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 | 嫪毐作乱,刚成年的秦始皇会使用什么手段完成专制集权?


往期文章
白起之死,折射出强秦背后怎样的政治斗争?
邯郸之围,合纵事业最后的回光返照
金钱换权力的政治交易,是豪赌还是投资?
01
吕不韦的政治意图
前247年,秦庄襄王(异人)去世,其子年仅13岁的嬴政正式登基。
上一篇介绍了,庶出的异人之所以能登上王位,要得益于卫国富商吕不韦对他的帮助。
当时,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与吕不韦达成了一场政治交易,吕不韦散尽家财资助异人夺嫡;作为回报,日后如若异人成为君主,要与吕不韦共分秦国。
虽然说在异人称王后,吕不韦如愿得到了秦国丞相的官职,但是在位仅3年就去世的异人,似乎无法让吕不韦获取更多的政治回报。

秦始皇的登基扰乱了吕不韦的计划,尽管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称其为"仲父",但这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
年幼的嬴政需要吕不韦把持朝政,如果始皇此时肆意剥夺了吕不韦丞相的职位,或许位列三公的吕不韦就要对这年幼的嬴政下毒手了。
当然,您可能会问了,既然吕不韦已经是丞相了,为何不趁着嬴政年龄还小的时候就杀了他,自立门户呢?
依我看来,当时的吕不韦完全不具备这个能力。
 
虽有"春秋弑君三十六"的说法,但此时已经是战国末期。
200年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使绝大部分贵族的封地和兵权被集中掌握在君王手里,贵族逐渐被官僚取而代之。
"枪杆子里出政权",官员全部由君王任命,很难于地方割据一方,因此,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篡夺政权的事件,就失去了发展的土壤。
 
吕不韦早先是一名周转于列国的商人,他现在以"外来户"的身份担任秦国丞相。秦始皇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王龁、蒙骜等诸多旧功臣官僚势力的存在,也于无形中限制着吕不韦的进一步擅权。
所以,有政治远见的吕不韦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沿袭手中的权力——写下了一本名叫《吕氏春秋》的作品。

多年来的兼并战争,早已使秦国成为了七雄中的最强国度,审时度势的吕不韦意识到秦灭六国是迟早的事情,颇有远见的他开始绸缪统一后需要如何对秦国进行治理。
于是,吕不韦凭借手中的权势和资产,召集天下名士,将他们收为自己的门客。在秦始皇成长的这一时期,吕不韦让门客们开始编写《吕氏春秋》这一著作。

《吕氏春秋》虽冠以吕不韦的名,但其实是若干学说学派的人写下的。这本书集中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涵盖了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吕不韦搞出这么一本《吕氏春秋》,就是要向秦始皇鼓吹自己的学说,抢先一步进行政治布局,让秦始皇对自己的治国纲领产生依赖,从而捍卫沿袭自己的权位。
我们现在来看,其实吕不韦无论是资助异人还是写下《吕氏春秋》,都是用缜密的计划对未来进行投资和布局,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02
嫪毐之乱
我们知道,赵姬在嫁给异人之前是吕不韦的侍女,吕不韦趁着秦始皇还未成年,便和始皇的母亲赵太后搞在了一起。
随着秦始皇逐渐长大,吕不韦意识到和赵太后通奸极有可能会波及到自己的地位。毕竟散尽家财的吕不韦希望得到的是权势,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下半身的私欲。
 
此时,极度渴望与赵太后撇清关系的吕不韦,在国内找到了一个名叫嫪毐[lào
ǎi]的男人,他希望嫪毐能够代替自己来满足赵太后的淫欲。
这个嫪毐啊,别的啥都没有,就是有"名器"。相传他的阳具大到可以挂着轮子走路。所以吕不韦专门把嫪毐伪装成宦官送到赵太后的宫中供其享乐。

嫪毐取悦了赵太后过后,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不仅被封为侯,还得到了封地,拥有不少的门客,俨然成为了秦国一股新的小势力。

我猜测吕不韦和赵太后通奸,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为了换取一定的政治回报。

要知道,此时吕不韦极度想和赵太后、嫪毐划清界限,可这平民出身的嫪毐哪儿有吕不韦这样的政治眼光。
嫪毐从一介布衣变为太后的男宠后,似乎就飘了,他不仅和赵太后生下私生子,还扬言说"等秦始皇死后,就让我的儿子继承王位。"
嫪毐的想法,无疑是对当时专制政体的一种觊觎和僭越。以专制闻名的始皇哪里能容忍自己的权力遭外人窥探。
宫中各个眼线的存在,加速了东窗事发的节奏。
风声走漏后,嫪毐为了自保便在秦国国都咸阳城内发起了一场叛变,欲意起兵杀掉秦始皇。

显然这是嫪毐迫不得已的做法,因为此时成年的嬴政已经开始调查嫪毐集团。嫪毐深知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才选择了这冒死一搏的方式。
 
前238年,秦始皇剿灭了参与嫪毐作乱的相关人员,深入的调查还让始皇还获得了一份"意外收获",那就是吕不韦和嫪毐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回忆一下秦始皇的祖辈秦昭王是如何对待权臣魏冉的?
当时,作为秦国丞相的魏冉权势滔天,富可敌国。范雎的出现暗示并点醒了秦昭王。魏冉遭秦昭王罢黜,最后郁郁而终。
详情可见 👉「白起之死,折射出强秦背后怎样的政治斗争?」
对于独裁的君王而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最重要的。当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就要对自己构成威胁的集团及时根除。
毕竟 忠 > 功
 
因此,秦始皇罢免了吕不韦丞相的官职,并把吕不韦赶到他的封地河南。
在被剥夺权力的一年时间里,吕不韦依然和数千门客们保持着联系,这让秦始皇再度紧张了起来。
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您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竟然能获得十万户封邑。您还是带着全家迁到蜀地去吧。"
 
巴蜀是秦国西部的偏远地带,始皇这么做明显就是要放逐吕不韦,继续瓦解吕不韦集团的能量。
吕不韦读了信之后,知道自己得不到善终,便服毒自杀了。

当时,吕不韦的葬礼办得非常低调,可仍有不少门客前来悼念。而前来参加葬礼的人,一并被始皇视为余孽,罢免的罢免,放逐的放逐。
这大概就是要学会站队和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吧。
而在吕不韦众多的门客中,有一个人不仅幸免于难,还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这个人就是后来参与了矫诏事件的权臣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一开始做着小官,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他于是拜荀子为师,后来依靠在吕不韦门下,这才获得了入秦求官的机会。
李斯是利己的追名逐利之人,吕不韦只不过是他仕途生涯的一个跳板,所以他才能在嫪毐事件中独善其身。
利己归利己,但也不能否认李斯对秦国的功劳。
刚举行完冠礼的秦始皇就平定了嫪毐之乱、肃清了吕不韦势力。成年后的他迅速完成了集权,接管了秦国内部的一切事务,重新建了一个新的权力中枢,李斯、尉缭等人即将帮助秦始皇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



「分享、在看、赞」一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