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西周向东周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二王并立与周室东迁


01
前言
公元前771年,申国联合曾国和西戎攻进了西周的京都,周幽王在逃亡中受犬戎追讨而死,这宣告西周正式走向灭亡。
周室蒙尘,虽然王朝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秩序并没完全垮塌,周室以及诸侯们即将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东周(春秋战国)。
02
二王并立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西周最后崩盘的起因可能源自周王室的党争。
当时以周幽王-褒姒-伯服为一派,另一派是被废黜的申后-宜臼(jiù)。
两个党派的背后,则站有不同诸侯作为其支持者。
伯服的死,并没有使政权的争夺结束。诸侯们以另外一种形式让党争延续。
原支持伯服的虢(guó)国国君新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天子,称为周携王。
而血统更"纯正"的宜臼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不仅有参与推翻西周的申国,还有郑、晋、秦等国,诸侯们尊他为周平王。
因此在西周向东周过渡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现象。
03
周室东迁
申国和犬戎组成的联盟军可能军事目的并不相同;
前者是希望成为新政权的扶持者,而后者则是希望扩张领土和掳掠周室的财富。
但不可否认,他们对镐京的打击,所造成的后果对周室来说是相当严重的。
加上当时连年的地震,天灾与人祸并行,镐京这个帝国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大量的周人死于战乱,留存在这片土地的财富也被异族所侵占;
国君被弑,失去了首脑的支撑,导致国内官员、贵族和平民都纷纷逃亡。
西周的政府和社会陷入停摆混乱的状态。
镐京的沦陷代表周王丢掉了西部地区的主导权,犬戎的侵犯导致王朝损失了大量的领土,资源也随之流逝。
虽然有诸侯前来勤王,但周王室已经无法在西部立足,只能考虑向其他地区转移。
前面提到,此时有平王与携王两位王同时存在。
但在分封的制度的影响下,大部分诸侯是支持宗室的周平王。
为了躲避西边的威胁,周平王在晋、郑、卫、秦等国的护送之下艰难地向东迁移,最终定都洛邑,延续了王朝的生命。
而又由于两个君同时存在是当时制度下所不容许的。
在不久后,由晋国的晋文侯袭杀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04
褪去光环的周天子
虽然周室得以保留,但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曾经的周室虽然经历了多轮衰败,但名义上讲它在衰落之时依然是顶层的统治者与秩序的维护者。
不过周幽王被弑杀,意味着周的结构被瓦解,展现在诸侯面前的是周的衰弱与不堪一击。
周平王的东迁必须在诸侯们的护送下才能完成,而周室的重建显然也离不开诸侯的帮助。
周室在被击垮到重建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是诸侯列国的实力远强于周天子。
曾经的统治者到了这个却需要反过来得到诸侯的庇护。
俗话讲"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在封建制度的约束下,诸侯们依然以周天子为尊。
但获得了诸侯"恩惠"的周天子在做某些决策的时候,势必会对那些帮过自己的人进行偏袒。
毕竟没有利益的驱使或是制度的管控,恐怕很少有诸侯会长期的对天子进行支持。天子需要依赖诸侯。
在周室弱势时,诸侯列国们获得了优先的发展权。但机会是同等的,诸侯们就形成了竞争夺利的关系。
在制度和利益的交织下,春秋初期逐渐演变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
夺得天子的"监管权",从而控制天子,达到向其余诸侯发号施令的目的。
所以站在诸侯的角度,他们可以只在名义上尊崇天子,同时也可以在背后利用天子展开利益的争夺。
 
天子的光环逐渐褪去,东周迎来了新的主角——诸侯列国。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把目光集中到诸侯身上,对春秋部分列国的初期发展进行介绍,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end
往期推荐
西周历史 | 以王室视角 窥探西周初期的内政发展
西周历史 | 为什么周王朝难以维持国家机器的完美运作
西周历史 | 难以摆脱困境的周王朝 是如何走向最终的覆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