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催了!真的不想生了!



伙伴们,大家好。
清早起来惊闻人民大学老校长黄达先生仙逝,享年98岁,作为人大学子,深切缅怀!
进入人大读书的时候,黄达先生就已经退休,但金融学的教材很多都是黄老写的,可以说也是接受着黄老的金融启蒙。
感恩!缅怀!


回到龙门阵,先做个小调查:
春节回家你被催生了吗?
春节已过,生活彻底恢复成往日的朝气蓬勃,相信有多少伙伴被家里人念叨着催生,一胎、二胎、三胎,也许还有四胎。
这样的事情我多少有过经历,过年回家和多年未见的亲戚吃饭聊天,寒暄时偶尔也会提上一句,但也没有继续深入。
我爸妈曾经严肃的跟我确认过这个问题。在知道我决意不生之后也不再强求。

身边一个老板朋友却没这么幸运,即便老大都已经上了初中,身家也已经过亿,但过年回家还是被催生二胎。
看来无论富贵与贫穷,催生面前人人平等。
这届中青年太难了:
一方面是来自长辈的催生,另一方面是则是来自生养后投入的精力和金钱,还要担心着延迟退休以后的养老问题……
催生让很多人产生抵触情绪,而养娃需要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过年回家见到了表弟,他已经是2个孩子的父亲。
看到舅妈还在跟表弟念叨生三娃的事情,一脸的苦口婆心。
我懂得舅妈的想法,老人心目中多个孩子无非就是多添一双筷子,多一个人吃饭。
两个也是带,三个也是带;
吃吃喝喝能活下去就行,不用太讲究生活品质。
再回想起爷爷奶奶那一辈,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人丁兴旺,根本不存在生活品质的概念,多子就等于多福。
时间过度到我们这一辈,多数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老一辈看着家族人员凋敝,也就十分怀念过去人多热闹的场景。
催生,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延续这样的“热闹”。
他们的心中似乎对“儿孙满堂”有一种执念,再加上现在生育Z策放开,多生孩子就是在享受Z策福利。
但是,对于当代年轻人的艰辛他们却并没有切身体会。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上学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父母们大都忙着上班、种田…
哪还有人顾得上去管孩子上不上培训班的事情。
他们没有体会过现在精细化教育用心付出时的疲惫,更不知道工作的内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家的阿姨,生在一个兄弟姐妹很多的大家庭。
阿姨的老家地处偏远,弟弟妹妹们的子女也很多,她说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并没有多大区别。
唯一的不同,就是现在孩子哭闹之后可以给手机和pad进行安抚,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基本上都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即便如此,还是想要再生几个孩子,毕竟养育的过程并没有让家长太费心思。
而事实上,只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成长,也就不会再去想着多生孩子的事情。
当我们提高了养育的“精细度”,就会想着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学习、成长,也会想着带着他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种精力和金钱的消耗,让我们顾不上再有二胎和三胎的想法。
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多一张嘴、多一双筷子”的时代,生养越多,就越是做不到精细化教育。
现在社会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变向啃老”,本身就是教育不够细致产生的结果。
然而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不是大家想要去啃老,而是不得不啃老。
只不过,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孩子啃,多子家庭就不好说了……
所以在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时,恐怕只有“精细教育”才能让后代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这个春节,朋友的姥姥去世了。
姥姥生前养育了四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闺女。
只是子女众多,在谈到照顾老人的问题时,谁多干一点、少做一些互相心里都有计较。
于是几个子女凑在一起,商量着爹归谁管,妈又归谁管。
可是没想到,爹去世较早,妈又多活了十年。
负责照顾母亲的孩子觉得不公平,而照顾父亲的儿子又觉得照顾妈跟自己没有关系。
朋友说姥姥去世那天,身体还没凉透,儿子和儿媳们就已经开始翻箱倒柜找存折了;
子女们的条件明明都不差,却都舍不得在照顾老人时多出一分力气,好像多做点就吃了大亏。
老一辈都说“多子多福”;
可是这样的情况下,多子却也没有带来更多福气。

其实80后这一代经历着各种生活窘迫:
错过了计划生育却没有错过催婚催生,延迟退休+医保调整接踵而至,我们还要去踩别人没踩过的Z策。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都需要直面生活的勇气;
一旦有了孩子,都不知道这样的人生和生活状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意义。

这些年的生育数据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女性无孩率从2015年的6.1%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10%;
大家的适龄初婚年龄也在不断推迟,到2020年已经上升到26.3岁,比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提高了4.3岁;

图源:健康日报
初育年龄也随之升推迟到27.2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面对严峻的生育难题,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都开始了病急乱投医……
为了挽救生育率,各地可是什么招都用上了,前阵子四川取消登记结婚限制。
前几天国家重磅出炉的“一号文件”也特别提到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的问题。
相信大家也是第一次看到打击高价彩礼被写到中央一号文件里;
可见上面的决心之强。
虽然看得出国家在努力调整优化生育Z策,只是这些方向非但没有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反而是旧愁之上又添新愁。
如今,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升,生活理念也随之改变;
我们已经不再把“传宗接代”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活出自我是年轻人更加看重的生活状态。
同时,生活理念的不同导致的生育率降低,也是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

东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竞争更为凸显,欧美则偏向于放养式教育:
美国人不介意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蓝领,或者说他们认为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但是在东亚国家,大家都想通过给孩子堆砌资源,培养孩子实现阶级跃迁。
显然,我们东亚人对孩子的责任感更强,对教育更加关注,但是无形中给自己增添的压力也更加巨大。
抛去一切问题,其实当大家有了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环境,没有压力和恶性竞争时;
当我们想要通过孩子带来更多生活的意义时;
当孩子的到来是因为爱和责任时,人口的增长才不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吧!
对催生二胎,你怎么看呢?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