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周末好。
上海、北京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眼看即将恢复正常生活,不过小学课本有点添堵。
看完确实让人有些不解和愤怒。
小学生是价值观建立的初期阶段,这时候的教材是最不应该出问题。
一直不够精美也就算了,怎么还能和“丑陋”“低俗”扯上关系呢?
01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内心开始责备自己看来还是关注孩子太少,然后赶紧翻出了我儿子的教科书......
这才发现我儿子的教科当中,并没有网上热议的人教版数学,他们的数学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虽然语文和英语都使用了人教版,但里面插画还算说得过去。
特别是语文教科书的插图,算是很用心了。
不知道学校刻意没有选择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是不是跟插画有关系呢?亦或是本身这套教材的内容质量也有待提高。
其实小学的课本版本众多:
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还有译林版等等,加起来在国内使用的教材,估摸着得有十几个版本。
那其他教材是不是也有这种“丑化”的插画存在呢?
我找了其它几个版本的教材做了个对比,发现不同版本的封面各有不同,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好在没有发现“吴勇工作室”的影子,图画不算精致,但也正常。
看来这次是个别教科书的问题,不过教育部也已经高度重视,相信后面问题应该会很快得到解决。
02
不过抛开人教版数学教材不谈,其实说实话这些年,儿童读物的质量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品质有失水准。
先来欣赏一组我们宝岛台湾孩子的教科书。
再想想我们小时候的课本插画,跟现在对比绝对是一股清流,随便拿出几张以前的课本配图都很养眼。
并且每一幅插画拿出来,连出自哪一篇课文都能脱口而出。
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那些本该陪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课本和绘本早已变了模样。
之前跟大家提到,我在给儿子规划第一个课外读物的阅读IP时选择了《狮子王》。
当时因为版本繁多,其中不乏掺杂着粗糙滥制。
为了能够让他读到精良之作,着实也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挑选。
最终,我俩淘到了一本根据迪士尼原版狮子王动画制作的精美绘本。
比较遗憾的是,我发现这套绘本记录的狮子王五个故事中,其中只有一个是来自原版动画的,
剩余四个都源于出版商。
原版的绘本精美到无与伦比,触及到的第一眼,就知道那是精心制作。
虽然后面的四个故事画得也非常优秀,可是在原版的衬托下,那些细枝末节的差别还是会让人感觉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就连我儿子也忍不住吐槽:这个狮子王怎么跟前面那个长得不太一样,不喜欢看,因为它不够威武帅气......
可见精美的插图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有影响的。
我们都说,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内卷,但是在孩子的教材与图书方面,却从未有过良性竞争。
有的儿童读物甚至可以称斤售卖,姑且不说书籍当中的内容如何,光是粗糙的画质就足以误人子弟。
现在想要找到一套精美的绘本,十分不易。
教科书方面可能还看不出太大差别,虽然版本繁多,但内容不会存在较大差异。
不过绘本方面却相当明显,基本上纸质粗糙、画质模糊的绘本会直接被我淘汰。
连这些细节都不注意,做出来的也是差强人意,内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真的很不解:难道在孩子的眼中,书籍就该是这样的吗?
03
不单单是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现在的儿童动画也在走着“捷径”。
前几天,我陪着儿子一起看了老版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真是不由的感慨当年对动画的制作可谓是匠心之作。
这部动画片,用传统的水墨画形势表现出故事的情节,每一帧都能够做到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在陪儿子在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是一场艺术享受。
反观现在风靡的《喜羊羊》,虽然都是给儿童做的,但绘画方式却显得简单化、低幼化、粗糙化。
虽然《小蝌蚪找妈妈》也是简单的故事情节,但却兼具了文化底蕴,当年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精美动画。
现在虽然有了技术手段,可以批量生产,但是制作却随意散漫。
或许制作现在这样简单的动画可以让人收入不菲,但是那份文化传承的初心恐怕早已在逐利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吧。
04
我儿子特别喜欢看的一套绘本,除了《狮子王》就是《巴巴爸爸》。
1975年的德国动画片,1988年在我国上映,这也算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这部绘本同样使用了原版动画的图文来制作,跟市面上的大部分绘本相比也能够看出很大区别。
有些人可能会说:湧哥太过挑剔,现在做图书的都不怎么赚钱,做出版的人也要养家糊口啊。
但是我想说:精益求精与赚钱养家并没有背道而驰,关系到成长的下一代必须要重视起来。
当我们去网络上随便搜索,弹出来的那些书大多参差不齐。
都说成长阶段的孩子像是一张白纸,成人的言行举止和事物的表现形态,都会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产生不小的影响,那么阅读刊物的影响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时,这个搭建的过程,书籍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孩子的东西,又怎么能够不用心去做呢?
05
突然很怀念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些小人书,虽然没有颜色都是素描版,但大多勾勒的非常细致。
而现在的插画大部分用得都是简笔画,随便勾勒出一个形状再添加上不同的色彩,较之以前虽然有了颜色,但反而缺了神韵。
难道给孩子看的东西,就应该低幼化、简单化吗?
其实不然,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反而更需要精美的东西来搭建自己的感官世界。
但现在的孩子刊物,幼稚话、低龄化、无脑化,诸如这种卡通的封面,一看就是一块九的设计。
所以我给孩子挑书的时候非常严格。毕竟对孩子来说,首先是接受图画,然后才会去看里面的文字。
从精美有趣的图画到深奥繁琐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道认知的鸿沟,而这道鸿沟需要努力去跨越。图片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
教科书的问题得到了重视,相信很快会解决;但童书的质量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被真正重视和解决呢?
希望不会等太久……
……
上次我聊到带孩子读《西游记》,后来《西游记》看完我又想给他挑一些世界名著来读。要求就是文字为主,但也要配图精美,能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
挑来挑去,发现还是挑中了跟《西游记》同一个版本的两本书。
两周时间,我新买的《木偶奇遇记》又快看完了,吃完饭就爱不释手的捧着读。
这个版本适合二年级以上的小朋友阅读,里面不仅绘画精美,而且还批注了很多的额外信息,让孩子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增加知识。
这套书我找到了购买链接放在了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里,有需要的伙伴们可以按需自取,而且价格打了6折。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