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上周聊了生娃,个体的生育意愿确实在降低,而宏观上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反映。
最直接的就是大量幼儿园关停,就连北京的幼儿园都“一孩难求”。
放在以前,好的幼儿园让很多人都“高攀不起”。
钱的问题倒还其次,因为愿意花钱的人很多,所以考验的就是家长的关系够不够硬,孩子够不够出类拔萃。
如今中国人口进入了负增长时代,两年前“孩子追着幼儿园跑”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突然都招不到学生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不够用了。
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每年以100万到200万的速度在持续的减少。
2016年我们的出生人口是1,883万,到了2022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
6年时间出生人口几乎减半。
人口的落差终归演变成了心理的落差,婴幼儿教育团体首当其冲。
幼儿园也开始抓耳挠腮、追着孩子跑。
真是以前你对我指指点点,现在我开始挑挑拣拣,此一时、彼一时。
记得我儿子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2018年,那时的私立幼儿园价格很高,想进公立幼儿园还得托人找关系。
很多人可能跟我有过一样的经历:
前后拖了各种关系,还得经历幼儿园对孩子的基本考验,但凡孩子是个一问三不知的状态,基本就等于没戏。
所以那时候的幼儿园态度,傲娇得很。
而我儿子的早期状态是身体偏弱相较于同龄人发育较晚,总之一番挑三拣四最后也没进去。
如今也就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幼儿园面临的形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锐减,学校也面临倒闭风险。
私立幼儿园开始面临招生难的情况;
很多学校为了招生,甚至将家长发展成为“拉拉队”。
而公立幼儿园的学位也已经不再紧张,开始使出浑身解数跟私立抢起了生源。
回想我出生那个年代,特别是在81年到82年之间,刚好放开了生育限制。
在这之前的生育限制,规定生育年龄必须达要到27周岁。
碰巧我出生的时候,这个限制就被取消了,生育年龄调整到了22周岁。
这就意味着在22~27岁之间的适龄人群,很多人会在这一年里扎堆生孩子。
而81年出生的那批可以说是内卷的第一代。
所以在往后的生活中,只要轮到81年的这批人,不论是上学也好、买房也罢,基本上都是干啥啥靠抢。
取消福利分房、大学自费、不包分配、房价上涨……
基本一个不落。
国人就喜欢扎堆,生孩子要生龙宝宝和千禧宝宝。
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扎堆生娃反倒是生在了排队线上。
生娃排队、上幼儿园排队、小学排队、高考排队、就业排队、买房排队……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生人口少了,竞争也会少很多。
在过去那个年代,我们当时上大学和现在上大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000年时大学的招生人数刚刚过200万。
放眼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以千万。
2022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1076万。
但这些年我们的出生人口逐步下行,2022年已经跌到956万。
2022年全国大学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967.45万。
大学招生人数竟然比出生人数还要高。
20年后上大学的难度会小很多,但那时候很多高校的日子估计难过了。
只是也不会所有人都进入大学。
按照正常的淘汰率来说,从小学进入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这个筛选的过程不可能人人都能达标。
何况目前我国实施的是50%的高中分流率;
并且目前我们强化职业教育,未来初中升高中的比率应该不会上升多少。
所以不论人多还是人少,依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踏进大学的校门。
这就意味着20年以后每年的新招大学生可能只有四五百万,新生明显不够用了。
生源少了还会直接导致学校办学成本的提高。
许多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只有通过不断的涨学费才能应对持续增加的开支。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减少;
但家长的经济压力可能还会持续的增加。
所以,人少了,其实对个体家庭来说,压力并未减轻太多。
随着人口变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跟着放缓。
中国二十年以后的经济,可能会进入到一个低速增长的状态,类似于韩国。
我们与韩国之间的发展刚好相差20年,现在他们每年只有2%~3%左右的增长。
经济的低速增长必然会导致工作岗位的增长缓慢,二者相互会有一定的抵消。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韩国大学全国统一招生中,就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
生源难求,按道理说竞争会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
韩国面临着一方面学校倒闭,一方面竞争激烈的怪现象。
当人口和经济都在往下走的同时,工作岗位的需求自然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多了,失业也会随之增加。
名校才能有好工作,名校生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异越拉越大。
所以形成了普通高校没人去,名校门槛又太高的窘境。
现在的韩国,也许就是未来的我们。
对我们而言,表面看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产科、月子中心、早教中心,又或者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
但实际上任何行业都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别的咱不说,你说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他们要是失业了,他们是不是要转到其他行业去去抢饭碗?
会不会导致其他行业更卷?
就像董宇辉,不做英语教师之后转做直播,卷死了多少带货主播。
除此之外出生人口不断减少,也影响到20年后的房D产,减少经济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毕竟出生的人少了,对房子的需求也少了。
F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会拖累经济的前行。
只是看我们能否摆脱经济对F产的依赖。
人口红利结束了,从全球来看,接棒的是技术红利。
我们的下一代能否在技术红利中分到一杯羹,或许需要我们提前思考了。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