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暖暖冬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昨晚又拒绝了一个朋友的工作邀请,title挺高,资源也很强大,因为我知道这位朋友的朋友圈,都是全球顶级名流,政界例如日本前首相,商界例如低调的大亨罗斯柴尔德家族。
不过面对这些顶流资源,没有犹豫,拒绝了。
因为我知道,这事儿不是我想做的。(昨天跟小助理提起此事,小助理说我已经深谙凡尔赛文学的精髓。)
其实最近问职业发展的伙伴非常多,借着这件事儿,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正好上周五的《张口就来》,我收到了一个有趣的提问:
Hello, Peter.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chance to talk some puzzles over with you. It's so kind of you. My questions are as below. When I read the book Rich Dad, I can't get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that " The rich is not work for money."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 rule No.1 by the author. Since they don't work for money, what they truly work for? How do they become rich through working? That's all. Thank you and wish you healthy and well all the time.
你好,Peter ,谢谢你给我们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你人真好。我的问题如下:当我读到《富爸爸》一书时,我无法理解作者的第一条规则——“有钱人不是为钱工作”。既然他们不是为钱工作,那么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通过工作致富?
看完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也回了一个(一边回一边在想为啥要用英文呢)。
Hi, Fine.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rust and question. Most of the time, we work for money, but sometimes we should work for chance, which will enhance our intrinsic value and will make more money in the future. You know, not for money is not equal to not for value.
I’d like to introduce you my favorit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you may find the answer by yourself in it. I like one sentence in the movie: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你好,Fine。
我真的很感谢你的信任和提问。大多数时候,我们工作是为了钱,但有时我们应该为机会而工作,这将提高我们的内在价值,并在未来赚更多的钱。你知道,不为钱不等于不值钱。
我给你介绍我最喜欢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你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我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一旦你有梦想,你就要守护好它。
2020年滑到最后二十几天,今年前几个月被疫情笼罩,让这一年忙忙叨叨地不太真实。越是忙碌,越容易迷茫:我像个陀螺一样天天转,到底是为了什么?
毫无疑问,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钱。大千世界,急速奔跑的每个人都有奔头:有人为了生计,有人为了挣钱买房,有人为了让老板认同,当然也有比特币大佬不差钱,就想找个活儿干干。
慢慢地,完成“生活的苟且”指标,有人就坐不住,开始念叨着“诗和远方”。看最近的《张口就来》,半数的问题都围绕着工作:有人觉得身处国企难以提升,有人想跳槽去喜欢的行业,有人攒了笔钱想创业……
遇到这种问题,我一般劝人三思。跳出围城,就一定会看到光亮吗?
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吧。
01.
一个信念
从北大MBA毕业之后,我从教育跳槽到了金融行业。当时的我负债累累,还要养活家庭,很多朋友都来劝我:风险承受能力这么低,何必呢?
和很多伙伴一样,下这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也经历了很多纠结往复和心灵拷问。
金融行业是我从小的白月光。大学选专业,为了选经济学放弃北大,到了大三下半年,我开始跟着旁听金融学院的课程,计划着考金融学的研究生,谁承想还是被数学成绩拖累,毕业我就去创业了,这事儿依然是心里的疙瘩。
创业失败,我发现对金融还是有情怀的。虽然当时情况很糟糕,但还是狠了狠心,跳槽了。
不听劝的结果,就是过渡期的一切都要自己承担:
① 在教育行业里当时能拿到好几万薪资的我,作为“金融小白”拿了好久2、3千的工资,养不活家,还不起债,不得已接很多兼职,每天焦头烂额。
② 一个接一个地去拜访客户,参与大量的应酬,帮客户跑上跑下。
这都不算什么。
最尴尬的场景就是像昨天一样,我想让他成为我的客户,他却反拉我一手,“别干这个了,来做我的CEO”,邀请我一起创业。
还有些朋友会语重心长地劝我:我觉得你更适合做教育,别干这个了。
听起来是对我的认可对不对?但成为创业合伙人意味着智力入股,可能很长的时间没有现实收益;鼓励回去当老师,是不相信我在金融行业有未来。
我不是看不上高管的岗位,也不是不为金钱所动,而是我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明白了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
当然,我也由衷地感谢这些朋友的厚爱。
③ 做金融之后,最怕的不是空气突然安静,而是半夜的信息提示。有时收益不理想,每天11、12点就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特别是18年行情大跌,有客户亏了20%-30%,不信任和抱怨就滋生出来。
那段痛苦的日子,不忍回忆。
金融看起来光鲜亮丽,入门有多难?我在北大MBA的同学,毕业后金融行业的也不少,但大多数不出2个月就回到原来的行业,不是谁都能承受这些压力和打击。
说没有过摇摆是假的。每当我被工作塞得无法呼吸的时候,当对自己的金融能力有怀疑的时候,就会看看《当幸福来敲门》,信念就能继续充满,打着气继续前行。
我到底想要什么?——要养家,要做金融。
短期兼职是为了养家糊口,是我的生计。转行金融是梦想,是能够带来长期价值的未来。
Ok,想清楚就不纠结了。不管多难,都要坚定地握住这个信念,大步向前。
02.
几年坚持
其实,我还不算“轴”的。
在我们公司,有个实打实的拼命三郎,是我特别佩服的人,后来我俩成了最默契的搭档。
他是老北京,不算是纯粹的学霸,属于挺爱玩的那种男生,爱滑雪,爱跳伞,参与各种户外运动,喜欢折腾。
大学毕业之后,他去了银行工作。和想象的高大上从业环境不太一样,他在柜台坐了好几年,枯燥无味,日复一日。
他最向往的工作是私人银行家,给高净值人群做理财投资。可银行里转岗也不容易,他就一直在蛰伏,默默学习,静待时机,甚至十年前爬上玉龙雪山立下“要做最优秀的金融理财师”的誓言。
后来,他转岗成功,做到了金融理财师,为银行客户服务了几年,但因为体制的各种束缚,让他无法施展。虽然赚得不少,工作又安稳,也依然阻挡不了他追求梦想的决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跳槽到我们公司,继续进攻“私人银行家”的梦想。
从银行到财富管理公司,从公募的汪洋进入私募的深沟,他也算是小白一枚,收入不升反降,真的是每天不为挣钱,就图个乐。
但他这个天蝎座轴得很,每天去得最早,白天和客户交流沟通,研究市场,晚上到家补课金融,基本天天都要熬到三四点才睡。
听说我在备战CFA,他也想学,但跟着纯英文复习太费劲,就去学对应的中文知识。他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觉得午饭太浪费时间,中午就在办公室做分析报告。
简直了,五体投地。
我钦佩他的毅力,欣赏他踏实肯干的价值观,于是就拉他入伙,正好很多粉丝想学习买公募基金,我就建了一个群,放手把一众粉丝交给他去照顾。结果,他真的把粉丝们照顾得很好,我看大家喜爱他的程度已经快要超过我了(不酸不酸)。
他刚开始有些惊讶我愿意带着他玩儿,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其实我从来没跟他说过:他的现在,就是我的当初,我们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人。
我特别喜欢《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出生拿着一手烂牌,又笨又傻,天天被爸爸指责。想要得到爸爸的认可,他报名去参军,但进了军队还是被周围的人笑话。
但他就是凭着一腔耿直,即使下放到了条件最差的连队,在周围的人都在打牌摸鱼的时候,他还是没放弃让自己变强。
《士兵突击》图源豆瓣
嘈杂的环境里的自律才最耀眼。他带着那股耿直的傻劲儿,每天背着石头出操,参加野地拉练,帮着营地去修路。自己的弱项腹部绕杠,刚开始一个都做不成,天天练、天天练,最后能做三百三十个,当之无愧成为“兵王”。
金融市场是功利的。有些人靠权色交易挣快钱,有些人打一枪换个地方,到处骗人割韭菜,年纪轻轻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多了去了。
像我同事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呢?半夜十一二点还在回复客户信息,遇到再“白痴”的问题也耐心地解答。旁人笑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收益甚少,但我能看到他的光芒终会绽放。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虽然他距离私人银行家还有距离,但因为对基金了解深入,已经被总部高管注意到了。我相信他,不管路上多少弯弯绕绕,注定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03.
四个考虑
那么再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工作?该不该转行?
在一个行业待久了,觉得上班像坐牢一样痛苦不堪,所以产生一些“非分之想”,这是人之常情。
但两个转型者的故事都摆在了上面,咱们也都算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建议大家还是要做好责任和梦想的平衡。
凭着一腔热血去择业是小孩子的行为。能让你挣钱,但看不到未来的叫苟且;暂时有点困难,但能长久挣到钱的才叫远方。
我有四句话想跟大家掏掏心窝:
1、 不要裸辞,这会给你带来很大压力(当然,裸辞去读全日制的除外)。
2、 做好充足准备。考察一下行业有没有前景?你现在的工作和它的关联是什么?能提供的资源是什么?
3、 想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能力能不能达到?可以先从兼职做起试试水,也要多和行业内的人沟通,往往他们的话可以帮你走不少捷径、避开很多坑。
4、 方向定了,目标明确了,也别急着跳槽,先去学学相关的技能,不要真的傻傻从0做起。
我相信,如果只是图挣钱,是不会纠结“诗和远方”的。恰恰是我们这群人,想实现自我认同,又被现实枷锁绑得牢牢的,才总是不安稳地想扑腾扑腾。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到顾虑的伙伴们一些帮助,要么安慰到你,让你舒服一点;要么就成为你的一剂强心针,助你冲出牢笼。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96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