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炎炎夏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一把大蒲扇,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来信:
湧哥你好,我是今年环球网校一建的学员,有幸跟着湧哥学习工程经济这门课,受益匪浅。刚看了湧哥公众号最新的文章,看到湧哥说“你们的热情和支持,就是我继续熬夜写文的动力。”
湧哥,我想跟你说的是:湧哥,身体最重要,健康最重要,尽量别熬夜了。本来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就够大的了,看了湧哥过往的文章,知道湧哥一直是一个拼命三郎,不服输的人。
可是湧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过于透支自己的身体。今年是庚子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今年并没有过去多久,但是今年经历发生的事情,比过往许多年加起来的都要多。
我差一点经历了和我哥哥天人永隔,虽然我哥哥捡回一条命,但是以后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他就是太拼命了。本来有望提副局,可是现在生活都没办法自理。他岳母去年刚做完两次直肠癌手术,岳父刚刚检查出来食管末端长了个肿瘤。一夕之间一个家庭几乎要崩落破碎。
前段时间去照顾了我哥哥一段时间,但是我也有家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能一直照顾他,无奈只能回来了。
短短一个月,见识了过去三十年都未曾经历的人间冷暖。别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连父母都会变的。我不是一个擅长表达的人,心里太多的愤懑痛苦我表述不了。
我从未如此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太可贵了,它是所有一切的根基。湧哥,放慢一下你的脚步,多关注一下你的身体健康,多陪伴一下你的家人,经历了许多,我现在觉得什么都没有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体健康最重要。湧哥,很喜欢听你讲课,喜欢看你文章,爱你的粉丝肯定会关注在看转发,但更希望湧哥能正常作息,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美满的生活。最后,祝湧哥健康,湧哥身边的人都健康。
—— 向日葵🌻
经常有伙伴提醒我注意休息,但这封信看得我感慨万千,今天想聊一聊我对平衡的感受。
现代人每天都被推着往前走,节奏似乎不受自己控制,平衡确实太难。
年轻的时候从起步到加速很难,等到现在,从加速到匀速同样困难。
在一建最后一节直播课上,我也聊到了这件事:
1.
相比于年轻人,30岁至40岁的人,已有积累,但家庭责任也更重,同时身处事业的半山腰,需要继续攀登,虽然身体在缓慢地走下坡路,却很难停下脚步歇一歇。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在房地产领域创业的朋友,年轻时拼搏努力,前几年实现了财富自由。
我说“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被事情推着走”,一句话引起他强烈的共鸣。因为跟他聊天的那几天他还在为拿下一个项目天天失眠,甚至在服用医生开的治疗抑郁的药物。
不得不参与的工作、难以推掉的饭局……即使已经掌握了“稀缺”的时间管理方法,但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仍然是不小的负担。
我应酬不多,不玩游戏,家里电视几乎不开。
每天早上7点起床,到晚上12点多休息,除了晚上固定的亲子时间(睡前故事和哄睡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工作15个小时,每周近100个小时是常态。
要是再赶上一建考前最紧张的八月,飞机晚点导致三四点到酒店也是常有的事情,第二天照样要七点起床,还要元气满满。
去年一年,我的飞行里程达5万多公里,谈投资、录课、面授、备课,在各个工作里快速转换角色。
奔波和繁忙不断累积,偶发心悸,身体发出了警告。还好检查以后,并无大碍。
一时的紧张感消散了,但关于工作的平衡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过去几年,确实有不少中年创业者倒在工作一线:
2016年10月,移动医疗品牌“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去世前多日连续熬夜加班。
张锐还是人大的师兄,在他离世时,他的妻子发文悼念:
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无车,无房,没有存款。
现在你走了,你还是没给我买过车,买过房,你也没有保险,没有理财,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一个孩子。
我曾对你说:“如果我们今生没有孩子,我就把你当我的儿子,你就把我当你的女儿,可好?”
你想了想,咧嘴笑了,点头道:“这样的人生听上去也很幸福!”
护肤品牌“御泥坊”创始人吴立军,开创品牌半年,就冲到淘宝最佳面膜榜首。光芒四射的背后,是他常年累月的辛劳。2017年7月,吴立军突发脑部静脉窦血栓,经多方全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36岁。
为了事业而拼命的中年人太多,有的是被人知道的,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
2.
不得不说,有时候做减法,也是一门艺术。但需要先做加法,才有机会做减法。
年轻的时候,目标很纯粹,不顾一切地向上走。
那时候创业,心无旁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拼杀,总有使不完的劲儿。那时候的我,拼搏、专注、孤注一掷。
三十岁以后,一切归零。还债、顾家、寻找突破口,自我提升成为了主线,既要关注眼前的苟且,也要在不断尝试中寻找远方。这个时候是不得不做加法的过程。
我不断地在问自己:
哪些领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哪些领域可以更快、更稳定地获得收益?
哪些领域有长久发展的空间?
我知道,中年的我们不再是像年轻时一张白纸,很多企业并不喜欢。但恰恰因为我们不是一张白纸,我们有自己特有的价值。
只是这个价值是什么,用在什么地方能发挥最大作用,怎么让价值最大化,确实是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问题。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年轻时的选择是被动盲目的,失败了可以重来;中年之后的选择,经不起再次的失败,需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加法之后是做减法。
经过这些年的多种尝试,虽然我的工作总量基本保持在高位,但内容有增有减。比如面授的课程,虽然重复相同内容,赚钱效应很高,但因为每次的受众群体太少,是我减负的重点;
像公众号这样的工作,虽然经济价值并不高,但受众群体广泛,能传递更多能量,反倒是我发力的重点。
在单位时间内,做能够感染更多人的事情,这是我平衡后的选择。
算是对这位发来长信的伙伴以及所有提示我注意健康的伙伴们的回应,相信大家会看到“拼命三郎”的改变。
但我还是要说,没有前期做加法的付出,就没有现在做减法的自由。
3.
之前,我经常能听到年轻人说“迷茫”,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什么;也有很多中年人说“无路可走”,工作停滞不前。
之所以迷茫或错失,或许是有些人的顺序都搞错了:年轻的时候“没得选”,才会让中年之后“有得选”。趁着年轻的时候不断地寻找方向、开拓新领域,才能在做降速的时候拥有选择权。
30岁以下的小朋友,我支持大家孤注一掷地去做喜欢的事,试着趟出一条路;
30岁以上的朋友,如果我们的路还没明确,可以开始多方尝试,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寻最适合自己的路,并且把自己的“货箱”装满;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平衡家庭的需要。
等到40岁,如果还没找到路,那等我40岁以后再告诉你吧……
结尾提示:
周末即将结束,新的一周将要开始。上周五两会召开,股市大跌,很多人都有点看不懂。
经济基本面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接下来关注中美关系是关键(不是华为问题哈),希望双方能理性对待。
话不用多,点到为止。
周末愉快!🍉
🍔
忙碌的工作和课程之余,一直想找到一个地方跟大家放松地聊聊天,于是开通了“张湧说财经”这个平台。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14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周四晚上,我们将会在这里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每周日,咱们就放松一下,分享一下身边的书、电影,或是最近身边的故事和见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大家快快点击“转发、在看、收藏”一条龙服务。你们的热情和支持,就是我更文的动力!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