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高考,让你重选专业…



伙伴们,周日好。
这两天高考成绩发布了,看到新闻里的考生有笑有泪,有拿到高分,嚎啕大哭的学霸;有分数不如意,自己躲在屋子里拉二胡的失意人;还有成绩出来,一家人激动相拥、父母落泪的。



高考是人生第一场拉力赛的终点。十二年寒窗,凝结在三个数字上面,即使高考已过多年,再看到年轻人奔跑过线的场景,仍然会被深深感动。
分数是一个度量尺,将千万考生分向不同的河流。我曾经做过高中生的辅导,这几天,身边很多朋友问及报考专业的话题,小密圈也收到许多相关的提问。
小助理提示我说,大家都想要更落地的答案,于是我决定今天和大家敞开聊聊选专业的方法。

在我看来,虽然大家在报考期间都四处打听、研究分析,但到最后大部分人考虑的还是分数能上什么学校。
之前我们讲过,第一学历很重要,能够得上985、211,就别考虑普通一本。
在确定学校之后,再去看分数能够得上什么专业。
根据我的经验,可以粗略地把大学专业分为硬技能、软技能和没技能三个种类。
硬技能:纯工科、医学类专业,技术门槛很高,不学个三年五载没法出来就业;
软技能:会计、法律、统计、小语种、计算机……有一定技术门槛,应用场景宽泛;
没技能:文学、历史学、哲学、金融、管理、营销、英语……门槛较低,就业方向也比较灵活。
按照就业难易程度分,硬技能的就业范围最窄,因为技术难度越高,对就业单位的要求也就越高。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往往从本科一套走到硕士,最好的归宿就是研究所或者大型科创公司。
因为就业范围窄,所以报考硬技能专业就基本决定了之后的就业方向,这更像是一场博弈。
如果能选到4年之后大发展的专业,恰好碰到好的就业机会,走上人生巅峰。不过,硬技能学科的毕业生,金字塔分化会非常明显,顶部的确会出几个行业大拿,但也会有很多人找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
如果你家孩子是个学霸,硬技能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但如果选择了一个短期内没有跃进式发展,毕业后又没资源能进到为数不多的工作岗位,或者公司干两年发现没前途散伙了,那就会很惨。
这些人一般专业能力很强,降维找个普通工作,又会纠结、不甘心。
再说无技能专业,这类专业的就业范围特别广,就像是社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像我学管理的,我的同学遍布各个行业,几乎没有两个人在同一个行业。

适配性和专业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技能专业的学术知识不够硬,所以很难培养出被别人一眼看中的能力,在人力那里往往被排在鄙视链的末端。
举个例子,一家IT企业要招一个英语翻译,一个候选人英语专业毕业,达到英语专业八级;另一个候选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在海外留学6年;自然而然,后者的交叉能力更符合要求,因为他有行业背景知识,而且企业日常翻译的要求通过日常学习就可以达成。
最后说一下软技能。软技能更像是一种中和的选项,有一些技术在身上,但就业灵活度相对也很高,拿会计来说,可以进企业做财务,也能进会计事务所,再努努力考几个证,还可以进投资银行。
总而言之,学霸和土豪可以任性自选专业,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我还是建议选择适配度高、就业风险低的软技能专业。
在软技能专业里,理科生强烈建议选择走IT行业,最起码在目前看来,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化,IT可以与任何行业组合找到就业方向,这几乎是永不会过时的专业。
如果就是想上某个大学,分数线预估比大学调档线高不了多少,那么选择这个学校里的无技能专业往往更容易被录取。

我的小密圈里有个伙伴发文,聊到大学专业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深受触动。
他说,最近被亲戚咨询选专业的问题,于是转而求助曾经的高中同学,才发现不过短短十年,朋友之间的处境已差之千里。
2010年高中毕业,两个人都报考的计算机专业,但他到大学又被父辈强行转到土木专业。
“那会儿农村的我们对计算机俗称电脑,父辈认为就是打字之类的,大城市人人都会还要专门去学没前途,而土木就是修房子,毕业就有工作”。
两个人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分化。

这位伙伴大学四年一直是专业前三,毕业阴差阳错进了路桥施工单位。
2014年,他月薪三四千,沾沾自喜,一个猛子扎到了工地,3年没去机关。2017年,偶尔回公司才发现地址已经换了,对城市生活也很陌生。
国企讲究论资排辈,他用了7年的时间从技术员做到了总工,现在的工资一万出头,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他的同学呢,大学成绩也很优异,大三去了互联网公司实习,毕业进了区块链公司,薪资拿到了1.8万。
前年,他独立出来创业,赶上了17年的虚拟币行情,接连获得了三轮融资,正好去年又碰到了一场牛市,现在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计划40岁退休。
毫无疑问,同学之间的沟通打乱了这位伙伴本来平静的生活,让他将一切归因到当初专业的选择上,表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在小密圈给他的回信
了解小密圈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于是,我在小密圈回给了他一封信:
我曾经相信努力比选择更重要,我命由我不由天。
后来人生坠入低谷,又深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再之后我慢慢觉得,选择是方向盘,努力是油门。方向错了南辕北辙,油门不踩,原地不动。但方向盘一直都在把握方向,人生的选择也不是一劳永逸。
我一个高中校友,高中成绩很好,但高考失败,明明可以考清华,结果进入北京一所二本院校。
本来以为他的人生从此没落,结果他本科时立志重回清华,最后拿下了清华的硕士。
毕业以后他可以进国企事业单位,他选择进了百度。在百度拿到年薪百万后,他选择出来创业。
现在他的公司是国内排名第一的智能门锁公司,你们家的门锁可能就是他公司的产品。
虽然人生给了他第一次打击,在高考这个关键独木桥下了绊子,但他后来的人生用正确的选择和坚持的努力改写了。”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大家之所以对高考耿耿于怀,是错以为那是人生最后一次机遇,多年后回头看,后悔自己当时不够成熟,误入歧途。
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选择权并非只有一次。作为人生的舵手,有的人出发就已经知道了终点在哪儿。这些人选择了远方,就只顾埋头苦干,风雨兼程。
大部分人呢,都没有把握看好十年之后的方向,那就边走边看,对了就朝前走,错了就转向再试试。
出校门越久,越发现“选择权”弥足珍贵。航程里,我们要记得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寻找机会,才有把握在风景开阔时,有资格选一片良田栖息繁衍。
一艘没有方向的船,走到哪里都是逆风。别光回头看18岁的决定,现在还没到躺平的时候,方向盘还在手里握着呢。

恰逢毕业季,我找到了一些老照片,点击下方视频,随我一起回忆这些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吧。
记得点赞、分享哦~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179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四晚上&周日下午,欢迎来这里做客,我们一起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可以转发给想要了解财经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