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铁路看德国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和人际群体中的个人一样,也都有着各自的名声和清誉。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以来,德国一直背负着“原罪”。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就被打入另册,“协约国”方面抢占了“道德高地”,把战争责任没挑没拣、只增不减地一股脑儿倒在德国和德国人头上。至于有关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首逆和战争中的罪孽,德国实在是无所逃避。
然而,客观、实际地来看,德国的历史污点无损于它在众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领域为全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西方工业文明中的后起之秀,“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见前文:《英国王室Made in Germany》)俨然是质量优异、性能稳定的代名词。同样的,以德国人素来的一板一眼,他们也在各种基础设施领域树立起了样板。早在德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造高速公路之前,德国的铁路系统就以其精准、高效而闻名于世。

博物馆中的史蒂芬生火车头
铁路的发明公推英国人乔治·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nson)。他主持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于1825年9月27日开通,史上第一列火车往返在英国小城Stockton和Shildon之间。而德国的第一条铁路是十年之后在1835年12月7日建成的,它全长6.03公里,联接了巴伐利亚北部城市纽伦堡(Nürnberg)和富尔特(Fürth)。纽伦堡的知名度之一是来自臭名昭著的十几个人:二战之后审判纳粹首要战犯的国际军事法庭就设在这里;而富尔特的令名得彰完全是要归功于一位远游之子: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在这里(见前文:《问汝平生功业,德国美国中国》)。

1870年时的纽伦堡火车站
世人得以领教德国铁路的功效与威力,还是从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三大征开始的——普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普法战争,1870―1871。在人称“老毛奇”的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元帅统领之下,普鲁士陆军总参谋部制定了纤细至微的总动员计划,其核心就是一份特殊的铁路运营表,使得德军统帅部能够在宣战之后的最短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兵力和军备物资投送到战线当面。在还是需要数人、数马、数枪、数炮的年代,在没有比铁路更高效的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德国后来居上的铁路网络和精确运行构成了巨大优势。莫说在战场上也是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邦国的联军更具有战斗力,即便对手或许可堪一战,铁路系统效能的天壤之别使得对手根本来不及有序集结、从容应战。所以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德国近代军队的灵魂“老毛奇”
有意思的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听说德国铁路竟是通过“王张江姚”之中的“张”。在当年揭批“四人帮”的材料中,有一段记录了那四人如何百般阻挠邓公在1974/1975年之际推行的整顿。针对当时的铁道部长万里下重手改善全国铁路误点、误事的状况,张春桥曾经有过上纲上线的恶毒攻击,他对群众赞誉的“铁路正点万里行”大加谩骂之后,陡然之间来了一段感慨,大意是:论正点运行,非得是德国铁路莫属,苏联红军都打到柏林郊区了,火车还坚持准时发车。犹记得应该是他当时的原话:“哪能比那个!”在那个年代,“崇洋媚外”是挺重的罪名,没想到他“狗头军师张”还是老资格的“德吹”呢!

如今的柏林主火车站(Berliner Hauptbahnhof)
后来自己有机会踏上德国土地,第一次坐上德国的火车——那是在三十多年前——沿着莱茵河谷,开行在堪称世界上最美路段之一的动车IC(Intercity)。不久之后,又有机会领略了当时在世界上属于风毛麟角之列的德国高铁ICE(Intercity Express)。以那个时代而言,真的是正点、整洁、便捷。当时,身在飞驰的德国火车上,在惊叹之余,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的,我居然还真的是想起了“狗头军师张”的那段话。只不过,身为德国铁路“铁杆拥趸”的“狗头军师张”一直活到了2005年,他怎么都料想不到,他口中“炮打不怕”的德国铁路、“雷打不动”的正点运营,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会败落到如此惨淡的境地!

穿行在莱茵河谷中的“莱茵黄金(Rheingold)”专列
根据德国铁路(德语:Deutsche
Bahn)自己的统计,曾几何时号称准点之化身的德国铁路如今成了误点的长才!经过逐年恶化之后,德国火车的准点率更是在2022年达到了历史性低位的65.2%,而且在这一统计之中就已经预先剔除了迟到不超过6分钟的那些班次——比起老祖宗赶分掐秒,力求分毫不差的专注,现如今连迟到5分钟都不算迟到,那已经是类似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的逻辑了!更何况,这一局面在2023年只会愈演愈烈,没有最差,只会更差。即便是本着画个饼的精神所设定的愿景,在2027年想要达到的准点率也只是79%——对此只能说,好在德国铲除了军国主义,要不然,眼见着这令人尴尬的65.2%和79%,恐怕会把一班普鲁士老军头气得七窍生烟,立即下令军管吧?

德国铁路2015到2022年间的火车准点率
不仅如此,全面、深刻的倒退还体现在相关基础设施上。想当年,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以前各邦国自行建造的基础上统筹全国铁路网,连各地的火车站也每每是当地的代表性公共建筑。铁路和火车站深入人心,在很多流传至今的俗语用法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在德语中用于表达“一无所知”的俗语是“只理解火车站(德语:verstehen nur Bahnhof)”;而对于盛大排场的比喻就是“大火车站(德语:großer Bahnhof)”(见前文:《克虏伯家的“刻萝卜”庄园》)。

外观气派的汉诺威主火车站(Hannover Hauptbahnhof)
然而,现在却有诸多火车站的老旧疲态让德国人自己都无法理解,毕竟是与欧洲经济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另一方面,有些雄心勃勃的斯图加特火车站改造计划,则因为把车站和轨道都改到地下而被视为“离经叛道”,一经问世就引得鸡飞狗跳、沸反盈天。是取也难,守也难;做何苦,不做亦苦,岂止是“曹营的事难办啊!”

施工中的斯图加特主火车站(Stuttgarter Hauptbahnhof)
曾被视为德国亮眼名片的ICE高铁系统,在1990年一经推出便受到追捧,成为有资格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系统分庭抗礼、一争高下的一时之翘楚。在中国启动高铁项目之初,本着明智的“拿来主义”,就曾引进过ICE技术。江湖上一直还流传着当年西门子(Siemens)相关团队出于傲慢与偏见而错失ICE在中国重大机遇的传说,据说那支谈判团队也由此引发了西门子高层的雷霆盛怒。短短二十年不到,一时的“傲慢与偏见”早已经成了形同“自寻短见”的笑料。

第一代的德国ICE高铁
然而,三十年之后的ICE也已经是垂垂老矣。虽然已经进化到第四代,受制于公共开支的紧缩和基建项目面临的各方掣肘,早已没有了“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时的“雄姿英发”。首先是提速难振,尽管名为“高铁”,大段里程的实际运营速度只在200km/h上下,以至于经常有来自国内的朋友们“闻所闻而来”,却不得经历所预期而去。在被“和谐号”或“复兴号”的350km/h时速“宠坏”并打开了眼界的他们看来,蹒跚在200km/h上下的ICE怎么好意思还自称“高铁”?

最新的第四代德国ICE高铁
实在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的德国铁路真不敢让人奢望见贤思齐而定位350km/h时速,能够按时发车、准时到达已经是上上大吉。偏偏在日复一日的车轮滚滚中,会层出不穷地让人见识各种捉襟见肘的窘迫相。除了机械故障与维修困难之类老大难问题,现在经由德铁方面自己播报的误点原因居然还常常会是:人员生病或临时因故缺勤,更有甚者是交接班的司机、乘务员因为他们的中转车辆误点而赶不上趟……以致于不胜其烦的德国民众索性给出了一个包罗万象、以资“宽慰”的绝妙讽刺:“德国铁路其实只有四个麻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德语:Die Deutsche Bahn hat eigentlich nur 4
Probleme:Frühling,Sommer,Herbst,Winter.)”我的天!而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年德国铁路的宣传海报还曾洋溢着满满自豪:“大家都在谈论天气,我们不!(Alle reden vom Wetter,wir nicht!)”

早年德国铁路的宣传海报:“大家都在谈论天气,我们不!”
对于积重难返的误点,对于德铁渐渐躺平后丧失荣誉感和羞耻感的振振有词,好像每一个原因都是外力强加、从天而降似的,德国民众也慢慢学会了苦中作乐,连并不以幽默感见长的德国人也被日益激发出黑色幽默的创造力。就有道是:“除了一周之中以g或h结尾的那几天以外,德国铁路其实一直都是挺准时的。(德语:Die
deutsche Bahn kommt eigentlich immer pünktlich,außer an
Wochentagen,die mit g oder h enden.)”偏偏在德语中除了星期三是Mittwoch以h结尾,其他六天的名称无一例外是“星期某天(-tag)”以g结尾的。如此一网打尽,倒教人唏嘘不禁!

嘲讽德国铁路现状的漫画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是要继续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避免不进则退的困境。德国的上一个高光时刻还是在1990年10月3日所庆祝的“再度统一(德语:Wiedervereinigung)”,德国高铁ICE也恰巧是在这一年上线的。紧接着的几年中,马上显露出德国统一大业所带来的财政耗费。而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冷战时期,正是“新自由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大行其道之时,国营产业的私有化风靡一时。从“帝国铁路(德语:Reichsbahn)”到“联邦铁路”(德语:Bundesbahn),改制后的德国铁路(Deutsche Bahn,缩写“DB”)第一次不再是国营企业。虽然联邦政府还持有大多数的股份,但完全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格来运作,这是转折点。
相对来说,国营企业更会专注于公共目标,需要兼顾国家的形象。而私营企业就势必、而且是名正言顺地“一切向钱看”。温水煮青蛙般拾阶而下的过程中,正点运营这样的形象标杆就顺理成章地让位于各式各样更为优先的纯经济指标。更何况,联邦政府作为最大的股东无力满足维护、升级庞大铁路系统所需的财政预算。于是乎,从大军打进柏林都还准时,蜕变到哪怕大军打进柏林还照样晚点,实在是没啥可奇怪的了。

在柏林的德国铁路(DB)总部(左)
让人拍案惊奇的反倒是,当前的所谓“交通灯”执政联盟(德语:Ampelkoalition)安之若素,顾左右而“忙”他。这个由社会民主党(传统政治光谱为“红”)、绿党(传统政治光谱自然为“绿”)和自由民主党(传统政治光谱为“黄”)组成的联合政府,其从上台之初面临的就是内部积弊丛生的局面。毕竟在默克尔夫人担任联邦总理的十六年间,她在经济和内政上,几乎完全是吃前任施罗德政府全力打拼而积攒下的老本,可以不思进取,因循苟且为务,一边只是缝缝补补,一边还要吹吹打打。而“交通灯”联盟中“闪闪亮”的却不是干实事的,反倒是几位没经验、没履历,但敢大话、善空话之辈,尤其是出自绿党的两位部长。放着诸如德国铁路这样桩桩件件需要具体修整的实务不沾手,而是眼高手低地开启了立志“改造”人类和世界的大业。仿佛一个刚刚脱离扫盲阶段的学子,踌躇满志的第一部著作就是《论宇宙》!何其的魔幻现实!

德国漫画:“交通灯”执政联盟
当年在德意志帝国还如日中天的时候,自以为可以包打天下而天下无敌,何等的自命不凡。一百多年前的口号曾经是:“以德意志的榜样,治全世界的病恙。(德语:Am deutschen Wesen mag
die Welt genesen.)”——那是右翼极端保守的容克地主、新兴大财阀结合军国主义的狂妄之想。只是谁曾料到,一百多年后,来自德国左翼的“幼稚病”患者却也是殊途同归地要指手画脚地给别人、别国开药方……现在的德国当然还远不是病怏怏的阶段,但如果继续内政不修,外交秀逗,德意志之路要走向何方?!至少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坎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