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新版佩戴口罩指引 7类常见情形场景可不佩戴口罩



监制/依森  编辑/毅然 校对/吴江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515篇健康推文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及中国国家疾控局印发最新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以下简称《指引》),明确规定6类应佩戴口罩情形场景,4类建议佩戴口罩情形场景,以及7类可不佩戴口罩情形场景。
《指引》明确,以下7类情形或场景,可不佩戴口罩: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 人员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场所和会议室等; 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但有明确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对于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的特定人员,如庆典活动演职人员、仪仗队队员等,在参加大型活动时; 进行运动的人员,佩戴口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时; 3岁及以下婴幼儿; 学校师生在校期间。

《指引》明确,以下6类情形或场景,应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期间; 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指引》明确,以下4类情形或场景,建议佩戴口罩: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指引》同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无呼吸阀),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除以上情形或场景外,个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地和行业实际,参照制定本地和本行业的口罩指引。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