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男子赌气要求单位开除自己,万万没想到,公司竟然直接出具《开除通知书》,男子反手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赔35538元。法院判了!



前言:   

山东,一男子因公司停电未能正常工作,且未告知公司擅自离岗。         因此,公司对他进行了处罚。         然而,这名男子不甘心受到处罚,赌气地写下了一封开除信,没想到公司竟然真的开除了他。         他因此起诉公司,索赔35538元。             

案例回顾:   

山东某涂料公司由于更换变压器停电,员工张某无法工作,与同事决定提前去吃午饭,未向公司请假,该行为在公司引起轰动,管理层决定对其进行处罚,要求他们放长假反省。         张某对处罚决定不满,认为自己在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吃个饭无可厚非,不应受此处罚,愤怒之下递交了开除通知,要求公司要么开除他,要么允许他继续工作。         公司未对其挑战做出回应,立即出具《开除通知书》,正式解除劳动合同。          
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起伏,但现在事态却已经发展到张某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高额的35538元。          
张某在公司工作了1年7个月,他依法应得到一定的补偿。         在一审时,法院认为公司违法解除了劳动合同,并判决公司支付35538元。         但是,公司对此表示不服,坚持认为双方是协商一致解除了劳动关系,而非违法解除。         于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争议就演变成了一场法律的博弈,双方都在努力耐心地寻找智慧,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这也反映了职场规则和法律边界的复杂性。         
【协商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公司与员工张某的行为应被视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而非公司单方面的违法解除。         事实上,张某在未经公司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工作岗位,并主动提出要求被开除,这在法律上可以被视为员工提出的辞职。         在张某向公司提交的书面开除通知中,亦可发现他对于继续留在公司的不满和终止劳动合同的明确意愿。         因此,公司接受张某的要求,并对其行为给予回应,实际上双方在事实上是达成了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共识。         
【补偿金计算】    
在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后,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公司仍需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虽然张某主张的35538元赔偿金是基于公司违法解除合同的主张,但被法院二审认定为协商解除后,补偿金额应按照《劳动合同法》标准计算。         这意味着张某应获得与其为公司服务时间相应的补偿,而非违法解除合同所需支付的双倍赔偿。         因此,赔偿金数额被重新计算,最终确定为2个月工资总额,即17935元。         
【法律适用】
此案例的关键在于法院如何理解协商一致解除与违法解除的区别及其对赔偿金计算的影响。         审理过程中,法院综合分析了双方的行为、意愿以及提交的证据,并在法律框架内重新评判了事件。         二审法院确认双方实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调整了一审判决,这有助于双方及未来此类案件的当事人更明确地理解协商解除与违法解除的法律界限及其后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