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历史 | 难以摆脱困境的周王朝 是如何走向最终的覆灭


上一篇文章我们对西周维护其统治力的体系运作进行了浅析,讲解了王朝暴露出来的内外部问题,又是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这一篇文章我们来看看西周是如何走向灭亡的结局。
(建议您先阅读我们之前的文章)
西周历史 | 为什么周王朝难以维持国家机器的完美运作 西周的衰亡(上)
2022-02-08

07
变本加厉的矛盾
内外各个因素的交加下,西周的问题堆积到了周厉王时代。
此时王畿(jī)内贵族掌握的资源可能不亚于天子。
上文提到,周天子需要贵族的支持,因此用赏赐、册封的形式将土地等资源分配给贵族。
但资源有限,天子以这种"恩惠换忠诚"的形式博取贵族的支持,从长远来看无疑是慢性自杀。
厉王时期,实行的奖赏更是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厉王把他人的资产征用来,去赏赐其他的对象。这些迹象似乎表明,恩惠换忠诚的方式进行得越来越困难。
由于天子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周厉王推行了"专利"和管控平民舆论的政策。
垄断了山林河流这些自然资源、禁止人民对天子的政策进行议论,出现了天子与国人(上阶层的贵族与平民)争夺利益的局面。
关于周厉王的这个举措有多种观点。
较为主流的,是批判厉王听信了荣夷公的建议,继而贪图财利,引发了全国的不满,导致国民暴动这场阶级斗争,最终国民将厉王放逐出国土。
而另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观点则是认为,此次事件实则是西周内部王权对贵族发起的一次冲击。
由于贵族们分配蚕食了大部分的财富,因此周厉王试图限制和打压贵族的势力,以此恢复天子的控制权。
可是他操之过急,触动了上阶层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最终贵族势力将其反噬,厉王遭到流放,被赶下了政治舞台。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表明此时王权和国内贵族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和竞争关系。

"恩惠换忠诚"这个观点出自李峰先生的《西周的灭亡》

厉王时期爆发的问题不仅仅是周室内部的。
厉王在位时,曾经与王室关系亲密的鄂国竟然联合淮夷反叛周的政权。
鄂此前作为周布置在边境的诸侯,起着抵御异族的战略作用。周王相对非常重视与鄂国的关系。
可能是眼看周的衰落,鄂侯便心生图谋之意。
鄂侯倒戈,推进到周的东都洛邑附近,侵占周人的领土和财产。
周厉王为了镇压叛乱,调动了全国的兵力,向东南进行征讨。
虽然周人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在东南边界,周失去了抵御异族部落的一道屏障,自身被暴露在危险之下。

08
昙花一现的中兴
厉王死后,周走向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缓冲时期,共和行政。
此期间周没有立天子,由共伯和摄政14年。
我个人揣测,执政者在此期间,矫正了曾经周厉王对贵族限制打压的一些政策,调和了部分王权与贵族间的矛盾;
共伯和可能在干政期间可能让出了一部分王权的利益向贵族们进行妥协。

《史记》中记载共和行政是由召公和定公共同执政。

在得到平缓的过渡后,共伯和将天子之位交还给了周宣王。
西周也迎来了最后一个回光返照的振兴时代,宣王中兴。
宣王是共和行政的产物,他受到共伯和的扶持才能够上位。
因此宣王受益于上个时代带给他的"便利";
共伯和让出王族的利益使内部矛盾暂时得到缓解,宣王早期的执政之路没有受到较大阻力。
由于先前西周已经走在了衰落的道路上,四方的异族挤压周生存的空间;部分诸侯停止了对周的贡奉。
因此周宣王决定从军事和外交两个方面,彰显自身的实力,以此重振王朝的尊严。
关于宣王早期出征的记载比较多,并且出征的范围跨度也比较广。
我们无法确定周内部是如何再次支撑起战争机器的运作。
但从结果上看,宣王派使者出使齐国,化解双方先前的敌对关系,与其联合征讨东南的淮夷、讨伐曾经打败过周师的楚国、向西北击破犬戎和严允,都取得了胜利。
宣王早期的军事举动都取得了不菲的战果,这也是中兴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除此之外宣王还试图在诸侯面前立下威严,借此恢复自己的王威。
他干涉了鲁国的内政,废长立幼,强行立鲁懿公任鲁国国君。导致了周与鲁之间在国君政权问题上的军事对抗。
虽然周师成功征讨了鲁国,但多年间的征战或许是耗尽了周王朝最后的活力。
在后续的政策中,周宣王依然采取用兵的形式试图延续自己的霸权。
但国家(或是战争)机器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新能量才能保持运作。
在后半段的政治生涯中,宣王出征太原的犬戎;条戎、奔戎都以失败告终。
甚至在与姜氏之戎的对抗中,宣王损失了南国之师,可能整个军队都全军覆没。
由于此时王族的力量不能对贵族进行约束,宣王对贵族进行妥协的结果就是井田制受到改革。
但改革是失败的。
大量的公田被私有化,流入王族的资源再一次减少。
支撑王族和军队的力量越来越弱。周王朝在兵败后难以弥补这个空缺,中兴也如风中残烛,转瞬即逝。
09
最终的覆灭
周幽王作为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只延长了西周王朝11年的生命。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
故事讲述的是周幽王宠爱褒姒,为了博取爱妃一笑,点燃烽火骗取诸侯前来救援。
在上演了多次"狼来了的"情节后,当西北的戎狄真正攻过来时,幽王点燃救命的烽火,却发现诸侯没来救驾,王朝覆灭。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周的衰落是多元素引起的,将过错只怪罪到一名女性身上确实比较片面。
我个人相对偏信另外一种观点。
宣王时期四处征战,全国的重心放在外部。
幽王在位时,由于西周没有办法再开启有效的战争,因此内部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从而引发王朝的崩塌。
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关于王权继承的党派之争。
当时幽王和申后所生的儿子宜臼(jiù),是制度下合法的太子,未来的王储。
褒姒作为幽王的爱妃,生下了伯服。
不久后,王室内部对立的局面就展现了出来。周幽王-褒姒-伯服是一党,申后-宜臼是另一党。
但王位之争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王室内的人,还把诸侯们也牵扯了进来。
申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显然申国是支持太子宜臼的。
幽王宠信的虢(guó)石父是西虢国的国君,是他建议幽王改立伯服为太子。
伯服还不到5岁时,周幽王决定废嫡立庶,将他立为太子。
申后和宜臼在此刻就成褒姒和伯服的政敌,他们逃回申国请求得到庇护。
但褒姒-伯服党并没有迎来最终的胜利;
申侯得知自家人被废除继承权过后勃然大怒,联合缯国与西戎共同发起击垮周王朝的战争。
多支军队将目标锁定至西都镐京,西周的心脏地区瞬间遭受来自西北方和东南方的双重打击。

历经了多轮衰落的周王朝无法抵挡住这次将它击入深渊的攻势。
宗周的京师瞬间涣散,周幽王逃至骊山时被犬戎追杀。
至此西周覆灭,历史的脚步向前迈入了东周的进程。
10
小结
总的来说,西周的衰亡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复杂过程。
周王朝诞生之初掌握着巨大的资源,拥有着比周边任何地区更大的生产力。同时为了维持自身的掌控力,周王室将底层的产出聚集到军队中得以彰显实力。
不过,土地、人力等资源是有上限的,周边地区的发展会逐渐减少与周室的差距,因此东边的淮夷;西北的犬戎、严允;南边的楚国都是王室外部潜在的威胁。
在整个周室体系的内部,由于资源有限,王族与贵族由先前的互利共存,逐渐发展成了一层竞争的关系,内部矛盾逐渐凸显,迫使天子舍弃自身的利益向贵族妥协。
这导致了周天子能行使的权力和调度的资源都大打折扣。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度下血缘关系被淡化,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开始松弛。
伴随诸侯列国的崛起,优先利己的思维模式就成了诸侯响应周天子的又一道屏障。
西周中后期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底层的产出更多流入贵族阶层的口袋,供给国家机器运作的燃料越来越少。
最终在幽王时期,由于内部的党派之争,引发了外部对王室的挑战,早已千疮百孔的王朝被击中了致命的死穴,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end
往期推荐
西周历史 | 夺权、复国、扩张?周武王的政策引发了怎样的国家危机?
西周历史 | 以王室视角 窥探西周初期的内政发展
西周历史 | 为什么周王朝难以维持国家机器的完美运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