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也会翻车


在德国,足球当然是地位首屈一指的全民运动。每逢世界杯,每一场的输赢利钝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球迷的心,也让至少数以百万计自命兼职的“联邦教练/Bundestrainer”(联邦制之下,德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正式头衔)操碎了心。本届世界杯上,面对排名远远不如自己的对手,德国队的第一场球居然是输球又输人。照赛前某些德国媒体的口气,算是估摸着愿意“赏”对手一场“虽败犹荣”的。到头来却让人“游龙戏凤”了一番。虽然德国队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可到头来怎么能让对手的“小日子”过得那么滋润了呢?

“日耳曼战车”的梦魇
在报道足球的新闻和评论中,对于德国队常常会冠以德意志/日耳曼“战车”的称谓,这是对于德国队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的战斗力和钢铁意志的高度肯定,而其中最戏剧性也最有名的评价居然是来自老对手的。英格兰队当年的著名中锋加里·莱因克尔(Gary Lineker)有一句充满无奈、又交织着羡慕、嫉妒、恨的名言:“足球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就是二十二个人用九十分钟争抢一个球,而最后赢的总是德国人。/Football is a
simple game. Twenty-two men chase a ball for 90 minutes and at the end, the
Germans always win.”

加里·莱因克尔和他的足球名言
德语的构词法有时候和中文挺像的,正如“铁路/Eisenbahn”是“铁/Eisen”+“路/Bahn”,而“战车/Kampfwagen”居然真的就是“战/Kampf”+“车/Wagen”——至于“车/Wagen”这个德语单词,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早就是通过“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标志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的。只不过,在二战之后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们尽量避免使用涉嫌“军事化”的语言了。

当年真正的德国战车
既然是战车,即便是“白马非马”,那也总会有翻车的时候。四年前,在俄罗斯举行的上一届世界杯上,作为卫冕冠军的德国队居然破天荒地在小组赛阶段就铩羽而归。赛前,我就曾跟德国朋友们聊起过,“你们的足协官员真是不懂历史,尤其是二战史。他们居然把德国足球队的大本营安扎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小镇瓦杜丁基(Watutinki;俄语:Вату́тинки)。”这个小镇的名字是来自于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名将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杜丁(Николай Фёдорович Ватутин)。当年,瓦杜丁大将可是让德国人没少吃苦头,而在2018年,以他冠名的小镇也不会是德国队的福地……果然!所以,多少学点历史管用的呢——至于学历史,有兴趣的诸君不妨去查一查,英年早逝的瓦杜丁大将不是死于德军的枪弹下,看看他到底是遭遇了谁人的袭击?——这甚至是有助于理解今天在那片土地上正在演进中的悲剧。

苏军大将瓦杜丁
有道是:“人生失意无南北。”战车行经之处,真要翻车起来,非但是凶危故地,连在友邦的土地上也是不免的。四十年前的1982年6月16日在西班牙滨海小城希洪(西班牙语:Gijón,阿斯图里亚斯语:Xixón),同样是一位上任没几年的联邦教练/主教练第一次率队参加世界杯,在小组赛阶段的第一场比赛中,面对实力远远逊于自己的阿尔及利亚队,却被打了个1:2——原来是历史翻版。

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
这场比赛在德国被称为“在希洪的耻辱(德语:Schande
von Gijón)”,甚至有德国媒体嘲笑德国队当时在场上呆滞、拖沓的表现,让人以为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场的结果还被好事者归入第一到第十二届世界杯以来足球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其他两场分别是1950年美国对英格兰1:0;1966年北朝鲜对意大利1:0。

阿尔及利亚队踢入致胜一球的场景
当时开到西班牙的德意志战车是公认的夺标大热门,被看作是唯一一支有实力的欧洲队,有资格抗衡主教练桑塔纳(人名,真的不是“大众/VW”的那款车)统率的巴西队。德国队是当时新科的1980年欧洲杯冠军,队列中有中锋鲁梅尼格这样的世界级明星,还有一位个子完全不同于日耳曼高大人种的前锋利特巴尔斯基,完全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路数,可谓人才济济。在行家和世人看来,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队根本还是处于足球荒漠的水平。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任何不是强队明显胜出的结果都无疑是“耻辱”或“奇迹”。

参加1982年世界杯的德国队
巧合的是,当时的德国队的联邦教练/主教练尤普·德瓦尔(Jupp Derwall)跟今日的汉希·弗利克(Hansi Flick)一样,都是在经历了助理教练的台阶之后,第一次挂帅出征世界杯,结果都是第一场面对纸面上的相对弱旅,而同样也是以1:2落败。当年惨败后的第二天,德国各大报纸在报道配发的照片中都有德瓦尔主教练和他的助理在场边气急败坏兼目瞪口呆的尴尬像。照片中的助理教练贝尔蒂·福格茨(Berti Vogts)日后有机会成为了联邦教练,他治下的德国队却是学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其战法无聊、不耐看至极。这就是德国队的一项传统,一般情况下,晋升为联邦教练/主教练的都是曾经在体系内历经助理教练的阶梯而熬出头的,并不是由联赛中战绩最佳的那些教练来担纲。

尤普·德瓦尔和贝尔蒂·福格茨
有规则就有例外,用德语的说法是:例外确认规则(Ausnahmen
bestätigen die Regel.)。每一次德意志战车翻了车,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都是深孚人望的退役名将,前后三次分别是弗朗茨·贝肯鲍尔(Franz
Beckenbauer)、鲁迪·沃勒尔(Rudi Völler)和尤尔根·克林斯曼(Jürgen
Klinsmann)。在绿茵场上,“凯撒大帝”贝肯鲍尔可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的任期恰恰就是在上图中的尤普·德瓦尔和贝尔蒂·福格茨两位中间。当年众望所归之下,贝肯鲍尔应招来救急时,他连教练执照都还没有。在德国这样一个凡事循规蹈矩,讲究各种执业资格证照的国家,即便是例外情况下,也真的还是在“确认”着规则。当时为了能让贝肯鲍尔统领德国队出征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破天荒地给了他一个“领队(德语:Teamchef)”的头衔——没有教练执照,就不能叫联邦教练。随后几年内,德国队一侧的场边总是出现一位惯常身着得体的西装的绅士模样、气度不凡的人物。毕竟是“凯撒大帝”,望之有“人君之相”。

作为德国队领队的贝肯鲍尔
不过,殊堪今日之德国队嘉慰和受到激励的是,1982年6月16日在希洪遭遇翻车之后,德意志战车逐步启动、渐入佳境,最终打入了决赛。虽然还是以1:3不敌在连破阿根廷和巴西之后气势如虹的意大利队,但是能够取得世界杯亚军的成绩,至少是中规中矩、不辱没先人的。而且,当年征途上的德国队是在半决赛中遭遇了米歇尔·普拉蒂尼(Michel Platini)全盛时代的法国队,在加时赛3:1落后的情况下硬拼到打平,然后以点球决胜,最终8:7逆转而杀入决赛的。德国球员也可以踢得非常漂亮,克劳斯·费舍尔(Klaus Fischer)那3:3的一脚倒钩破门,换作球王贝利也不过如此了吧?只是,那一场比赛中德国门将托尼·舒马赫(Toni
Schumacher)野蛮出击,把法国球员帕特里克·巴蒂斯通(Patrick
Battiston)踢成脑震荡抬下场的一幕,也令人没齿难忘。以后几十年里,托尼·舒马赫本人也公开道歉多次。

普拉蒂尼眼睁睁看着费舍尔倒钩破门
偏偏球是圆的,理当运势均摊,凭啥如同加里·莱因克尔所言,最后赢的总是德国人呢?既然战车都是车,迟早难免也会翻。有道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好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就是了,这才是足球强国、强队的立身之道呀。
每每此时,却总是扼腕痛彻地想起国足,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