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蚕豆季,浅谈蚕豆病


“蚕”宝宝家长请注意!


春末夏初正是蚕豆新鲜上市的季节,这时蚕豆便是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少部分小朋友食用之后,会出现身体不适,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呕吐,腹痛等,又或者酱油色尿、黄疸等,这时家长们须警惕!这可能是“蚕豆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跟儿院药师一起看看“蚕豆病”的相关知识吧。









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进食新鲜蚕豆或蚕豆制品的48小时内发病。
这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患者由于红细胞膜上缺少G6PD这种酶,导致红细胞生成NADPH(一种对维持红细胞膜稳定很重要的内源性物质)减少,使得红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当身体接触到氧化性物质或者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时,红细胞就容易被破坏而发生急性溶血反应。

蚕豆病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其中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男宝宝多于女宝宝。
蚕豆病只有在接触到诱发物的时候才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红细胞溶血所产生的症状,可参见下图。











对于确诊为蚕豆病的患儿,避免接触到诱发物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蚕豆病常见的发病诱因包括感染、氧化性药物或食物等。
需注意的药物

下表列举了蚕豆病患儿禁用或慎用的部分药物。
禁用,指常规剂量可导致溶血;慎用,大剂量或特殊情况可导致溶血(注:不同说明书或参考资料警示级别可能不一样)

(点击大图查看)

同时,根据上表,儿院药师也整理了一些含禁用及慎用中药成分的中成药:
珍珠粉(禁用):珍黄丸胶囊;
牛黄  (慎用):婴儿健脾颗粒、珍黄丸、小儿惊风七厘散、保婴丹;
金银花 (慎用):羚羊感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茵栀黄颗粒、清开灵颗粒;
薄荷 (慎用):黄氏响声丸、鼻渊通窍颗粒、通窍鼻炎颗粒、羚羊感冒口服液、逍遥丸、珍黄丸、开喉剑喷雾剂、小儿惊风七厘散、天一止咳糖浆。
由于中药或中成药成分较为复杂,蚕豆病宝宝的宝爸宝妈们尽量不要给孩子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或者在咨询医生或药师后再决定是否可以服。

2
食物及其他生活注意事项
1
禁止食用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如粉丝、豆瓣酱等;
2
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带孩子去蚕豆生长的地方;
3
处理衣物时避免放樟脑丸(主要成分萘酚)或臭丸;
4
受伤时不要使用含龙胆紫的消毒水,例如紫药水;
5
假若发现患者有黄疸或贫血、尿液暗红色或茶色现象,速往医院诊疗。
在蚕豆病高发地区,一般会常规开展G6PD缺乏症新生儿筛查,并为患儿提供宣教单。下图即为我院为蚕豆病患儿定制的“G6PD缺乏症患者携带卡”,详细写明患儿需注意的事项,方便家长查阅并可在就诊时向医生出示,避免开具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对于蚕豆病来说,预防大于治疗! 虽然无法赶走它,但是可以预防从而避免病发,所以家长要牢记发病的诱因,谨慎预防!
参考文献
[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
[2]. 蚕豆病诊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全科护理. 2018.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






文字 | 温彦涛,王君燕;
审核| 缪静;
编辑 | 张枫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