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爷子竟然考证成功,我爸让我有点自豪!


 
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炎炎夏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一把大蒲扇,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持续一周的出差终于结束了。虽然周末仍然要泡在录课室,但已经觉得算是休息了。
前两天我爸给我打电话,不经意地提了一句,“那个…我驾照考下来了”。
我有些惊愕,前段时间他还在抱怨着机考不会用电脑、科目二总过不了关,没想到转眼就把证拿到手了。
他今年67岁了,再过3年就没资格考驾照了,没想到真的拿下来了。
我几乎能想象到他考证的样子:重庆接近40度的高温,他总是第一个到考场,早已年过花甲的他扎在一群年轻孩子里面特别显眼。
他眼花,手机上的字儿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学历不高,学习速度更比不过年轻人。
我想他可能也有很多笨方法,比如把要点记在本子上反复看;可能也会对年轻的教练嘘寒问暖,塞烟塞钱,让教练抽空带他多练几圈。
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成功了。
这让我不禁有点自豪。

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是父亲从11岁就开始修的功课。
11岁之前,父亲是同龄人中的“人生赢家”——我奶奶是中学老师,爷爷是中学校长,典型的书香门第,吃穿不愁,从小就有皮鞋、有领带,过着同龄人艳羡的生活。
直到那一年,一切都变了。爷爷早逝、奶奶离家,笑声满堂的家里,只剩下了11岁的父亲和两个不到10岁的妹妹。
从此,家被父亲瘦削的肩膀扛了起来。他每天要走过几十里的山路挑煤卖钱,靠着一日复一日地吃苦和亲戚的救济,一家人活下来了。

电影《美丽人生》图源豆瓣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父亲万事隐忍,有责任、有担当,同时又内心敏感,害怕动荡,一心想过上安稳的生活。
安稳,也成了他对我的最大期望。但我没有满足过他的希望。

我俩就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就是父亲与儿子一生的羁绊。
从“父亲是超人”,再到“你什么都不懂”,他怪我年少轻狂容易冲动,我嫌他世故迂腐跟不上时代变化。
男孩建立权威的第一步,就是推翻父亲的权威。
而我和父亲的大爆发开始于高考报名。2000年的时候,大学一年的学费是4800元,但当时我们全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1万。
捉襟见肘之下,父亲建议我考军校。
父亲出生于那个崇尚军人的年代,所以他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没能如愿。于是,他竭力希望我能帮他圆了军旅梦。
当然军校免费、出来就是军官、吃皇粮,还能保家卫国,何其荣光。
但他的梦想我却毫不向往。
争论几次都无果,气急败坏之下,我朝他喊:“我不要你这些钱,以后会把钱还给你的!”
当然考上大学以后他还是为我骄傲了一阵。
但毕业之后,我爸还是因为我没有找体制内的工作或者搞个编制,而是跑去创业,觉得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有点直不起腰。那段时间,我们关系紧张到无法交流,一触即发。
之后的几年,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疏离又微妙。

有时候你越是想摆脱一个人,越发现一个人的影子怎么甩都甩不掉。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父亲当上了车间副主任,类似于分公司的副总经理。50岁出头、没什么学历背景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也算走到了事业的高峰,他却突然告诉我说不想干了。
“为什么呀?”我一头雾水。
他支支吾吾半天我才知道原来车间领导有获得灰色收入的机会,做了几十年工人的父亲内心是正直且执拗的,又不愿意挡了他人财路,不得已只能早早退休,求个安宁。
我当即说好,坚定不移地支持他。

《当幸福来敲门》图源豆瓣
其实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刻意地避开了国企、事业单位,跟他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我和他一脉相承的不只是血缘和相貌。
他早就把责任感、不贪小便宜、不走歪门邪道等等这些个性潜移默化地注入我的血液中,在我身上烙了印。
特别是结婚之后,我有了家庭,当了父亲,才体会到父亲的那些苦和难。偶尔回想,对当时的父亲也能设身处地。
时间淡化争执后,我们的互动反而多了起来。

几年前,我创业失败,孩子刚刚出生就住进了保温箱,事业和生活一塌涂地。
父亲来北京带孩子,不经意间在房间角落看到了贷款合同和欠条,知道了我们假装平静下的波涛汹涌。
在我印象中,我父亲一直是惧怕风险且易怒的人。
我以为他会发火,责备我当时没有听他的话当兵,或者找个稳定的带编制的工作;我猜测他会绝望,被欠条上的天文数字压垮。
出乎我的意料,他像11岁时那样,再次扛起了责任。他掏出了自己的银行卡,说“这里有几万块钱先给你,老家房子也卖了吧,看能凑多少,之后我和你妈回家就租房子住”。
父亲说,人生总会有坎坷,正常。
房子自然是没让他卖,但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我倍感安慰。我终于踏实了。

电影《摔跤吧,爸爸》图源豆瓣
之后的几年,我更像他了。
像我一样在外漂泊的游子应该能体会:家人的安慰,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强心剂。一切失误都被宽恕,一切不甘都被抚平,他们对你别无所求,全心全意地接纳着所有模样的你。
如果没有父亲站出来,我应该不能撑过那个坎儿,也没有机会把这些事情写出来。

我一直知道他内心有学开车的心愿。
我上高中那年,他为了给家里多添点收入,借了3000块钱学开车,准备下班去开出租车。后来出租车没开成,但他考的是B证,每年要去年审,他舍不得年审的费用,也觉得只要不开出租,他这辈子没机会开车,所以就放任驾照失效了。
他内心很希望开车。不能再开车,成为他一个心病。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劝他去重新学车,虽然过程有些困难,但他还是做到了。
为了科目一,他就像小学生一样晚上紧张得睡不着,反反复复把手机里的题库连续刷几次100分才放心。
我说,90分不就合格了,为啥非要100分?
他回答说:考场上总有些情况嘛,现在刷到100分,考试能考到90分就很好啦。
七月份重庆天气太热,我几次劝他等秋天再说。科目二屡屡失败的时候,他说他夜里有点失眠,我劝他不用太在意,拿不下来也没关系。
后来一段时间他就没告诉我进展了,再次告知的时候竟然是拿证的好消息。
父亲老了,难得的是内心还有梦想,骨子里依然坚强。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47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您的好友张湧终于回到北京
请你帮他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