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像一台机器。
每时每刻,都在巨量吞噬双方的国力、财力、军力、人力、资源等。
对战争弱势方而言,外援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战争,不是打游戏。
战场上,每天都会有大量士兵阵亡损失。
不管是战前找的,还是战争发生后找的,外援得靠谱才行。
不靠谱的外援,拖拖拉拉的外援,你会怎么想?
这外援是不是别有用心?
如果你了解一战,英国对法国的态度,你就知道,拖延军事援助,那基本就是别有用心,包藏“祸心”。
01 英国旁观
英国与法国等同属协约国,德国与奥匈帝国等同属同盟国。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突发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被枪杀。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8月1日,德国和法国同时进行了国内动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此时英国还是一幅旁观者的姿态,说没有给法国或俄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任何义务。
8月4日,英国对德国也宣战。
英国又突然参战,既是为了援助法国,也是借此控制法国。
02 英国援助敷衍
法国主要在西线作战,德国主力也在那里。
当时德国那是欧洲一霸,非常强悍,陆军在当时更是巅峰期。
法国在前线打得非常艰难。
英国作为协约国,对法国的援助呢?
政治声援为主。
至于军事援助,就援助了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连法国半支集团军的兵力都达不到。
这够干嘛?
英国这是什么意思?
英国是要作壁上观,自己主力要先留着。
德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你们先打吧,打得猛烈些,等你们打的差不多,消耗的差不多,被削弱的差不多,我在必要时再下场调解一下。
这样就万事大吉。
更令人气愤的是,战争都爆发了,英国也没设一个专门机构来跟法国联合指挥作战。
因此战场上,英军和法军,完全分开。
你指挥你的,我指挥我的。
这种没诚意的联合作战,协同作战,不统一指挥调度,算啥?打啥呢?
唬谁呢?
1915年,英法对德的几次战役,都惨遭失败。
03 英国发现大事不好
1916年12月,法国总司令下台,原因是指挥不利。
法国开始直接英国爆不满。
我法国在前线拼死拼活,对付德军主力,你英国小打小闹,这点兵,还不听统一指挥,还要摘果子,还要让你来当老大……
法国被严重拖在战场,国内外困境十分严重。
国内民众、政府高层、军方,都开始出现较大的反战、厌战情绪。
政府内阁也接连换了好几波,政局十分不稳。
法国都已准备跟德国通过谈判签署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1917年,一战僵局得更厉害。
1917年3月,法国内阁被推翻,再次更换内阁总理。
英国看出大事不妙,法国可能真不行,不打了,这已严重超出英国的控制,严重威胁英国本国的利益了。
其实,1915年时,英国内部就有声音,建议尽最大可能帮助法国赢得战争。
但,战局刚开始不久,英国怎么会实际真正的去援助法国?
04 英国真正大量援助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
英国更加紧张了,自己要是不真刀实枪的也做些贡献,法国俄国等战胜德国等之后,这胜利果实,跟英国没多大关系啊。
那可不行。
于是,英国开始真正发力。
1917年,英国投入西线的兵力大概200万人,如果加上自治领武装,大概投入了270万兵力。
1914年到1916年,英国军力也才大概70万人。
除了大量派兵支援前线,英国还和法国协商,确认法国西线总司令福熙作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英法等联军。
从这里,你就可想而知,一战初期、中期,英国对一战是什么态度,对同属协约国的交战主力方法国等又是什么态度了。
此后,英法等联军击溃德军,获得战略主动权。
1918年11月,法国、英国、俄国等协约国获得最终胜利,一战结束。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个喜欢呗!"