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庄公如何捍卫自身的政权


01
前言
通过之前两篇文章,我们分别介绍了周室东迁以及列国早期的发展史。
西周向东周过渡,展现出来的是天子的颓败;这暗示着诸侯正一步步朝着脱离周室控制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个过程一直曼延到了战国时代。在春秋初期,列国的首要目的是兼并,力图获得优先的发展权。
接下来的两篇文章,我们以郑国的视角,来看看春秋初期是如何催生出这第一个"小霸"。
02
郑国先辈奠定的基础
之前我们提到过,郑国建立的时间比较晚,郑国的国君与周天子有着极其纯正的血缘关系。
因此在幽王和平王时期,郑伯都担任着周室的要职。
周幽王被杀时,郑桓公以身殉国;
周平王时,郑武公协助天子东迁。他不仅是郑国国君也是周室的卿士,掌握着一些其余诸侯不能触及的权力。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郑武公凭借手中的权势,伺机兼并了周边的东虢国和郐国,这使郑国的领土得到了一次扩张。
同时,郑国还把国都向东迁到了新郑。这不仅躲避西部地区的祸乱,也为郑国初期的发展腾出了一定的空间。
03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政变
"多行不义"的典故就是出自郑武公两个儿子之间政权争夺的历史。
按当时的世袭制度,郑武公死后,应该由长子继承君位。
因此长子郑庄公顺理成章地就当上了郑国的国君。
不过庄公的母亲武姜,比较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
郑武公活着的时候,武姜就多次要求废长立幼。由于制度的约束,武公没有答应;
(公元前743年)但武姜还是凭借自身母亲的地位,从庄公那里为小儿子争取了京这一封邑。

郑庄公给公叔段分配封地时,他的大臣认为公叔段的存在是威胁,建议他不要这么做。
不过郑庄公口头上只回应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就等着看他的下场吧"


共叔段坐拥京邑。此时郑国的内部,就存在郑庄公与共叔段这两股势力。
可能共叔段从获得封地时,就在策划如何推翻他哥哥的政权。
很快,共叔段把手伸进了郑国的西、北地区,逐步参与和干涉郑国的内政。
为了进一步获得统治权,共叔段招募兵马、修筑城池,并与他的母亲商量里应外合,攻灭新郑。
不过,郑庄公有着极强的政治手腕。
在封邑之初,他知道共叔段未来有一天会跳出来反对自己。
郑庄公一直在暗中提防着自己的弟弟,他在等共叔段犯这个把自己推向深渊的政治错误。
不久后,共叔段发起政变的风声传到了郑庄公的耳朵里。
此时,共叔段就坐实了谋害君主这个罪名;这也给了郑庄公一个名正言顺除掉弟弟的机会。
庄公在公叔段之前,派公子吕率200乘兵车征讨京邑。

 "乘"是当时军事上的编队单位。
由于春秋军制的记载比较混乱,我们采用顾颉刚先生《国史讲话》中研究的观点。
一乘,代表一辆战车,配备若干匹马,由乘车的人与步兵约三十人共同组成。

共叔段的政变没有他的按布置的计划进行。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共叔段接连溃败,逃亡共地。
站在胜利者的角度,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预言成真,他成功地粉碎了公叔段的政治阴谋。
不过,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这就让卫国多了一张对付郑国的手牌。
郑庄公铲平国内的威胁,捍卫了自己的政权,但国与国之间的争衡这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文章,我们围绕郑国外交与军事上的手段,来看看郑庄公如何确立春秋小霸的地位。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end
往期推荐
这些关于西周历史的冷知识,你知道哪些?
西周向东周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二王并立与周室东迁
西周覆灭参与春秋角逐的诸侯列国都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