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至今拖欠我百万,但感谢他教我【格局】二字



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暖暖冬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前两天找声夜书会的选题,看到一篇叫《格局》的文章,深得我心。
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曾说:“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非英雄也”,曾国藩也曾经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说起来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我看来,有格局的人,不会在意眼前的丁点利益,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等待长久的回报。他们心里清楚最想要的是什么,就会站在更高的地方去把控方向。
任意打开某个商业大咖的专访,都能从他的言行中找到“格局”的阐释。有格局如马斯克,心怀宇宙,在特斯拉股价疯涨的当下,卖掉了自有住房,睡在工厂和办公室里,他说,没有实体财产让他感到自由。
大格局成就高视野,纠结于蝇头小利上,看似聪明,但久而久之人生也被局限,一辈子就像一只青蛙一样,困在井下,不见天日。

《论语·里仁》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众所周知,我有一段创业失败的悲惨往事。
当时和我合伙的有两个朋友,其中一个年龄比我大几岁,他做董事长把控方向,我做总经理落地运营。
2000年初,他在国内一线企业做高管,90年代就年薪大几十万,年少有为。20年后的今天,他欠债上千万,遁走美国,了无音讯。
天差地别的境遇,我归结根本原因,是格局太小所致。

公司运营过程里,他经常对发放的工资和绩效斤斤计较,惹得员工不快。有次我们的员工闹了点矛盾,进了派出所,我半夜两三点被叫去处理,中途怎么也联系不上他。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好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对受了委屈的员工也没有任何安慰。
他在公司经常吐槽竞争对手,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挂在嘴边的话是:某某某不行啊,比不上我们。

教育行业群雄逐鹿那几年,先后有好几个投资机构来找过我们,但他总和别人谈不拢价格,觉得他们压价太多,希望拿到更高的估值。
周边对手都在融资扩张,而我们却不知不觉地错过了最佳机遇。
甚至到后面公司快不行的时候,他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躲避员工和合作商的疑问,全都一拖了之,不得已我只能去拿出积蓄、抵押房产给员工发钱。
后来公司破产,我们一拍两散。我开始想办法打工还债还贷款,忙得像只陀螺。他还没放弃创业梦,总想轻松翻盘,东山再起。

最惨那会儿,我和他都背负了几百万的债,他还欠着我一二百万。我看不下去了,介绍他去一个公司做高管。公司老板很看好他,愿意借钱给他还债。
还有个朋友介绍他去另一家公司,也是给了几十万的年薪,待遇优厚。
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两家公司他都干了不到半年就离职了,问及原因,他还是那句话:那老板不行。
再过一段时间,他风风火火地说要做APP,我们几个朋友分析利弊,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可他依然不听劝,折腾路演,忽悠着别人给他投资。
最终项目黄了,他亏了好几百万,媳妇也跟他离婚,带走了孩子。

那时候我也山穷水尽,被MBA的学费所困。我联系他还钱,他一口答应,说一定支持。结果7月份微信不回,8月份电话不接,8月底临近开学,他终于回应,说别找了,没钱了。
还好我对他的人品早有预料,做了学费贷,不然当时的窘迫可想而知。
穷困潦倒的几年,我常常觉得愤怒,计较他一丝都没有偿还债务的打算。我像愚公移山一样,努力扩宽收入来源、提升自己,有一笔进账就还一点欠款,只求问心无愧,怎么他就做不到了?
直到我爸点醒我:如果没有那几年,你怎么有现在的收获?就当还他的情吧。
是啊,时过境迁,他被短视和自大拖得越陷越深,我的路越走越宽,不再被一两百万制衡,偶尔和以前的朋友聊起来,又是唏嘘,又是感慨。

到底什么是撬动成功的杠杆?论能力,我这位朋友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固然是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的根基。
但我却觉得,打下根基之后,格局才是决定高度的关键,是站在高楼上,带你青云直上的那阵风。

聊到格局,不禁想起曾经如日中天的周立波,以及和他曾经对垒的德云社郭德纲。
周立波和郭德纲曾分立南北的脱口秀/相声剧场,当时郭德纲在北方执掌德云社,周立波在上海扎根海派清口,两人皆靠着好口技混得如日中天,难免被人比较。

好事媒体问到周立波,他说:同台献艺是不可能的,海派清口好比芬香扑鼻的咖啡,而相声则更像是家常、没档次且臭烘烘的大蒜。
周立波红了,和恩师分道扬镳,称“几年前的一顿泡饭,又不能天天鲍鱼鱼翅还”,他拒绝上春晚,认为春晚的主流受众是9亿农民,和他不是一个路子;
他不满线下细水长流,急于商业变现,办了一个又一个脱口秀栏目,上了一次又一次综艺。没了沉淀的机会,观众不满的声音冒了出来。

但周立波又是听不进去别人批评的人,谁怼他,他就怼回去。他曾说王小波“永远比不上张艺谋”,评价杜海涛“愚弄观众”,借此嘲讽湖南台“小台来的就这样”,发微博戳徐峥旧事“你扮猪挺像,扮人挺囧”。

周立波的口碑越来越差,海派清口渐渐熄火。最后他也验证了什么叫“不作就不会死”,2017年,周立波被抓住吸毒拒不承认,主动申请验毒“求锤得锤”,离开舞台,销声匿迹。
再反看郭德纲,为了一家人吃饱喝足,贫贱时曾在路边透明柜台直播自己吃饭睡觉,任人围观嘲讽。

后来渐渐有了名气,剧场为他打出“小万人迷”的宣传语,有些观众嘘他,他笑说“不过是为了多卖几张票,有人不同意我就改名吧,叫真孙子!”
终于,他火了,带着一大家子人过上好日子,还帮着几个徒弟出了名。但有几个徒弟不服管教,陆续退师门,在网上吐槽分成不均,引爆热搜议论,登上好几台综艺赚满曝光率。
而另一边,郭德纲对徒弟出走始终没有多言,任凭媒体怎么问都不谈此事,只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发展”,有人怼了,他才回应。如今几个离开师门的徒弟挣扎了几下没了声响,德云社有口皆碑。
20多岁的时候,我们很难理解格局二字,我们像蚂蚁一样任劳任怨,只为积累经验,蓄势待发。
只有到30岁之后,有了一点点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我们才会发现格局并不像一些毒鸡汤里说的那么“高大上”,可能就是一次不求利益的两肋插刀,对周遭物欲世界的云淡风轻。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找我合作,可在介绍他和好朋友认识的过程中,好朋友恰巧有一事拜托他帮忙打听,他听后答应下来,说“到时候给点钱就好了”。
饭毕,好朋友跟我直言:别跟他打交道了。为了八字没一撇的拜托就开始钻营小利,会失去很多合作机会的。我深以为然。
舍掉小甜头,才能撑开大格局,寻得更宽的路,更多样的可能性。记得舍掉你身边唯利是图、纠缠小钱的人,越是格局高的人,越会惺惺相惜,抱团发展终能共赢。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114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