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炎炎夏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一把大蒲扇,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最近认识了一个做保险代理的朋友,他在销售方面很不擅长,业绩一般。
但他同时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业余时间参加蓝天救援队、带着盲人做长跑,给盲人录制语音读物。
为了一个意外险的客户的医疗费报销,他往返医院六、七次,从这笔意外险中只挣60块钱。
我问他为什么要坚持做保险?
他说因为他要为那些客户负责到底。
但不善推销也让他很苦恼,虽然满心想帮助别人,但业绩始终上不去。
他很困惑,是不是利好别人和利好自己真的是一对矛盾体?是不是“吃亏是福”这句话真的就是一碗毒鸡汤?
其实这样的困惑我也曾经有过,也许每个有情怀的人都会有。
特别是创业不顺的那几年,我真的强烈质疑过“吃亏是福”这样的价值观。
但现在,我已经毫不怀疑,助人就是助己。
1.
我给他讲了一个博弈论里的经典故事。
有一对共犯老王和老张关在监牢里,两人分别被审问,期间无法交流。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两个人都不招供,各自关2年监牢;
如果都招,各自关5年;
如果一个人招,一个人不招,那么招供的人会被无罪释放,不招供的人被判10年。
这个故事叫作“囚徒困境”。
显然,在这三种情况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两人都不招供,最后都判2年,一年之后出狱还是好兄弟。
但如果你是老王或者老张,你会作何选择呢?
老王肯定会想,只要我招供,很可能我会被释放,前提条件是老张足够善良,足够讲义气。就算老张不讲义气,也顶多判五年。
但要是我讲义气,不招供,一旦老张背叛我,招供了,那我就要被判10年。
这么一想,老王坚定地选择了招供。
这时候,如果老张足够善良,老张就会被判10年。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善良的人吃亏了。
如果老张也选择招供,互相背叛,他俩都会被判5年。这也是最坏的一种结果。
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虽然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招供,但最终很有可能是大家选择了两败俱伤。
听上去这是不是和我们的现实很像?
明明知道双方合作可以达到双赢,但我们经常因为担心自己吃亏,而选择利好自己,伤害别人。
而一开始善良的人也会因为被伤害,而开始选择不再善良,主动出击,最终形成一种互相伤害的均衡状态。
所以,哪怕是一开始利己的人可能得到了短暂的好处,但一次背叛,以后就不再有信任,直到自己也变成了受害者。
也就是说利己主义盛行一定会导致最坏的结果,人与人没有信任,相互猜疑,相互算计,相互拆台。
如果这种状况出现在一个公司,那这个公司一定内耗严重,毫无希望。如果这种状况出现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之恶劣不难想象。
但反过来,如果所有人都选择相信别人,都愿意利于他人,就会进入最好的一种均衡状态。如果团队成员之间都能互相信任,那会达到整体结果最优化,最终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这就是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理论。互相伤害是一种坏的均衡,互相信任是一种好的均衡。
单方面背叛不算均衡,因为多次博弈以后这种状态一定会变成互相伤害或者互相信任。
博弈论属于西方经济理论之一,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是自私(理性)的”,同样囚徒困境的出发点也是一样。
但有趣的是,虽然出发点认为“人是自私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利人才是利己,信任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
这就是囚徒困境和纳什平衡的现象在身边俯拾皆是。
故事漫画 图源优酷
可能大伙儿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天堂和地狱里分别有一群人,每天都会发给他们同样的一锅肉汤和一把长柄勺,但一个月过去,地狱的人都饿死了,天堂的人还活得好好的,为什么?
谜题揭晓:因为地狱的人只想自己喝汤,拿着长柄勺怎么也喂不到自己嘴里,利己最终害己;
但天堂的人却选择把汤喂给别人,自己再被别人喝饱,助人才是助己。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佳选择并不是团队最佳选择,合作才能双赢。
在现实生活里,囚徒困境也有很多应用之处:
拥挤的早高峰,如果有一辆车去加塞,那第二辆肯定看不过去也要去挤,道路永远不会畅通;如果大家都能秉持规则,按部就班,耗费的时间一定会相应地减少。
生活往往是一场场长久的博弈,眼前个人利益的短暂牺牲,赢来的是团体的整体盈利。
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只有团体意识到了“利他”的重要性,才能推动社会规则的齿轮向前迈进。
3.
说起来好像很缥缈,但其实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咱们生活里意识到“利他就是利己”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的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康的交易环境,但往前回望一些年,有些地方假货横行,诈骗丛生,本分做生意的人被挤垮,捞快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没人敢揣着现金出门,也没人敢做大宗生意,市场就坏了。
后来,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315打假力度的提升,骗人的企业主受到惩罚,越来越少;诚信的人赚了一点钱,在社会上有了好的风评,生意越做越大。
而最近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则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虽然短时间几位高管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让所以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遭遇不信任,大量企业不得不回国上市。
这类成功的案例也会影响到其它的从业者,形成一种纳什均衡,慢慢演进成一种诚信的市场环境。
最近几年,媒体不时爆出地铁霸座、高铁抢座的新闻,大家伙儿街谈巷议,指责声不断。
往前推几年或十几年,公共场所比现在要混乱太多,但当时这些新闻没能引起争议,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稀松平常”。
在当下,大家伙儿已经完全认可社会秩序,并打从心底里维护它,这其实就是一种利他型社会的体现。
但也有很多情况,无法达到纳什均衡。
大家都知道,中国社会的各类资源都极度缺乏,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竞争和比较是深深扎在我们心里的。
比如说我们聊过的学区房,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竞争。
当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时,如果没人抢跑,都会让孩子自然成长。但因为总会有人想抢跑,均衡被打破,最后所有人都焦虑不堪,孩子不堪重负,教育部门各种减负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4.
不难发现,要达到的好的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是你能信任对方。你可能会说,我周围很多人就是很自私,我要是不考虑自己,就会吃亏。
你也许改变不了别人,但你可以选择你周围的人。
之前和大家聊过,我是不太喜欢应酬的人,我的深层社交圈其实很窄,相互认同,我会选择深度交往,而且双方往往都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话不投机我会选择敬而远之,杜绝无效社交。
如何筛选自己的社交圈?我想这里面也能用到囚徒困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满怀负能量,喜欢算计、猜忌、怀疑的人,你就需要支付很多的力气和能量去和他进行交往。并且很容易进入双输的均衡状态。
而如果你遇到了一些能量满满的人,大家合作时都从对方的利益点出发,事情会推进得越来越顺利。
因为越是抱着合作的心态,双方反而不在乎自己的点滴得失,圆满了之后的共赢局面。
对待一些充斥着负能量的人,在初次合作的时候我可能会接受沉没成本,但也会珍惜自己的机会成本,及时止损,慢慢把他移出社交圈。
而如果遇到了充满正能量的人,相信谁也不愿意错过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跟大家说的是,虽然有时候社会大环境我们无法选择,但自己周围小圈层的氛围却可以逐步筛选。
如果进入一个利己的社交圈里,可能每天都会被竞争和算计包裹;
如果选择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圈子,或许自己也能在繁忙的社会里稍稍停下脚步,找到舒服的节拍。
说回到一开始的那位朋友,我给他的建议是要坚信利他才是利己,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价值变得更大。并且我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他的认可,在他那儿配置了一些保险,我告诉他,有他帮我打理保险,我很放心。
最后和大家伙儿分享一个观点:凡是能让抉择更理性、生活更舒适的,就是正能量。
正能量从来不是毒鸡汤。
只有一味打鸡血、掩耳盗铃、罔顾事实的一叶障目,才是真正的毒鸡汤。
湧哥快评👏
本来今天没想发评论,但上午十点看到川普发推,一个“organized groups(被组织的人群)”把我逗乐了。
这两天因为黑人青年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美国全国性的反对示威,并且已经形成骚乱,这无疑给川普的竞选之路制造了障碍。要知道美国最敏感的问题就是种族问题。逼得川普用了“organized groups”这样的说法,表示示威者不是普通民众,而是有人搞事情。
就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还不忘在周五发表特别声明历数中国几大罪状,包括贸易协定没完成、对抗疫情不给力、还有香港问题,并且宣布要停止香港的特别地位,这也被部分解读为跟中国全面脱钩。
不过川普发言以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跌到7.16,但发言结束立马飙升到7.13,说明全球投资者对这样不痛不痒的发言并不买账,反而是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今年啥也没干,光见证历史了。
明天是儿童节,今天有时间就放下工作,关上手机,陪陪孩子吧。陪伴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祝福大朋友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
忙碌的工作和课程之余,一直想找到一个地方跟大家放松地聊聊天,于是开通了“张湧说财经”这个平台。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17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周四晚上,我们将会在这里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每周日,咱们就放松一下,分享一下身边的书、电影,或是最近身边的故事和见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大家快快点击“转发、在看、收藏”一条龙服务。你们的热情和支持,就是我更文的动力!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