和理解,但总是面临误解和情绪...
那么我认为今天能为你带来答案。
最重要的是,这从来不是一个性格缺陷,而是认知缺陷。

愤怒是什么?是无力感,是感受到冒犯。
这不代表某人的性格有缺陷(所以应该反对“你太敏感”这种片面的说法)。这只能说明,某人的沟通很低效。
有一句很有名的谚语:当和傻瓜探讨问题时,首先要确认对方是否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你能感受到吗?
当一个现实的人对你颐指气使,他不是二极管,但你们好像永远无法理解,沟通的逻辑断裂,最终走向了人身攻击,这在每个人身上都难以避免···
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
亲密关系这本书给出的避免冲突甚至走向决裂的办法最为可取。
首先他花大笔墨写了期待是最害人的这个理论,看到这里的你一定不以为然——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话。
我也是这样,我认为这只是一句纯粹的劝告,我能不能做到完全看情况,如果我做不到,那就是我的性格就这样,没办法改变。
是我局限了···往下看。
作者描述了期待如何让人痛苦,又如何毁了人们的关系。

小小的我是指内心的期望,而作者说“期望是魔鬼”
最重要的是,和所有书都不一样,他不是让我们自己去控制,而是找到这是“虚假的”“错误的”情绪陷阱的证据。

要复盘出你感到愤怒的真实原因。有时候往往并非眼前的事。通常是由于自己的某个心理阴影。
让我真正意识到可能自己在无理取闹的地方,让我发现原来争执的对错原来可能仅仅是因为触发了彼此过去的不好的回忆

这样的案例分析胜过只有一句话却重复了千百遍的大道理。
除了抽丝剥茧的分析,他还穿插了几段人们在争吵过程中的对话,通过回溯找到当时的问题,再情景模拟的改变当时的话,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一个,谁都没吃亏,且愉快解决了问题,相互增进理解或者是相互治愈完美结局。

很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或者改进自己的性格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去维系关系。
确实也有很多书都在教这种技巧,为了让人更好的合群。
但为什么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立竿见影地改变了我呢?
因为作者在序言部分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是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目的是让人看清关系和人性的本质,在看清的基础上能改善就改善,不能改善就果断放弃。
并且很多时候他的立场都是为了,如何更好的让自己更愉快,并且获得进步。他认为亲密关系可以让灵魂获得愉悦,他也是务实的利己主义者。
所以创作出的内容是以读者个人出发的,所以在这里我才觉得与人好好相处其实是为了自己——如果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就会少了很多烦恼。
这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改造自己,而是真正在教我们如何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和增进和别人的关系!
经世致用,不过如此。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