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真的彻底翻车了?



伙伴们,大家好。
这周去广州出差。

极度小心谨慎依然还是健K宝被弹.窗,后来终于辗转返京,这年头出差也变成了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真是“人在家中坐,弹窗天上来。”
出差这几天倒是一直关注着“二*舅”。

从最初的励志故事,到后来的各种反转。
依然是传统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是这碗浓稠的鸡汤,初尝似乎清淡可口,可是喝多后很多人就开始觉得变了味道。
 
只能说摊上这么个“外甥”,“二*舅”也不容易。
其实对于这种过火的鸡汤视频,我一直都觉得要“放放再去看”,因为这种事会不断地反转反转再反转,而时间会筛出那些真正值得思考的东西,到时候再看也不迟。

先来和大家回顾下视频里的《二*舅》到底讲了些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二*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个天才,本该人生得意。不料一个小病被无良庸医治成残疾(另一说是小儿麻痹症)。
残疾后的二*舅没有破罐子破摔,也没有怨天尤人,振作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学会了木工活。先是去生产队做工,依靠手艺吃饭。
但偏偏造化弄人,改G开放后生产队没了。

二*舅只好像个跛脚游侠一样四处游荡做木工。
中国人的一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二*舅一生未取,但领养了女儿,还用一辈子的积蓄给女儿买了婚房。
安顿完小的,还有老的,二*舅88岁的老母亲不想活了。
结果66岁的二*舅只好带着88岁的老妈一起上工,反而像游花车一样,有种逍遥似神仙的感觉。

虽然苦难淹没了他,但他一辈子都坚强、乐观,自己把自己从苦难中捞了出来。
他的“天才”没有机会在学习上大放异彩,但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
他的两个妹妹的陪嫁家具是二*舅亲自打的。

不光当木匠,二*舅还能针灸、修庙、雕花,甚至闲来无事甚至可以算卦当半仙。
在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小镇,它还可以帮隔壁的老头修电磁炉,还可以修小孩的玩具车、前村家的门锁、收音机、燃气灶、洗衣机、水龙头。

视频里的二*舅活成了平凡而坚毅的中国人。

跟苦难有关的故事,总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情。
整个视频中二*舅一句话都没有说。
只是外甥按照自己的立场设定,选取自己需要的素材,一段素材、一段抒情、最后一段金句总结升华,一步步把大家的情绪煽向高潮。
但看完视频后,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感动是来源于对苦难的唏嘘。
可能刚开始大家觉得《二*舅》更像现实版的《活着》:
治愈了我的一切矫情、空虚还有精神内耗。
但在连番刷屏感动之余,很多人开始慢慢发现视频中的二*舅和现实中的二*舅,其实是有出入的。

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1、据说二*舅应该是这位作者的妻舅,和他相处认识时间应该不长,感情上看着可能过于充沛了一点。
2、当地民政部门回复说残疾证20多年前就办下来了,二*舅早已享受了帮扶Z策,视频中有点避重就轻。
3、当地的卫生院院长说二*舅的残疾和打针无关,二*舅得的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
……
网上质疑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一句话:
围绕在二*舅身上的一些传播要素,比如二*舅的天才人设、误诊残疾以及不公遭遇,可能为了传播效果都做了一些夸大的处理。
但其实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吸取正能量,这个问题我反而觉得没必要过多纠结。
真人二*舅是存在的,二*舅本人也很好,而且他的人生很坎坷,他的人格也很坚强,只是可能并没有外甥描述的那么戏剧性。

我说一句未必客观的话:“真正被二*舅打动的人,应该是有过底层生活经验的人。”
恰恰是因为在底层苦过、难过、悲伤过,也最终站起过;
才能理解二*舅这看似平淡却从不屈服的大半生,才能感知如何在上帝恩赐的那碗白开水里,做出鸡蛋捞面的不易。
所以二*舅骨子里带着那种坚韧的精神和品质,能在苦难中活出自己的状态,其实恰恰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其实说实话,抛开质疑我反而觉得二*舅确实很了不起,能把一手烂牌打到了最好。

但同时确实也让那个时代的病症和苦难更为裸露。
而这种撕裂,让人看完后第一感受其实真的很难受。
因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尤其农村地区,二*舅并不是个个例,而是一大群散落在乡村中国的农民群像素描,这样默默无声的苦难故事实在太多了。
很多人看了这段视频,都觉得看到了老一辈人的影子,甚至在自己身上也找到了共鸣。

记得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爸在我眼里也是这样一个动手能力强又很聪明的父亲。
听他说,他小的时候我爷爷奶奶都是学校的老师,爷爷还是学校的校长。
六几年,在很多孩子还不知道皮鞋为何物的时候,我爸就已经把皮鞋登在了脚上。
我想如果当时我在场,恐怕也会羡慕围观。
可是人生如戏,他的人生也遇到了转折。
在我爸8岁的时候,我爷爷不幸去世了。
11岁时,我爸就辍学肩负起了照顾两个妹妹的责任,12、3岁就出去做工拉车,甚至徒步走几十里路去拉煤。
我想这其中的艰辛肯定不言而喻。
因为现在能让十几岁孩子发愁的可能只有学业,而当时的他却要负担整个家庭的生计。
就这样艰辛交织着坚持,坚持混合着坚信,一路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今天。
也是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养成了这种坚韧不服输的性格,在经历了一次次挫败后,最终还是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期,各方面都开始有了起色。
我时常在想,如果爷爷没有过早地去世,我爸必定能够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人生肯定也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看完二*舅的视频,反而是想到了父辈的经历后,让我更加有点难过。
二*舅和我们的父辈同龄,二*舅说的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时代。
我一边庆幸生于现在的时代,同时也希望父辈那样的时代永不再来。
相比时代的悲剧,那时候人的精神也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和烙印。
他们生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遭遇过病患和苦难;
历经了运动和浩劫,迎来了改G开放和农村的打工潮,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又生活在远离喧嚣的乡镇农村。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时代和命运不曾给过他们机会,但他们却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机会。
既担得起责任,又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即使是在不同的时代,也依然与我们产生了相同的共鸣。

所以二*舅爆火还有一个更重要得原因,就是二*舅身上的精神,正好契合了这个时间点大家的精神需求。
前几年遍地机遇,人人奋斗的时候,大家更爱看成功者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山村老人。
但是这两年YQ反复,大家日子过的都不算顺利。
所以躺平、摆烂成为流行词,不一定是真的躺平,更多是对生活的无奈。
当看到二*舅拿到的是比我们更烂的牌,却仍然尽力去打好,又刚好能给大家提供急需的精神力量。

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没有朋友圈炫爹和借直升机拍视频的先天条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如果能像二舅一样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已经是我们人生的天花板了。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