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阶。
本文将用具体事例,下班文破译分析为何炫耀的心理特质。
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期待您的关注。↓↓↓
凯旋考入这个单位时已30出头,被分到一个业务部门做普通编辑。那会儿我们都羡慕他终于当上铁饭碗,可以安稳地工作。
哪知道凯旋刚到单位没多久,就跟我抱怨环境不好,领导不关心他,没前途。
我劝他处处比人家差,再苦也要忍着干,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结果凯旋在这个岗位上混了十来年,上40多了,一直没得到部门领导的重用,甚至被人讥笑是“过劳死在五级本”。
眼看同期的人都升职加薪,唯独他在原地踏步,凯旋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有一次我们聚会,凯旋喝多了,神色萎靡地说他在单位已经没希望了。我劝他别灰心,还年轻,继续努力总会有机会。
“什么机会!”凯旋烦躁地说:“我都40多了,才一个小编辑,上有领导塞着,下有小辈竞争,我的日子只会越来越惨!”
我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凯旋自顾自叹了口气,然后突然来了精神,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不过我告诉你,我最近学会两个绝活,以后在单位装X准没问题!”
我狐疑地问他学了什么绝活。凯旋兴奋地说:“炫耀名校背景和进修成果!只要拿这两样东西出来压人,谁还敢看不起我!”
我无语了一会,认真劝凯旋别整天想着“装逼炫耀”,这样的心态对自己也无益。
凯旋不以为然,自信满满地说以后单位没人能比得过他。
后来凯旋果然兑现了诺言,几乎每个月他都要“装”一次。
比如单位开会,他就故意说:“我当年如果没考上北大,可能将来也混不到今天这个位置。真该感谢母校给我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家起先觉得新鲜,过几次就听腻了,而凯旋像是永远也厌倦不了“名校情结”。
再比如部门年会,凯旋一定会强调他参加了某某高端培训班,获得了某某资格证书,学到了多么专业的知识,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飞跃。
其实别人也参加过类似培训,只不过默默用在工作上,不会当众夸耀。也就凯旋特立独行,非要把这些磨嘴皮子。
无论多少次,只要一提及名校和进修,凯旋眼前就会放光。仿佛这两样东西是他毕生的骄傲,只有拿出来反复炫耀,他才能获得话语权和尊严。
我看在眼里,不知是该失笑还是该叹息。
后来通过一位老同事,我才恍然明白凯旋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
这个老同事姓冯,人很稳重。他分析道,像凯旋那样在单位混了多年,级别依然低下的人,心理上必然缺乏优越感。
虽然能力强,但得不到应有的重用,这种工作上的挫败感,需要其他方式来弥补。
于是名校情结和进修成果就成了他们重要的“心理补偿”。
拿这两样东西出来吹嘘,可以满足他们“高人一等”的虚荣心。即便旁人隐隐嫌弃,但他们自己会很兴奋并获得成就感。
冯同事说,这种现象在他们单位很普遍,尤其是过了40岁的中年人,如果级别仍旧很低,往往会有强烈的心理补偿需求。
不仅会通过名校和进修来提高自身的“身价”,有的人还会炫耀自己的车、房、旅游,来满足虚荣心。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冯同事失笑道:“我们只能选择理解他们,而不能嘲笑他们的‘炫耀发作’。”
我听了冯同事的分析,对凯旋的行为也就不那么反感了。的确,一个理应上进的人,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心理上必然会产生失衡。这种失衡让人有时会走上极端,比如疯狂炫耀来维护自尊。
后来我调到了另一个单位,看到了更多这样的“凯旋”。只不过他们的炫耀手段千变万化,早已不局限于名校和进修。
比如单位里有个老刘,做了十几年普通文秘,四十多了还是个小角色。
他最近迷上了旅游,一有假期就拖全家出去玩。回来后他会把旅游照片打印好,到处送人,并且热情推荐各地的风景名胜。
我猜老刘以前从没这习惯,大概是觉得自己在单位地位,需要通过旅游来提升生活品质。
送照片无疑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让人羡慕他的生活有滋有味。
再比如财务部的老张,同样是四十多岁才晋升个副科级职务。为了体现自己“有面子”,他最近买了辆重型SUV,成了单位“头号(S车)”。平时开车上下班,搞得跟大忙人似的,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的车贷款没还一半呢。
我理解老张的想法,也许他觉得在工作上不能“马到成功”,那么买辆好车来彰显身份,也算是提升了“面子”。
只是这种虚荣心太重,也不见得会让人开心。
我发现,不止凯旋一人,许多中年在单位里如果长期得不到提拔,都会有强烈的心理补偿需求。
他们需要从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弥补那些来之不易的内心创伤。
我的一个老领导雷部长,也属于这个类型。
雷部长原本在一个大单位任职,技术过硬,但他不擅长结交领导,所以职务提升缓慢。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感到前途渺茫,所以找关系跳槽到了我们单位,重新开始。
来我们单位后,他先后花重金装修办公室,买名牌笔记本,换了台旗舰手机。我看在眼里,心想部长是不是太舍不得花钱了。
直到有一天,部长把我叫去,红着眼眶跟我吐露他的经历。他说在老单位呆了半生,却一直得不到重用,这让他备受打击。
来新单位后,他必须通过各种外在的象征来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我这才知道,原来部长一直在通过物质来弥补他在老单位的创伤,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我无言以对,只能点头表示理解。
后来时间长了,部长也就淡化了这些仪式感。现在我们单位氛围很好,部长和我们的关系也很和睦。我相信他内心的创伤正在一点点治愈。
我想,中年在单位的“装逼发作”,我们不应嘲笑,更不应鄙视。因为那源自内心深处的痛苦,是时间和经历累积的无奈。
我们只能以宽容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行为,给于关怀和支持,而不是讥笑与漠视,这才能化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面对单位里中年人的种种“炫耀”,我们不妨抱以宽容的心态。把他们的行为看成一种暂时的安慰,而不是嘲笑目标。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求,我们都渴望被视为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发现每个人背后隐藏的故事。
这也是一阶能写出这么多经历故事的一个原因之一。
码字不易,我是一阶,一个洞察体制内职场的独立思考人,感谢点点↑上方关注和点赞。 点“在看”的必顺风顺水,点“转发”的必平安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