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晋楚均势下的交锋


01
前言
楚国获得邲之战的胜利,倒也不是靠着军事实力的绝对碾压。
更多的因素,是晋国三军内讧不止,决策不统一所导致的。
因此,晋国此时虽做不了霸主,但依然具备与楚国抗衡的能力。
晋楚争锋,是春秋中期历史的主旋律。
双方在邲之战做了一个阶段性的了结过后,各自将战线转移到了别处。
这一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晋楚两大集团在非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新一轮的交锋。
02
楚图中原
晋国兵败后,楚国势力渗透进中原的阻力便小了不少。
当时,楚、郑、许、陈连成一片。
为了对付楚国,晋与宋、卫、曹组成联盟。
 
接着,就出现了拿对方盟友开刀的局面。
晋伐陈、郑;楚攻宋。
楚国为了对晋国给予还击,派使者前往齐国与其通好。楚国希望策动东边的力量对晋国造成打击。

不过,楚使者在经过宋地的时候,被宋国人给截杀了。
原因很简单,楚人要求宋人把自家的路借出来,以便楚军与齐军汇合。
假道伐虢的计谋早已上演过了,宋人本是晋国的盟友,如果把道路借给楚,保不准楚人顺势就把宋国给灭了;
如果不借道,楚人也会以此为由攻打宋国。
反正横竖都是一战,宋国索性斩断了楚人借道的幻想。
 
果不其然,楚国因为宋国斩使者的举动继续对宋国用兵。
楚军把宋国国都围困了9个月之久,宋国被逼入了绝境。
又由于晋国没有走出邲之战兵败的阴影,晋不敢对宋进行救援,导致宋国向楚求和。
宋国屈服于楚国之后,在中原地区差不都就形成了楚、鲁、宋、郑、陈这样的联盟。
楚庄王的霸业也因此达到了极盛的顶峰。

宋国人民的惨状
据《左传》记载,宋国人民当时已经被楚国逼到到互换儿子杀了当饭吃,拿人的骨头当柴烧的惨烈绝境。

03
晋除近患,远攻齐国
邲之战,中军佐先縠[hú]不听令于中军主将荀林父,全军上下不统一,导致晋国不敌楚国,暴露出的是晋士卿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并没有因为邲之战的结束和化解,反而演变成了晋国另一场祸患。
 
晋国在中原失势的这一周期内,周边的赤狄部落趁机对晋持续进行侵扰。
或许是因为在晋国的官场上争不过其余众卿,先縠又私通狄族,指引他们向晋国发起进攻,试图加重扰乱晋国的局势。
晋国虽中衰,但晋楚邲之战告一段落,晋还是可以抽出力量来对付周边的异族。
前593年,晋人采用离间计,分化狄人,将赤狄这一分支孤立,接着又用骄兵之计引诱赤狄主动进攻;
晋主帅荀林父为赎邲之战兵败的罪,亲率士兵与赤狄展开搏杀,于曲梁歼灭了狄族。
狄族的灭亡,又将先縠通敌的事牵扯了出来。
晋人不仅排除了周边祸乱,也诛灭先氏家族,清除了内在的威胁。

晋国在兼并了赤狄的地盘后,国力有所回升,便拉拢鲁、卫、曹等国,又用武力逼服了齐国,把重心移回到了中原地区。
前591年前后,齐国向西掠地,攻打鲁、卫两国,占领了他们的领土。
由于齐服从了晋,在压迫之下,鲁国想出了找楚国搬救兵的办法。
不过,此时楚庄王刚刚去世,处于国丧期间的楚国没有帮助鲁国。
无奈之下,鲁国转头又向晋国求助。
这样一来,中原的局势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鲁向晋靠拢,齐因为鲁的举动转而与楚联合。

齐楚联动,鲁、卫遭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
晋显然不愿意看到自己在中原的力量被压制,因而选择援鲁伐齐。
晋于鞍地与齐交战,双方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齐的败退而告终。晋国攻入齐境内,齐顷公投降求和,归还了先前占领的鲁卫两国的土地。
晋战胜齐,说明晋的国力有所恢复,对中原的影响力也持续提升。
04
晋楚势均力敌
到了这个时候,晋楚双方针对中原地区的运营,差不多是五五开局面。
前589年前后,楚见晋打败了齐,便攻打鲁、卫,试图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接着,楚邀齐、秦、鲁、宋、卫、郑、陈、蔡、许、曹、邾、薛等国于蜀地(山东泰安)结盟。
晋国甚至不敢出兵对盟会进行干涉,可见这次盟会的声势和规模都极其浩大。
 
前588年开始,晋国借着郑与楚反目的机会,博得了郑国的支持。
不久后,晋国邀请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等国会盟于虫牢。
 
可见,此时中原诸侯对晋楚是拿出了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尽力讨好的态度。
05
短暂的和平 再到鄢陵之战
虽然此时晋楚势均力敌,但连年的征战也使双方不同程度的疲敝。
楚国 
早先,楚国的士大夫巫臣与夏姬私奔,逃到了晋国。
巫臣出逃,他的仇人子反等人,迅速瓜分了他在楚国的封地,甚至还杀了他的族人。
所以,巫臣开始死心塌地地为晋国卖命;由于他了解楚国的现状,巫臣给晋国献上了一条对付楚国的妙计。
巫臣出面,带着战略物资,途经东部(莒等国),打通晋与吴联合的路线,他亲自向吴人传授车战兵法,并唆使他们背叛楚国。
几年后,吴人由东至西攻打楚的势力范围;同时晋国也在攻打中原内楚的盟友。
楚人一时间疲于应对这来自北部和东部的威胁。

晋国
晋国虽占据局面上的优势,但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力损耗严重。
就在楚对付吴人的时候,中原诸侯对晋国产生了叛离之心,晋人因而感到畏惧。
为了安抚和稳住局面,晋国在蒲地举行了盟会。但这次盟会却是晋国衰微的体现。
 
由于形势所迫,晋楚双方随后都产生了和解的想法。
前579年,宋国的华元趁着与晋楚双方都交好,便在两边展开斡旋,促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盟。
不过,晋楚此次和平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4年的时间。
鄢陵之战
前575年,楚共王在令尹子反的鼓动下,背弃盟约,收买了郑国,计划再度挥师北上。
晋国得知楚人背约,也做出回应。晋联合诸侯,踏入郑地,以此向楚国施压。
不久后,晋楚双方在郑国的鄢陵交战。
晋人加强了上、下两翼的部署,先奇袭了楚较薄弱的左右两军;
两翼获胜后,晋国三军再共同合围楚孤立的中军,将其彻底击败,摧毁了楚国北上的计划。
鄢陵之战是晋楚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这暗示着春秋晋楚争锋的阶段逐渐走向尾声。
晋国虽然获得战争的胜利,但霸权的生命就要燃烧殆尽了。其国内局势正悄然生息的发生着巨动,士卿的力量变得更加壮大。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再以晋国内部的发展为主线,分析晋国的霸权为何会陨落,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end
往期精选
楚国崛起之路
问鼎中原 楚庄王的霸业(上)
邲之战 楚庄王的霸业(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