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 /吴江 编辑 /平门 校对 /项娇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93篇健康推文
降血压除了药物控制外,吃对10大降血压食物,更能帮助稳定血压正常值,哪些保健食品有降血压功效?降血压做什么运动最有效?中医日常按摩7穴道帮助稳定血压。
降血压食物有哪些?
其实调整血压不一定只能吃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天然食材就有降血压的效果,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降血压食物。
芹菜:芹菜含钾量高,可以帮助体内钠排出,避免多余水分滞留体内。芹菜内的芹菜碱可保护心血管,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发现,芹菜含多种降压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可使血压下降12~14%,胆固醇下降14%。
香蕉:与芹菜一样都是含钾量高的食物,有助于加速钠排出,维持心跳稳定。还能预防高血压与中风。
海带:海带、昆布等黑色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碘、硒、锌等,还有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
甜菜根:甜菜根含天然的硝酸盐,在人体内作用时会产生一氧化氮,可帮助降低血压。
大蒜:大蒜对人体有许多帮助,临床实验显示,补充大蒜补充剂可帮助降低血压,且能降低中风、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机率。
绿茶:茶叶中的儿茶素化合物可放松血管,国际研究大多以绿茶为主,但服用特定降血压药物(Corgard)的患者要注意,因为绿茶可能降低药物成效。
姜:研究指出,生姜补充剂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三酸甘油酯以及空腹血糖值。
花青素:海外研究指出含大量花青素的浆果类有助于降低血压,可从茄子、蓝苺、蔓越莓和葡萄等食物中获取。
黑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多酚和黄烷醇有降低血压的功效,要注意的是市售的牛奶巧克力或巧克力甜点等加了过多添加物,对健康反而有害。
坚果:降血压指引的得舒饮食中,推荐有血压问题的人可多摄取新鲜的坚果,尤其核桃可降低总胆固醇和血压,适量摄取对健康有很大助益。
※小提醒:以上这些食物虽然有降血压的功效,但不代表可以多吃,尤其是有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病人需酌量摄取,以免血压降的太低,反而有害。
降血压按摩7穴道
中医的穴道按摩也有降血压的功效,虽然效果不如西药快,但是是一种较温和的调整血压方式。以下介绍几个重要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左右两耳尖连接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会处,有一凹陷处。
风池穴:位于后头部,微低头在枕骨下方,两条大筋之间的明显凹陷处,此处血管多不适合长时间按压,需特别注意。
曲池穴:位置在手肘弯曲,手肘外侧肘横纹末端处。
合谷穴:位置在手掌虎口根部,近骨头处。
涌泉穴:又叫长寿穴,位置在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
阳陵泉穴:此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突起处的下方。
太冲穴:位置在角的大拇趾和第二趾趾缝间,往上1吋的位置。
降血压可以补充哪些保健食品?
除了新鲜食材外,市面上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也是高血压病人关注的焦点。但要记得食用这些保健食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以免产生不良副作用。
镁:镁可增加血液中的一氧化氮,可放松血管使血压降低。
维生素D: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通常偏低,建议患者可酌量补充含维生素D食物或是晒太阳。
维生素B:维生素B群可消除体内疲劳物质,除了B群外,维生素A、C、E也可帮助预防血中胆固醇氧化及调整血压。
CoQ10: CoQ10可由人体自行制造,根据研究发现CoQ10可降低收缩压,患者可配合医嘱适量使用。
精氨酸:精氨酸是胺基酸的一种,国外研究证实精氨酸补充剂能改善血管功能以及血流量,使血压降低。
鱼油:鱼油可帮助降低血脂,保持血管弹性,适量服用可达到控制血压的功效。
纳豆红曲:纳豆的味道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很难接受的,因此市面上有许多纳豆保健食品,萃取出纳豆中的纳豆激酶,该成分可帮助溶解血栓、降血压和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
哪些运动帮助降血压?
运动也是控制血压的不二法门,但要注意的是没有控制血压的患者(休息时血压大于标准值)、具有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病人(左心室肥大、视网膜病变)等都要先寻求医生建议与许可后再开始运动。运动部分尽量选择有氧(走路、慢跑、自行车或游泳等)而非无氧运动。因为像阻力训练需要短暂憋气以使力的运动会让血压短暂上升,反而不利于高血压的病人。
走路:走路让那些总是嚷嚷很忙的人不再有借口逃避运动。只要上班提早一站下车、吃饱饭后随兴的散步几分钟都有效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分次运动对降血压的成效维持得比较久。每天4次、每次健走10分钟的受试者,血压可维持稳定11小时,而每天1次、每次健走40分钟的人可维持9小时。
太极拳:太极拳,合并了肌群训练、呼吸控制、脑部锻炼等多种功效,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太极拳可帮助经络气血运行,达到降血压的功效。
游泳:游泳比较适合血压控制良好的病人,但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最好能找温水的游泳池,避免寒冷使血管收缩,反倒使血压骤升。
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一旦变冷就要注意保暖,以免达不到运动效果还伤身。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原创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