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1153篇健康推文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全球最常见的肝病,发生率约为 25 至 33%,而体重过重或肥胖者代谢性脂肪肝病的发生率更高达 6 成。脂肪肝虽然未必这么可怕,但也是一种提醒我们健康异常的信号,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兆,轻忽不理的话最终可能产生肝硬化及肝癌的可能。
随着饮食西化与运动量不足,台湾近年来发生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代谢性脂肪肝病的盛行率也逐步攀升。它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抗性等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且病人日后可能演变成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正式更名为「代谢性脂肪肝病」
2020 年,经过世界各国的肝胆肠胃科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以及投票,正式提出以「代谢性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取代原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名称。
新旧两种名称最大的不同在于,诊断条件从排他性变成涵盖性。只要有脂肪肝加上以下任一条件,就可诊断代谢性脂肪肝病。包括:
体重过重(BMI≧23 kg/m2)
第二型糖尿病
具有两项代谢异常的证据,包括腰围超标、高血压、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抗性过高及 C 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上升等。
其中 C 反应蛋白是人体肝脏细胞所产生的特殊蛋白,是一种发炎反应的指标;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高敏感性 CRP 检查用来评估健康者其未来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个独立且是有效的预测指標。
发病机制复杂 脂质变性造成代谢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包括饮食与运动、肥胖、肠道菌丛、以及基因都有相关。
肝脏处理主要代谢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能力不堪负荷,就会导致毒性脂质的产生。一连串的脂质代谢反应抑制粒线体功能,造成脂质代谢紊乱,肝脏细胞脂质氧化能力下降且延缓三酸甘油脂的输出,而在肝细胞堆积,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作用亦伴随产生。
代谢性脂肪肝病的定义是在没有发现其他造成脂肪肝的成因下,有影像或病理学证实病人有脂肪肝。此外,肝细胞的脂质变性使相关氧化压力的细胞激素活性增加,引发相关免疫反应,破坏肝细胞,继而造成代谢性脂肪肝病(NAFLD)的产生,甚至产生肝硬化及肝癌的可能。
全世界目前并无特效药能针对「代谢性脂肪肝病」做治疗,唯有生活习惯改变、体重控制、血糖血脂控制、运动,才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然而代谢性脂肪肝病的患者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险人群,因此,建议患者应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此外,罹患代谢性脂肪肝病的人群也常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重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随年纪增长而导致的新陈代谢下降,这些都会使这些问题长期积累而日趋严重。
除了药物控制之外,如何培养正确健康观念、多运动、健康饮食,都是让人远离脂肪肝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课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