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西周覆灭 周王室褪去光环 参与春秋角逐的诸侯列国都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01
前言
周平王在诸侯列国的护送与协助下将国都迁到洛邑,东周的历史正式拉开序幕。
不过,周室在经历衰落之后,已经逐渐失去了其统治诸侯的能力与光环。
列国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的主角。
这一篇文章我们就把目光从周王朝转移到诸侯,看一看西周至春秋伊始这一时期列国的发展历程。
02
齐国
齐国是西周开国功臣吕尚(姜姓)的封国。
作为具有极强作战能力的代表,吕尚所建立的齐国也承担着重要战略职责。
位于中原东部地区的齐国需要抵御东方顽固的异族,比如东南方向的淮夷。

齐国分封之虽然初得到的地盘比较大,但周室并没有把贵族分配给吕尚;
这或许就是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区别待遇,异姓得到的资源相对较少,但责任可能更重。
齐国的建立也遭受着诸多的困难。
齐人不仅要与当地的部落争夺资源,还要面对东部盐碱地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迫使他们不得不发展渔业与盐业。
齐国成功地在东部地区立足,帮助周室扩大了威望以及统治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周天子与齐国国君的关系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到了西周中后期,周夷王听信了纪国国君的谗言,烹杀了齐哀公。
这不仅让齐国与纪国成了世仇。也导致天子与诸侯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齐哀公死后,周夷王另立齐胡公为国君。
齐胡公即位后不久就引发了齐国的政变。胡公被杀,齐献公当上了国君。
有趣的是,周夷王面对自己指定的国君被齐人杀害,后续事件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从齐国国君的世袭情况来看,齐献公及其后代成功掌握了齐国的权力。
也就是说,面对齐人公然反对自己,周夷王并没有能力去矫正齐国人的"过错"。
或许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周王此时没有能力去管控诸侯。
周宣王时期,齐国再一次发生内乱。
由于此时齐厉公暴虐,齐胡公的儿子抓住厉公与国人矛盾的间隙,乘机发动政变。
厉公被刺死,但胡公之子并没有获得事变的胜利,其势力集团被掌权者的党派所清剿。厉公的儿子继承了君位。
随后,齐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步入春秋时期,在齐桓公执政阶段齐国开启了一段新的霸业……
03
鲁国
周公旦是建设周王朝过程中的重大贡献者,其长子伯禽就是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同样作为东部地区的封国,鲁国与齐国一样肩负镇压淮夷的职责。
与齐国不同的是,鲁国国君拥有着更纯正的姬姓血脉。因此得到了更丰富的资源分配。
在分封之时,鲁国得到了"殷民六族"来帮助其建设;从位置上讲,鲁国更靠近中原,掌握更优渥的资源。

西周时期,鲁国出现过两次较大的政局震荡。
一次是西周中期鲁魏公杀了自己的哥哥鲁幽公,夺取君位。
另一次是西周末期宣王中兴时,周宣王废长立幼干涉了鲁国内政,鲁武公的小儿子公子戏(鲁懿公)成为鲁国的君主。
由于宣王的举动破坏了当时世袭的制度,鲁国陷入君位争夺的内乱。
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在几年后,对鲁懿公发动复仇,将其刺杀,篡夺了君位,称为鲁废公。
周宣王在中兴之时,向鲁国发动了彰显自身统治力的战争。
鲁废公被周王杀死,其弟鲁孝公即位。
 
鲁国与齐国接壤,意味着两国在向外扩张时是竞争的关系。
从地势上看鲁国以西还存在卫国等诸侯,它的地缘扩张遇到不小的阻力,因此鲁国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图谋南部。
04
宋国
宋国是殷商遗留下来的王族微子启的封国。
武王克商推翻了纣王,但不久后殷商遗民联合周室内部掀起了三监之乱,差点颠覆了西周的政权。
周公旦在平息霍乱后,为了彻底解决殷商遗民问题。在考察了微子启归顺周室的忠心后,将他们迁移到宋地。
同时周公又在宋地周围又安排了其余异姓和同姓诸侯对其进行监视,防止他们再次发生叛乱。
西周时期宋国内部依然有沿用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因此发生过弑君的内乱。由于相关记载比较少,我们就不做过多的叙述了。

05
晋国
相传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受到封国唐,后世改国号为晋。
在西周时期关于晋国的记载比较稀缺。
从地理位置上看,晋国靠近北方,因此具有一定抵御犬戎异族的责任。

到了西周末期,在晋文侯夺取君位后不久,周室就发生了申国联合犬戎讨伐周幽王,致使西周灭亡的战争。
晋文侯前往镐京勤王,拥立周平王,帮助其迁都;后来文侯杀死了同时期第二个政权的首脑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不过,刚步入春秋,晋国宗室之间陷入了长达70年的内乱,史称曲沃代翼。
这场政变最终以小宗歼灭大宗而告终。
晋国内乱结束时,春秋已经经历了郑庄公独强以及齐桓霸业两个阶段,此时楚国正图谋中原。晋国新的政权开始参与到中原列国的角逐当中……

随着之后的骊姬之乱,晋国内部公族被进一步削弱。
异姓众卿的势力在晋国大幅增加,这也为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06
郑国
郑国相比于其他列国,它成立的时间较晚,是西周末期周宣王对其弟弟姬友的封国。

也就是说,一直到周幽王时期,郑国与周室都保持着相深厚的血缘关系。郑桓公也因此得到周室的重用。
不久后,外部的势力攻灭西周,郑桓公以身殉国。
东周拉开帷幕,郑武公即位,开启了郑国一段扩张的历史;
随着天子失势,导致周室大权旁落。
郑国这个距离王室最近的诸侯,便在郑庄公的带领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致公然对抗王师,开启了春秋独霸的小时代。
07
秦国
秦国与其余列国也有所不同。它在早年属于周室的附庸藩属,坐落在今天的陕西一带。

秦人所处的位置与戎的位置几乎重叠,但考古和历史记载都表明这两个部落不是同一支。
因此秦人与异族的竞争是相对比较激烈的。
秦国早期的地位看起来并没有与其余诸侯平起平坐;一直到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勤王有功,秦国才得到周王册封的爵位,加入诸侯之列。
春秋时期,秦与晋接壤,由于晋的强盛,秦国的多次东进都受到晋国的阻挡而没有成功。
不过西部稀疏的人口与广袤的疆域给予了秦国在西方发展和扩张的新道路。

众所周知,秦国最后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大统一。
在战国时期,函谷关成了群雄伐秦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三家分晋又进一步分化了周边劲敌的势力;
随着商鞅变法,秦国的战争机器悄然启动,在战国七雄之后的角逐中,秦帝国赢得最终的胜利。

08
楚国
楚也称荆楚,关于楚起源地的说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推论是说他们起源于湖北荆山一带。

楚这一部落在周王朝成立之前可能就已经存在,不过他们属于中原之外的"南蛮"。
周武王与周公建立起周的统治政权之后,或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在成王时期,楚国向周称臣。
当然,成王面对南方这个早已兴起的部落,为了避免纷争,索性承认其合法的诸侯地位。但楚实际上要比其余诸侯的地位低一些。
与分封体系下的其余诸侯不同,楚对于周并不是始终保持着臣服的态度。
楚国多次叛周,不同时期也有周王南征的记录。
在周室中衰之时,楚国甚至自立为王,不承认周的王朝地位。
要知道当时的制度下,只有周天子才拥有"王"这个的称号。
虽然在周厉王与周宣王时期,西周有对楚国进行压制打压,楚又放弃王的头衔,委曲于周的统治之下;
但随着进入春秋时代,楚国已经有了吞并周边小国的趋势,力图向四周扩张,它在南方的地位难以被其余诸侯所撼动。
09
卫、陈、蔡、燕、吴、越
这些国家我们放到一起来介绍。

卫国
卫国作为同姓诸侯,在西周早期的作用是监视宋国的殷商遗民。
关于卫国在西周时期详细的记载非常少,卫国曾协助平王征讨犬戎,但这已经属于东周历史的范畴了。
卫国作为姬姓的同宗,可能在西周保存着较强的国力,但在春秋的争衡中却没有能够脱颖而出。
 
蔡、陈
蔡国与陈国地处中原南部的边界,是位于郑国与楚国之间小国。
在春秋时期,楚国图谋中原,而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则需要对楚展开反击;
因此当发生战争时,陈、蔡两国首当其冲,经常受战乱的打击。
燕国
我们知道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但西周与春秋时期燕国的记载也非常少。
相传燕是周的开国功臣召公的封国;而召公则是与周公搭档,两人是周王的左臂右膀。
燕国位于北方边境,具有一定抵御异族的战略意义。但它的位置离中原过于偏远,相关的发展记录十分少,我们这里就不作过多的讲述了。
 
吴、越
我们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称霸的故事。
吴、越两国是春秋末期才涌现出来参与争锋的诸侯。
在早期的对抗中没有这两国的身影,因此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再详细对这两国展开介绍。
经过上面的讲述,相信大家对春秋时期的诸侯列国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围绕这些诸侯展开,与大家共同探索春秋时期列国的争衡。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end
往期推荐
西周历史 | 为什么周王朝难以维持国家机器的完美运作
西周历史 | 难以摆脱困境的周王朝 是如何走向最终的覆灭
春秋历史 | 西周向东周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二王并立与周室东迁
这些关于西周历史的冷知识,你知道哪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