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用还是不用?|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 系列科普(三)


点击上方“儿院药知道”,关注我们吧~




《儿童抗生素使用小宝典来啦~》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遏制微生物耐药,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主要致病微生物为病毒、细菌,可侵犯鼻部、中耳、扁桃体或咽等上呼吸道部位,引起鼻-鼻窦部感染、中耳感染、扁桃体感染、咽喉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和喉咙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70%~80%的上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仅占20%~30%,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很难区分上感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了发热咳嗽,就要抗病毒或者抗生素治疗吗?
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上感大多可自愈,因此,其治疗原则是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通常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如果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发展为重症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专业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改善患儿病情。另外,如果医生判定为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有哪些?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吗?
病毒可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引起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大多为RNA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等,也有DNA病毒比如腺病毒。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复杂、病毒变异性大,目前大多数呼吸道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仅有部分药物可通过阻断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某一阶段达到抗病毒的效果,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等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
如何预防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主要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也可以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感染者接触过的物品传染上,而儿童自身免疫器官尚未成熟,对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差,是病毒的易感人群。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采取预防策略,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要带好口罩,平时家中也要注意开窗通风。
另外,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见下图),勤洗手,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提升宝宝自身免疫能力。

小结一下~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情况下仅需对症支持治疗,通常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是否使用抗生素,应综合孩子的病情、各项指标做出判断。
您,了解了吗?


文字:杨巨飞、倪映华
编辑:黄凌斐
审校:缪 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