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是重庆人,重庆人管聊天叫摆龙门阵,炎炎夏日,约上三五好友,一杯盖碗茶,一把大蒲扇,好不惬意。
忙碌了一周,我也想少一点理性,多一点感性和生活。
周末没事来跟我摆龙门阵嘛,要不要得?
最近有两件事儿很闹心,都跟618贪小便宜有关。
前段时间书房的空调坏了,房东让我们再买一台,他出钱。
本着给房东省钱的想法,我就在京东挑了一台很便宜的空调,下单之后才发现是预售(所以价格低)。
等啊等,直到7月初才终于来人把空调装上。
6月底那几天,北京天天气温爆表,一边工作,一边数落自己:
此时流下的汗,可能是当时冲动消费时脑子进的水。
第二件事儿比第一件事儿更烦恼。一直想买airpods,618京东的价格只要1500多,看到几乎触底的价格,我再次“冲动”了。
结果呢?低价Airpods是港澳版本(所以才便宜),要交100多块钱的关税,然后就是漫长的4天清关。
谁能想到,到手后没用两天,耳机开始充不上电。
心态崩了。打电话给京东客服,回复说只能退货退款。从叫快递、取快递、送到总部核实,到最后钱到账,电话打出去若干个,花了好几天。
京东退货订单
终于我忍不住了,抽出时间去了趟苹果专卖店,9折1799元拿下耳机。一朝被蛇咬,我特地问了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得到了14天换新、保修期内免费修的承诺。
算下来,其实只比京东贵了一百多,还获得了专业的服务和售后保障。
反复折腾了十几天,只为贪一两百的小便宜。就像小岳岳相声里那个段子,为了便宜2毛钱的菜,打车从超市到菜市场去买。场下哄笑不断,但何尝不是我当下的人生写照。
亏我还天天讲经济学,一直跟大家念叨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却依然陷入怪圈,太可怕了。
1.
贪便宜是藏在潜意识里的习惯。上次咱们聊过沉没成本,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要做到及时止损。而相对于沉没成本来说,机会成本则更不容易被察觉。
特别是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看到价格合适就激情下单,才不管之后的事儿呢。
机会成本的含义是“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付出的其他代价)”,比如我买了便宜耳机和空调获得优惠,就放弃了能够快速享受物品给我带来的好处,等货、换货等等所花费的时间都是时间成本,而且还相当昂贵,换算下来是完全不值的。
早几年拼多多刚刚上线时,翻车无数。
9.9包邮的立白洗衣液,回家发现是“日白”;三百多块钱的vivo手机,再仔细看了一眼是vivi。
谁能想不到“事出反常必有妖”?但许多人还是耐不住这低价,都想抱着侥幸的心态试试。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占便宜一直是发生在超市打折区、菜市场里,其实不然。
今年,我表妹刚刚在硕士毕业,进北京顶尖高中当老师。按道理应该算是“高知”人群,但她却跟我说,每次和朋友出去吃饭总会不自觉地比较各个平台的打折优惠,提前好几个小时就开始找折扣,忙活一圈也没便宜多少。
也有朋友抱怨每逢反季打折,总是忍不住大买特买,到了季节却总碰到更流行的,很多促销衣服就此堆在衣橱里,再也没穿过。
明明只想买一件衣服,当走入快时尚打折区时却耐不住新款式、超低折扣买了很多。
到最后收拾衣柜时,发现留下来的还是品牌款,落灰的快时尚因为款式过时、洗过变形,只能扔扔扔。
用1000块钱买到10件“次抛”衣服,不如花1000块钱买1件可以留下来的经典款。但SALE就是有它的魅力,买买买快乐之下,谁还记得想要买“便宜衣服”的初衷呢?
2.
时间和健康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不可再生资源,但最让我们斤斤计较的钱却是可以增长的。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能绕过来弯还真的不容易。
不知道伙伴们有没有坐过廉价航空的飞机。
准备度假,在平台挑飞机票的时候看到低价航班的确很容易心动。
表面上看,机票是便宜了。但廉价航空大多有行李限额,一旦超额就要交钱;一般不提供餐食,机场餐饮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另外,大多都是“红眼航班”,半夜到了目的地,还要打车到宾馆。
深夜打车,比白天贵不少。补觉又补半天,半天行程+打车费又搭进去了。
所有花费加起来,完全可以购买一个正常航班的票,穷游不穷。
也有许多人在新屋做装修的时候,花正品市场50%-80%的钱去买杂牌、贴牌的装修材料,不仅使用质量没保证,环保质量更是让人担忧,这牵连的可是一家老小的健康。
还有之前聊过的保险。很多互联网保险看似便宜,但最后却发现在理赔的时候跑来跑去,等很久都拿不到钱,浪费的成本远远高出节约的钱,太亏了。
3.
到底是多花钱买个更好的,还是讲究便宜买个一般的?对于不同的商品,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对于快消品,用个1-2次,买个差不多的就好;
对于比较重要的、需要长期使用的东西,价格就要向后考虑,必须以产品质量和后期服务为先。
比如对于咱们男性来说,衣服的换代频率很低,与其短时贪便宜买一大堆,不如精挑细选买更好的。
年轻的时候不太讲究,总是买一些很便宜的衣服,经历了几次断舍离,现在已经不再会在这样的地方省钱。
买一双好鞋,比预期贵几百块钱,平均到2-3年里其实没多少。价高的鞋质量更稳定,也会在社交时显得更精致,更有自信。
花几千块钱买一套西装,听起来挺肉疼,但算一算,可以穿5年左右。2-3套西装换着搭配,工作日就安排好了。这么算下来归拢到服装上的消费,既不多,档次整体也提升了。
对于日常的一些快消品,我觉得反而不用太在意。渴了买个普通矿泉水就好,既便宜还养生。在生活日常里强求品牌,就会轻易掉入消费主义的漩涡。
方法论虽然总结得很“鸡汤”,但从Airpods和空调事件来看,即使刚刚发过“上瘾经济”的我,也会发现用理性战胜感性真没那么容易。要不是连续碰到了质量纠纷,这事儿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文章敲到这里,吹着刚买的空调,戴着新换的耳机,和大家约定互相监督,避免出错吧。
🍭
忙碌的工作和课程之余,一直想找到一个地方跟大家放松地聊聊天,于是开通了“张湧说财经”这个平台。
这是张湧说财经公众号第32篇原创内容。
聊聊身边的财经新闻,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讲得轻松愉快,是我未来想和你们一起达成的目标。
每周二、周四晚上,我们将会在这里聊聊财经圈的事儿,分享案例,交流看法。
每周日,咱们就放松一下,分享一下身边的书、电影,或是最近身边的故事和见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大家快快点击“转发、点赞、在看、收藏”一条龙服务。你们的热情和支持,就是我继续熬夜写文的动力!
如果你最近在财经、工作、学习等领域有什么困扰,也欢迎留言到这篇文章下面。
大家的关注点,就是下期最好的选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帮他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