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月初,一建的考试总算尘埃落定。
我也在过去的两周发表了两篇关于行业发展的内容。
其实关键在于:
把握行业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不能丧失希望和加以抱怨;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找到行业的发展转机。
今天我又针对伙伴们关心的行业问题,将曲老师和赵老师的专业回答梳理成文。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答一些关于行业的发展和职场规划的困惑。
有很多伙伴特别关心,进入国企或者央企还没有更多“曲线救国”的方式。
首先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大家可以直接去走相关的社会招聘,相对来说还算容易。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社会上打拼过的成熟型人才来说,想要进入大型企业的难度系数可能就会大大增加。
因为国企和央企都有着自己完善的培养体系,他们更倾向于从自己的体系中提拔人才。
但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进入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要降低预期,从较低的职位慢慢做起。
当然,还有一些伙伴在转入这些企业之前就已经做到了较高的职位,那么你不妨尝试着直接去应聘更高层次的职位。
但是这些职位往往需要大家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也就是说,不论你曾经有着什么样的奇功妙技,只要你足够扎实、关系面广,你就会有尝试的机会。
除此以外,差异化的技能也是进入国企央企的一个方式。
比如你在某个领域拥有的特殊技能,而这个技能恰好又是目前企业所需要的,那么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想要进入国企央企,最关键的还是要先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不断地挖掘机会,寻找机会,让自己从躺平的状态中卷起来。
其实这几年里,各个行业都早已经物是人非。
无论是金融还是建筑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想要在行业里混得好,甚至仅仅只是混下去,都需要我们付出成倍的努力。
我也看到有很多伙伴觉得建工行业内卷,生出了想要跨行松口气的想法。
但转行真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年轻人在选择行业发展时慎之又慎,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将会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策。
但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兴衰和变革会让许多人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职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过去的一个观念是:“干一行,爱一行”。
它强调了对某一行业深入钻研,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但是时代也在发展,00后的新一代已经开始进入职场,他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一个行业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但即便如此,转行它依旧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这意味着你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也会有一段时间的困难和经济压力。
但其实一个人只有真正进入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才能切身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流向和魅力所在。
无论是建工行业、金融行业还是其他各种行业,这当中都有各自的相通之处,都需要大家去深入了解和进行探索。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
有些挑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焦虑,但这也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前人的经验来避免发生错误,那么也可能也会错过很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所以学会接纳和面对这些变化,不要一味地去回避它们。
当然,建工行业在这两年的发展的确有一些举步维艰。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也没有哪个行业不是在逆水行舟。
至少建筑行业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依旧是一个周期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即便是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基建投资仍然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转行的人来说,选择一个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才是最为重要的。
直播时有一个20年工作经验的伙伴说:
他具备甲乙双方的工作经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高级职称,以及民用建筑设计经验;
也曾担任过结构所长的职位,但不幸被裁员,失业已经半年了;
目前他有意从设计转向施工领域,并已经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和阅读相关的书籍。
其实从管理岗位转向施工管理,问题可能不会太大;
但如果是从专业岗位转到施工管理,可能会面临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的问题。
施工管理需要全面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与人打交道、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繁琐事务可能都会占据大量时间,使人无法专注于专业工作。
不过,岩土工程却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因为任何大楼都需要进行基础施工。
倘若大家对建筑业有信心,并认为自己适合施工工作,那么尝试一下倒也无妨。
当然很多转行的伙伴可能没有考虑过,其实转行的沉默成本也很高。
因为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应施工领域,再想回到设计领域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保守的伙伴,可以考虑甲方或咨询行业,又或者是一些大型行业;
比如化工、水务、水利等,这些地方也需要做结构设计。
像那些有多年设计团队管理经验的人,应该可以很快掌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此外,EPC模式下的施工企业很需要能连接设计与施工的人才,这也可以作为大家的考虑方向。
总得来说,不建议大家轻易放弃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即便改变赛道,也要寻找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
势必将原有的经验知识嫁接过去,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有些考完一建的伙伴,表达了还想通过考证嫁接到其他领域的想法。
比如通过法考,是不是能在将来去做一些法务或者是风控方面的相关工作。
其实在拥有专业的基础上,再加上法律、金融或者计算机等相关的工具,你的能力也会立马得到延伸。
因为未来的工作趋势就是综合性人才,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工具互相结合。
当然除此以外,建筑行业中,法务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的伙伴一直在从事市政、水利和公路方面的工作,不知道考完一级造价师还能去考点什么?
市政已经是建工行业中利润率较高的一类,未来在城市的综合管理方面还需要大量地进行替换,它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并且市政设施还需要定期更换,每更换一次就是市场。
这是一个有市场的工作,但也意味着市政的造价会非常难考。
对于那些已经考上的伙伴来说,只要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懂得珍惜,你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当然也有伙伴吐露了自己目前的烦恼:
机关优化人员,目前正在面临着被分流到项目部的情况,而自己又很排斥这样的安排。
其实公司一旦有这样的安排,多半是需要大家再去补充这些方面的能力。
毕竟你已经熟悉了总部的流程模式和居高临下的管理,这时候再完善一下基层的工作经验;
或许它不会让我们的职场焕发第二次生命,但至少会成为二次职业上的回炉重造。
文末,我以赵老师分享的一则故事作为结尾。
他说自己有幸拜访了一位在金融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老领导。
曾经是他的上级,现在已经是一位区域总经理。
然而那位领导却告诉他:
感觉得自己的职业已经到了一个穷途末路的地步,即将失业。
理由是,现在的企业更倾向于保留有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员工;
而那些只会做管理但缺乏业务能力的人已经没有市场了。
老领导的遭遇让他深感唏嘘:
如果一个人在机关单位待久了,他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可能会被动离职。
可是究竟怎样才能够成为职场的常青树?
其实关键就在于抓住自己所在岗位或领域的核心能力。
比如在建筑行业中,你就一定要抓住项目和业务的关键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也才能够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大家的职业生涯都会遭遇很多困难。
但只要愿意调整自己的策略,就有可能会迎来职场的第二春。
一建证书依然是硬通货(上)
一建证书依然是硬通货(中)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