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伙伴们,大家好。
不久前,充当了朋友的心理顾问。
她说闺蜜正在面对婚姻的变局,家里还有一个20多岁的孩子;
每日以泪洗面,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生活里的琐事。
我送给她一句话:
当问题无法逃避时,面对才是解决痛苦的最好办法。
既然失败的婚姻已在眼前,解决问题才是直面问题的最好的手段。
其实婚姻如此,我们的中年现象也是如此。
破局的关键都在于:
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直面并解决它。

中年现象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即将到顶的收入和持续增长的支出。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财经的方式将它简化。
 
一方面去思考如何提升收入,另一方面去考虑如何控制支出。
 
说得简单明了一些,就是努力地做到开源和节流。

 
我们先从节流的方面开始说起。
 
我曾经历过百万负债,能够走出来的原因之一;
 
归功于我把自己的支出压缩到了极致。
 
所以我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80%的中年焦虑,来源于刚性支出。
 
什么叫做刚性支出?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刚性开支的第一大头,就是我们常说的房贷。
 
无论收入是增是降,房贷的支出都不可能产生太大变动。
 
第二大头,就是我们的车贷,第三才是日常的吃穿用度。
 
拿我自己来说,我这几年的收入在逐年提升。
 
21年时,我开始有了一点小小的膨胀。
 
我想给自己买辆舒适的座驾,出门打车也只考虑专车;
 
甚至在家里的吃穿用度方面,也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
 
到了22年初,因为Yi情的缘故,我的收入没有往年那么饱和。
 
在梳理开支时有点懵了,我发现自己刚性的开支增长了太多。

 
所以我建议各位伙伴,回去盘算一下自己的家庭开支,并大致评估一下刚性开支的占比;
 
考虑哪些开支降不下来,比如房贷、车贷以及孩子的学费,这些都属于不得不开销的刚性支出;
 
还有哪些消费是弹性的,比如少去外面吃饭,衣服够穿就行。
 
梳理完之后,我们的心里自然就有了节流的手段,那么开源又在哪里?
 
其实压缩开支,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
 
只要把刚性支出的问题解决掉,大部分问题就都能解决。
 
算清楚自己的消费分配,剩下的就是埋头苦干了。

有人说,我控制了支出,还是存不下钱,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我就要教大家:
 
如何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消费的问题。
 
也许在你原来的意识里:存钱=收入-支出。
 
但我要讲的另外一个角度是:
消费=收入-储蓄。
 
如果你想要一个月存下多少钱,你就必须先把存钱的这件事敲定下来。
 
定完以后,再去思考花多少钱的事儿。

 
但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过日子,是不是要做好喝西北风的打算?
 
其实从我的经验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去合理花钱。
 
我管这样的管理方式叫做:
 
花钱买投资,不花钱买消费。
 
还是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
 
2012年,我最艰难时在北京的房山租了一套房子,价格是1100/月。
 
每个月除去还房贷的支出,还要还账2万元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依旧决定去北大读书。
 
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
 
我考上了北大,并且是Dai款读书。
 
但去北大读书的决定,确实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我上北大读书,一共花费30万左右。
 
30万对于一个身背几百万债务的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我在首尔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奖学金,抵消了一部分在北大读书的费用.
这也是学习给我带来的另外一个幸运。
 
所以我想借此告诉大家的是:
 
有些花钱是消费,它或许只是你的一顿大餐,让你愉悦了一下自己;
 
有些花钱是投资,它让你买了一身靠谱的行头,谈到了一笔大的生意。
 
就好像,我总是会带着儿子出去旅行,去各地跋山涉水,去肯尼亚接触大自然。
 
我从来不吝啬这样的开销,因为孩子就是我们对未来的重要投资。
 
这就是我的消费观念,它的本质就是:
 
靠合理消费带动自我成长,带动家庭成长的消费观念。

我在创业快要结束的前两年,遇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
 
他当时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请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你的公司里面去,你需要留下一笔钱。
 
初次听到这样的劝告,我心里极其地不舒服:
 
难道你就这么瞧不起我?难道你认为我的公司会黄吗?

 
但是当我面对创业失败的时候,我才知道老人家真的给我传达了一句非常善意的忠告:
 
一定要留足家庭的风险准备金。
 
其实这句话,也从侧面传达出一个道理: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
 
也许会有伙伴觉得,我为什么总是在关键的时刻给大家上眼药水。
 
其实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家庭的风险防范太重要了。
 
中年人与年轻人最大的不同,不是我们的上有老下有小,而是我们没有了犯错的机会。

 
如果你人到中年,跟错了一个老板,买错了一套房子,转错了行业;
 
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
 
而年轻人的优势恰恰在于,年轻时他们可以拼命试错,到了中年就可以稳定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又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幸运的是我在29岁Po产,而不是等到了我的35岁。
 
这一次我在给自己办理Dai款时,也给我的家庭留足了备用金。
 
哪怕现在我一份工作收入都没有;
 
至少我的家庭在两三年之内,也不会在生活上遇到太大的难题。

人生过半,我们遇事总要做好多手准备。
 
不论是控制花销,还是增加储蓄;
这些都只能算是中年破局的一小步。
 
我们最应该琢磨的,还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使用在刀刃上。
 
学会投资自己,无论是提升个人技能,还是增长自我见识;
 
这些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事情,长远来看都是实打实的家底。

 
但是我们也需要谨记,不能把手里的种子全部都洒向土壤里。
 
投Zi重要,攒钱也很重要。
 
它不单单是为了高兴时让我们去挥霍一把;
 
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在雨天傍身。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